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956年的北京这边,另一个激动人心的颁奖会也在北京召开了,这就是在后世也有着鼎鼎大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在设立之初的名字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奖,这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贡献的中国公民。该奖项分为一等奖和二等奖,作为国家级的重大奖项,普通人能得到二等奖就已经是极为困难的了,例如北京大学曾经在2018年申请了18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然而最终没有一个获得此奖项,要知道,这18个项目,都是北京大学在2010年以后最为重视的项目了,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在研究中吸收了大量的院士或者和院士同级别的学术青年参与,然而最后还是全军覆没了,这足可看出来,这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难度了,而相较于这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更是难上加难,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必须要获得评审委员会2/3以上的选票,宁缺毋滥的严格筛选条件使得该奖项在历史上有多次空缺,比如一等奖自2000年以来的空缺次数就多达9次。而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更是连续三年都没有任何个人或单位获得过该奖项,直到在2013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的铁基超导研究才打破了一等奖空缺的局面。
正是因为审核严格,所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共也才颁发23次。历史上这第一次颁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1956年,有3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就是华罗庚、吴文俊和钱三强。然后直到1982年,才颁发第二次,之后从1987年起,国家决定设立三大国家级奖励,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间隔为每两年颁发一次。1999年,国家又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五大奖项,每年颁发一次。至此,我国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奖励政策日臻完善,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起了很大作用,并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而这个时空下,小强就建议,既然我们新中国百花齐放,那么奖项的增加就不要等到以后了,所以这1956年的颁奖大会上,将会一次性授出五个奖项的大奖,
和历史上一样,1956年1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中国第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颁奖仪式便隆重召开了,小强的工作虽然和这个奖没什么关系,但是还是应邀来到了现场,并且坐进了前排。
会议还没开始,小强就注意到身边的位置上摆着钱三强的名牌,一想到一会就能看到钱老了,小强也兴奋极了,而他身边的那个人来得早,看到小强这白白胖胖的陌生脸庞,就好奇的问着:“这位同志您好!”
“哦?”
小强连忙和身边这个人握了握手。“你好你好。”
“我叫吴文俊。”
这个人自我介绍到。“现在在北大数学系任教。”
“哦,我叫曹小强……那个,现在在做武器方面的工作。”
小强含糊的说了一句,接着便在脑海里不停的搜索着吴文俊这个貌似有些熟悉名字……吴文俊、吴文俊……哦!就是那个获得了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家的吴文俊!
其实也不怪小强对吴文俊有些陌生,毕竟比起华罗庚,苏步青这些数学名家而言,吴文俊的名气相对稍弱一些,但是实际上,吴老却是一个不亚于华罗庚和苏步青的数学家,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来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见到眼前这个胖胖的同志表情里夹杂着惊喜和兴奋,吴文俊也有点奇怪:“曹同志啊,我们认识吗?”
曹小强笑了笑:“嘿嘿,吴同志,你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你啊,您在数学上的研究和证明理论,完善了非同伦性拓扑不变量的研究,可以说,是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不为过呀。”
吴文俊连忙谦虚的摆了摆手,心里却暗暗纳闷:“这个曹同志说是研究武器的,但是怎么会这么了解我?等等,他说他叫曹小强……”随着灵光一现,吴文俊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连忙说:“曹同志,你是不是就是那个提供各种精密仪器,还有那种高速计算机的……那个曹同志?”
“咦?”
曹小强愣了一下,心说他怎么知道研究院的计算机是我搞来的?不过还是点了点头:“那个,我是参与过……嗯,不过这个项目主要是491组在做,我……那个我不是主要负责人。”
“哎呀,果然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