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司令刘亚楼点了点头说:“这个进度嘛,是有些赶的,不过时间不等人啊,我最近一直在翻看小强你送给我的世界航空发展史,就拿你刚刚提到的,咱们现在开始列装的歼七,也就是苏联人的米格21来说吧,对于咱们国家来说,目前还只能生产歼五,组装歼六,这歼七只有个别接触早的部队能够基本形成战斗力,但是呢,苏联目前已经开始定型米格21了!所以啊,这从生产上来说,我们就落后了苏联,虽然我们服役歼七比苏联人早一点点,但是离我们最早定下来的计划,空军服役的战斗机要领先世界一代的目标,还是差得远。”
说着,刘亚楼司令叹了口气,说:“所以我很是着急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
小强也摇了摇头,说:“老毛子在研究米格15,也就是歼5的时候,咱们国家还没全面解放呢,但是等老毛子搞定米格19的时候,我们国家也早就服役了歼六,这不就和苏联人没代差了吗?现在我们提前服役了歼七,老毛子的米格21还没搞定呢,刘叔叔,这么一看,咱们的追赶速度还是很快的。”
“但是我们的工业,不能一直靠着那边的援助啊。”
刘亚楼想了想,开口说:“其实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起步慢,底子薄,最快的方法自然是从后世引进技术和飞机,但是这样会造成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我们的技术人员会习惯拄着未来的拐杖来发展,缺乏自己的研究和设计能力,一旦失去了未来的支援,没有设计和研发经验的技术人员将会所适从――但是奈的是,如果想保持飞机的代差,我们只有选择不断从未来引进技术和飞机,哎,这真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啊。”
小强点了点头,很认同刘亚楼司令员的话:“的确是这样,其实这个问题我也考虑了很久,未来的技术是很好,可以提供现成的东西,我们这边只要照着技术资料生产,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技术资料呢?这就是很危险的事情了,不过。”
小强话锋一转,说:“其实历史上,我们国家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就像刘叔叔您说的一样,引进米格15的技术,生产了歼五,引进米格19的技术,生产了歼六;到了五十年代末期,虽然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但是还是成功引进了米格21的技术,得到了苏联人的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许可证;在此时看来,我们的飞机制造的确是完全师从于苏联人,共和国天空中飞翔的战斗机都是苏联血统的,但是实际上,这也没有阻断中国人自研战斗机的路程,195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开始了‘东风’107歼击机和‘东风’113高速歼击机的自行设计,虽然这两种飞机都因为种种原因,后来都遭到了中途夭折的命运,但是也足以证明,就算是拄着外国援助的拐杖,我们也是可以拥有自研飞机的能力的,后来,我们也是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出了歼8战斗机,以及后来虽然夭折,但是给后进机型提供了大量资料和数据的歼9;以及不能不提的,中国成飞自研的歼10和歼20。”
说到这里,小强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刘叔,虽然历史上我们国家在接受援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自行设计战斗机,但是您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的研究团队要从现在开始培养,不能临上阵才磨刀,就算有未来的技术和飞机,我们也要能够自研战斗机――哪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浪费,这种研发的团队也一定要有。”
说着,小强想了想,说:“按照原来的计划,我打算最早在60年代晚期,或者70年代早期就引进后世的歼10a和歼11a;歼10属于第三代轻型战斗机,而歼11则是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二者高低搭配,保卫着后世的共和国天空。”
刘亚楼司令员也看过小强带回来的歼10和歼11的资料,他点了点头,示意小强继续说。
“但是歼10和歼11各自都有各自的问题,首先说歼10。”
小强说:“作为轻型战斗机,单发的歼10有制造成本低,生产速度快的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对比重型机来说,航程短,武器挂载数量少,雷达功率小;在空中面对同级别的重型机的劣势很大;后世的很多次军演中,使用同样新型雷达的歼10在正面战场上很难对抗同样装备着新型雷达的歼11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说到这里,小强顿了顿,继续说:“但是歼11的问题也不是没有――虽然作为重型机,歼11比歼10的航程大,武器多,雷达功率更大;但是歼11的原型苏27本身就有很多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在研制之初并没有使用复合材料,传动系统也比较原始,导致后期中国对歼11进行升级改造的时候不得不小心谨慎,每一次改动几乎都要反复研究,也导致后世很多军迷嘲笑沈飞,说沈飞引进苏27那么多年,还没有吃透,简直就是在吃干饭――但是要知道,苏27毕竟不是国产战斗机,我们没有参与外形设计,没有参与飞控设计,就像买了一个没有图纸的房子,如果想自己改造,就只能一点点的试探,这样一来时间必然要大大的拉长――所以,我的计划是,在60年代早期,我们就要开始立足于制造歼7和歼8的技术经验以及来自未来的技术和组件,来自行研制一款三代的重型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