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打仗的决定一下,其它臣子都不反对之下,赵允让就将目光向着枢密使王德用的身上看去,“王相公,这一战准备派出多少军队,由何人统兵呀?”
王德用作为在汴梁城内的唯一枢密使,听到赵允让的问话,知道自己是躲不开了,这便一步站出来说道:“回陛下和濮王的话,现我们北境有三十万大军,其中有十万人原本是准备接收燕云十六州的,有他们在,倒是具备了与苏石一战的可能。王信大将军也可以任统帅之职,拒敌于北地之外。只是...”
“只是什么?”眼看王德用似乎是话中有话,赵允让开口问着。
“只是北军应该在原地拒守,还是先接收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在那里建立防线呢?还要请陛下和濮王明示。”
燕云十六州可是仁宗朝夺回来的,若非是有这些功绩,他也不会想到去泰山封禅,也就不会有刺杀身亡的事情了。
只是可惜,仁宗死后,朝堂混乱了好一阵子,以至于还没有派兵真的入驻燕云十六州,而现在眼看着就要与苏石开战了,那是先夺回那里再战,还是守着原北境之地而战,就成为了眼下需要面对的问题。
王德用会在这种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告诫其它的大臣,让他们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不然的话,回头一旦有人在追问起这件事情,甚至是追责的话,他可扛不起这么大个责任来。
王德用
问题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所有的臣子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皆不言语了。
从他们本心而言,当然是想要先拿下燕云十六州了,这可是大功绩,可以记录到史册之中的。
可他们更加的清楚,宋军对于燕云十六州根本就没有掌握,对那里的一些地形也不甚熟悉,此时若是贸然前往,一个弄不好,在那里真与龙军碰上了,就难以占到什么便宜。
也就是说,得了面子的他们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吃亏。
不要面子的话,凭着北军对北境的地形了解,打起仗来,就会有更多的利势,打胜仗的可能性无疑也就是加大了几分。
是要面子,还是在里子,臣子们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坐在那里的濮王赵允让,等待着他的最后定夺。
便是小皇帝赵曙,这一刻也是将目光放在他父亲的身上。
赵允让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先沉思了片刻,这才慢慢抬起头说道:“传旨给王信大将军,就让他以现有的地盘进行布防吧。燕云之地,我们可以等到这一仗打完之后在去索取,不急于一时。”
终究还是选择了里子的赵允让,能做这样的决定,自然是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一来,赵允让比之赵祯更加务实。
二来,大军留在北境优势更多,这可是直接可以关系到大宋存亡的大事,自是不敢马虎。
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燕云之地是赵祯
在位时收回来的,功绩远远算不到自己儿子的头上。这个时候给占了,并没有什么好处。相反,若是回头在给丢了,那责任就都要自己来背了。
即如此,为何不先放弃那里,等到自己实力强了,亲自取回来,这样即稳妥不说,功绩也就会有自己的一份了。
赵允让考虑的可谓是十分的周全,才下了决定。他这般一说,有部分的臣子却是认为不妥,只是现在大战再即,他们也不好说些什么,他们也想等着看看接下来事情的进展之后在做决定。
话说赵允让与赵祯可是不同的,后者天性仁慈,可以听得进臣子的意见,多数时候,臣子是敢言的。
相比之下,赵允让个性就要独子很多,对臣子的建议那是有利自己的就会听,没有利的,他是不会听的,甚至还会搞秋后算账那一套。
赵允让的强势,也压缩了文臣们的活动空间和能力。
现在正值大战要启之时,自然不会有人不长眼睛的主动站出来挑衅赵允让父子的权威,那岂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赵允让眼看着没有人反对自己,满意的一笑之后又道:“北境只有三十万大军还是不够的,这样,从西军调兵二十万前往北境,统归交由王信大将军统帅,王德成为副帅一并负责此次大战吧。”
对于苏石,赵允让可谓是极度的重视。
苏石没有离开赵宋之前,两人几度交手,但都是以赵允让
吃亏而告终。加之苏石最近又连灭高丽和辽国与契丹,现在更是连草原的蛮蒙都给打败了,这样强大的敌人,怎么重视都是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