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澧一番话说出来后,常大淳顿时有些不满,他冷哼了一声,道:“此等国政大事,岂是一群酸儒能议论的?实在荒谬。”
贺长龄摇了摇头,对常大淳这番话隐隐有些不满,要知道他虽为湘湖理学大佬,可说到底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儒生,这话多少有些影射到了。
“兰陔,何须出此言论?有理没理,总要让人说话才行。呵呵,咱们切不可凭借身份去打压陈兰甫,况且你也知道陈兰甫与汉王殿下的关系,他可是负着大使命呢。”
听到这番话,常大淳这才住口,冷冷道:“且看他到底有些什么本事。”
由于二人一直在低声言语,再加上二人都是湖南口音,一旁学子们倒也没有听清,而正在台上侃侃而谈的陈澧正全神贯注讲解,自然也没注意到这边发生的小插曲。
陈澧针对赋税一论由黄宗羲的方田之法展开,却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推崇,他在研究朴学的过程中,也在发掘赵源的思想,受到了不少启发,尤其是在国税一途上,也产生了更多的个人见解。
“梨州先生所言,欲解此症结,需行二策,一为以所产为所税,二是重行方田之法......可是以我之见,二者不过是书生之论,有失浅薄。”
听到陈澧这句话,常大淳自是愤怒不言,就连脾气还算不错的贺长龄心里也压着几分火,要知道陈澧所说的梨州先生可不是一般人,正是明未四大家之一的黄宗羲。
黄宗羲一生博学多才,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若是将文脉上沿百年,黄宗羲在学术上的地位可谓非同一般,属于祖师一级的人物,而陈澧尚且还不能算是一派宗师,评价黄宗羲‘浅薄’自然显得有些狂妄。
除了贺长龄和常大淳有些愤怒,其他在场的学子们也多少有些惊讶,他们虽然知道陈澧的秉性,可依然感觉有些惊讶。
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敢这么说。
陈澧也不在意众人的惊讶,他继续说道:“天下循变,三代以来,秦行郡县,而后干百年来,赋税一事犹如缝补一块破布,层层修补,其最初模样早已难以追寻,而此事亦绝非只是上位者和纳税人之间的事情,中间还搁着层层叠叠,既有州县官府,也有各地豪强,交缠一起,才使得局面日益错综复杂。”
“梨州先生所言方田,不过是书生怀古罢了。于今世而言,仅仅汉王殿下所下辖六省就有亿万百姓之巨,若是将来一统天下,九州纵横万里,百姓四万万之众,涉及到这么多人这么多百姓,又岂是浑然一体?书生自以为将天下和百姓比作白纸,可肆意勾画,殊不知天下并非是那般天下。”
陈澧这一席话可谓老辣至极,让贺长龄和常大淳也忍不住回味,二人对视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当今天下宛如被一层薄纱笼罩,朦朦胧胧,让人看不清具体情形,而这个时候能寻其脉络,可见非同一般。
二人也干脆不再开口,只是静静地听着,还想着陈澧能有什么其他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