朱老总显然对小强的提议很支持:“小强啊虽然你从后世采购的直9反潜直升机性能很好,但是这直8直9,咱们国家一直都是只能做到维修和替换零部件,想全部自产还是很难啊,如果苏联人能够提供卡-25反潜直升机要和米6重型直升机的全套技术,那么对于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直升机是有极大帮助的!我们总不能一直靠买后世的直升机来过日子吧。”
卡25直升机
小强说:“哎,是啊,其实那边的中国曾今一度对直升机的发展很不在意,所以导致即使是2020年那边,能拿的出手的直升机也就直8直9,还有一个直20,就说那个直20吧,被称之为‘中国黑鹰’,然而黑鹰直升机在美国,是70年代末就服役的啊!朱老总您看,这直升机方面,我们和美国差了多少年!所以我才提出,要从苏联搞来他们直升机的技术和生产线,我们再结合后世的直8直9直升机的技术,进行跨越式发展。”
直20直升机
“除此之外。”
小强说:“米亚4轰炸机在苏联也是57年才服役,也许很多人觉得奇怪,苏联都有图95了,干什么还要搞这种航程较短的米亚4呢?其实历史上,在冷战爆发初期,美国人就开始吓唬苏联人,声称可以用300枚原子弹毁灭苏联,而苏联自然要对美国人这种言论进行回击,但是看看自己手里的‘家伙事儿’,苏联人才发现,除了‘超级空中堡垒’图-4轰炸机之外,苏联根本没有靠谱的能够向美国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图-95虽然航程远,但是奈飞行速度太慢,如果遇到美国或者北约的喷气式战斗机,那就是活靶子一个啊……本书一直在公众号免费更新,请不要在第三方花钱购买,请在微博或头条搜索本书,1948年,米亚西舍夫将发展喷气式轰炸机的研究报告递交中央航空流体研究所科学和技术委员会(tsagi),并获得了委员会大多数学术专家的认可。接着,米亚西舍夫提交了第一份战略轰炸机方案,计划研制一种苏联前所未有的大型飞机,这便是米亚-4,比起几乎是同时期那只有7200公里航程的图16喷气式轰炸机(即中国的轰6),米亚-4拥有更大的13000公里的航程,就算比后世的改进版轰6的逼近9000公里航程还要多,所以之前我们像赫鲁晓夫同志提出采购米亚-4的时候,他不肯同意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嘛,这也没办法。”
(米亚4)
小强思考了一下,然后一字一顿的说:“二十年内,我们如果想自产喷气式战略轰炸机的话,除了从苏联引进之外,想从后世采购还是很难的。”
朱老总有些惊讶:“小强啊,我记得你不是说过,2020年那边也在研发战略轰炸机吗?”
“是啊。”
小强不否认:“但是那种轰炸机对生产的技术要求太高了,咱们这边短时间内最多只能做到买成品,然后日常检修维护一下,想大修是不可能的――朱老总,十年前,咱们国家采购歼5歼6的时候,一开始也只能进行一些保养维护,哪里出问题了都不敢修,直到两年后,才能做到大修;而那边的新型轰炸机难度可是比歼5歼6大多了,一切乐观的话,如果我们1969年采购新型轰炸机,只怕我们在1975年之前,都法做到独立生产,运气好,也许可以掌握大修的技术。”
朱老总叹了口气:“是啊,这飞机可不比坦克,抛锚了扔在那儿就行,这飞机一旦出事儿了,就只会机毁人亡啊。”
小强说:“所以我建议,这些战车的技术就提供给苏联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其他一些关紧要的技术一起打包给苏联,看看能不能换回来米亚4轰炸机,当然了,这么做的话,苏联肯定会有意见的,他们可能会认为我们在背着他们在研究新技术,会抱怨我们对苏联不够坦诚,然而我们也可以解释,说这些东西正在研制当中,还没有经历实战,自然不好和苏联共享技术嘛――如果苏联人更进一步,要我们把研究中的东西也向苏联人共享,甚至提出不成熟的技术也要看,那更好啦,我们就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不正经的东西,引导他们去点歪科技树嘛,比如什么激光坦克啊之类的,反正你苏联人不是霸道嘛,那我就把你带到沟里。”
朱老总笑了一声:“小强啊,你真是占便宜还要再坑人家一把啊。”
小强说:“那只能怪苏联人自己霸道了,反正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技术给他们嘛,反正苏联人很快也要搞出来类似的东西了,这样一来也彰显了我们的诚意嘛,其他技术方面,也要秉承这一原则,只要是苏联人在历史上要搞出来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提前一两年给他们,但是会引领新武器设计思路的东西,我们就要看管好,虽然短时间内苏联就算得到这种技术也不会影响我们,但是谁知道这会不会让苏联被点醒呢?现在谁都不敢保证以后的苏联会不会突然猪油蒙心和我们爆发冲突,所以我们还是留个心眼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