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是番茄炒鸡蛋。”
“很特别的味道,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味道的鸡蛋和番茄。”
米塔格尝了一口后也不住地点头称赞。“这个很好吃。”
“这是茄子羹,可惜茄子是从中国运来的冻干茄子,可能不太新鲜,不过这是我的家乡菜。”
“这个太好吃了。”
施密特教授的大女儿显然非常喜欢茄子羹,只是吃了一口就赞不绝口:“这种混杂着东方香料的菜真是太好吃了。”
“普林茨,你可以试试把茄子羹倒在米饭上。”
沈玉珥手把手的教着这个德国小女孩:“很多中国人都喜欢这样吃饭。”
“看起来颜色好怪,不过真的很好吃。”
普林茨几乎倾倒于眼前的这份“茄子盖饭”了,她甚至有些不顾一直保持的淑女形象,吃了一盘饭后意犹未尽的她又去添了一份米饭。
“玉珥,你简直就是天使!”
大口吃着中餐的米塔格不住地称赞着:“中餐真是太美妙了,玉珥,从明天开始,你一定要教我如何做中餐,天,如果我学会了做这样美妙的食物,我的那些姐妹们一定会尖叫的!”
“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天天做,当然,教夫人您做饭也没有问题。”
沈玉珥看着大快朵颐的这一家人,腼腆的说。
“不,玉珥,你偶尔做一次饭就好,毕竟你的任务还是学习,还有,平时的家务也不用勉强自己。”
施密特教授停下了咀嚼,放下了刀叉认真的对沈玉珥说:“你不是我们的佣人,你不需要这样勉强自己,你应该像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没关系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家务,我可以的。”
沈玉珥连忙摆着手说。
“不如这样吧。”
一旁的大女儿提议:“以后玉珥姐姐就教妈妈做饭,只要能吃到这样好吃的饭菜,家务的事情就交给我和妹妹来做。”
尽管腼腆的沈玉珥再三推辞,但是一顿饭后,施密特夫妇还是和她达成了家庭协议,以后沈玉珥负责一周两次的晚餐和教会施密特夫人做中餐,家务则大家一起做,再也不许出现自己懒得做家务,结果让勤快的沈玉珥一个人做家务的情况了。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这三年来,施密特夫妇和沈玉珥一起的生活非常的融洽,而且中国人的补贴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作为大学教授的施密特俨然成了亲戚和朋友眼中最羡慕的对象――他身上笔挺的西服和大衣都是来自中国的高档面料裁剪而成,他的午饭永远都比其他人要丰盛更多,甚至他的孩子也经常能吃到中国人生产的各种甜品;那个遥远的,似乎只存在于地理书上的国家,此时却仿佛离施密特教授非常近,近的就像是放置在自己家仓库里的一桶奶粉,或者是一块块美味的巧克力和饼干。自然而然的,施密特教授也开始关注这个遥远东方国家的新闻,每当报纸或是广播里提到中国,他总是会叫沈玉珥一起来看。
“我们国务委员会主席威廉?皮克去中国访问了!”
周末,正在看报纸的施密特教授注意到了报纸头版醒目的一条新闻,连忙想叫沈玉珥来看,在想起来那个中国女孩今天有考试,不在家后,就叫来了正在一旁喝下午茶的妻子米塔格来分享这个新闻:“亲爱的,你看,威廉?皮克对中国的评价很高呢――中国人的厂区划分科学,分工明确,产品的设计美观,穿着舒适,在未来,德国将和中国签订大额的贸易协定,其中大部分是进口中国的优质轻工业产品...
...”
“看来很快,每个德国人都能穿上高级的用中国布料裁剪的衣服了。”
一旁的米塔格笑着说:“我的同事们可是一直都托我搞来一些中国的高级布料。”
“中国人真是个坚韧而勤劳的民族。”
施密特教授感叹道:“玉珥说过,中国1949年才刚刚建国,国家一贫如洗,她们每个人每月的留学花费相当于30户中国农民一年的收成,这还不算那些作为补助的粮食和工业品――就是这样,中国依然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德国和苏联学习进修,一个尊重知识和科学的民族,绝对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