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英国财政压力现在确实很大,德国海军公海舰队的进步飞快,英国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保持优势,如果放任中国进一步支持德国,那么就会变成英国造船厂对抗德中两国的造船厂。
虽然英国在产能上保持优势,但是地理上无法保持优势,如果战时中国继续以自由贸易唯有对德国在印度洋上的舰队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强,对英国都是一记重创。
不过同时他们也认为英国的财政压力已经够大的了,所以他们不会让英国海军如愿,根据最后的商议,
智囊团认为英国没有强有力的办法让中国放弃对利益的追求,那么就只好使用商业上的手段让中国的造舰产能无法被德国利用。
同意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中国造船厂下达订单,挤压德国以及其他同盟国的订单,但这笔钱英国政府不会出,而是由这些自治领分担。
英国人在进行争论,中国中枢也对帮助英国造舰有一些争论,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背叛,在中德关系密切的时候帮助德国的潜在敌人,是不符合道义的行动。
但是这种言论却被王启文以及注重利益的官员嗤之以鼻,财政部以及工业部诸多部门都坚持认为中国是不结盟国家,在没有任何条约约束的情况下中国必须以追求利益为受邀目标。
这掀起了一场骂战,一名财政部的官员王永江讥讽这些老思想的人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的老古董,不适合现在的环境。
王永江认为国家基础建设和战舰建造都是能够有效拉动国民经济促进就业的手段,在促进就业上像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固然稳占头筹,但论提高国家工业水平,大型战舰的效果最为明显,
以中国目前的状况,绝大多数人口还捆绑在土地上,工业人口就业压力并不大,甚至还需要国家采取多重行政手段将农业人口从土地上松绑转化成工业人口。
在这种大前提下,中枢政府自然会将资本投入到能够有效拉动工业品的战舰建造上来,以达到提高国防实力、国家工业水平和消耗工业产品的目的。
中国的钢铁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几大钢铁厂再建或扩建已经可以满足中国对钢铁的需要,而机械加工、蒸汽轮机制造、高端化工产品无一不是和海军有着明确的供求关系。
此外世界范围内的海军竞赛使得中国可以通过外销战舰来达到拉动国内经济和对外施加政治影响力的目的,中国战舰制造在过去的数年中已经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打开局面。
而现在世界上对战舰需求量最旺盛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但这几个国家中德国对战舰的需求没有那么旺盛,外加和英国协约的存在最能拉动发展的主力舰项目对德国限制太多。
从德国身上赚不到的钱就必须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而这也是中国目前在国际上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一切行动,利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