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最大可能让那些民间有着扎实基础的读书人进入新式学校学习,随后在从中挑选中其中的佼佼者去深造。
当然,最后不管是从国外留学回来还是新式学校中毕业的人都可以在北洋中担任重要职务。
新式教育的推广将在这一套方案实施后减少许多的阻力。
除了生源的问题外,王启文还要解决经费的问题,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王启文趁着马建忠等待海军搜集那艘日本战舰情报的功夫与冯志宇等人商讨了一番,
最终决定要拿出赔款中的50%投入到教育体系中,发展工业的钱就利用德国人的贷款以及从朝鲜索要的保护费。
朝鲜在北洋的支持下才拿到了对马岛和两千万两的赔款,北洋现在索要保护费他们肯定不能不给。
而宗主权王启文也决定拿出来换一笔钱花,这东西早晚要被淘汰,与其被动放弃不如趁着现在俄国在日本搞事情,欧洲列强无暇顾及这里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
北洋趁着欧洲政府展现出亲近和支持姿态的宝贵机会对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而这一段时间里,李鸿章在京师中与帝后二党的交锋也趋于白热化。
总的来说,李鸿章进京对于北洋和中枢都是一场考验,李鸿章想为北洋和自己谋取到更大的利益,而中枢也憋着坏要分裂北洋,同时帝后二党也想趁这个机会扩大优势。
在这个复杂局势下,帝后二党在表面上都暂时放弃了对权利的争夺,一起对付北洋,但私下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针对北洋,慈禧甚至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李鸿章不肯对王启文进行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削弱那么她就会派人去找王启文主动透露她的某些计划,来加大王启文与李鸿章之间的间隙。
从拉拢李鸿章变为拉拢王启文,让北洋这个庞然大物分裂开来,为此她可以满足一些王启文不太过分的要求。
如果能成功的话,后党将有荣禄和王启文,帝党夺权将面临极大的阻碍。
同时,光绪在翁同龢等人的提醒下也有这样的打算,帝党在有着分裂北洋的算盘外拉拢王启文或者李鸿章的心思比起后党更加的强烈。
北洋新军的强大实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如果帝党能够拉拢住王启文那么帝党将有更强的军事实力,比后党所依仗的荣禄更强的军事实力,夺权会更加方便。
帝党的这一点小心思,慈禧也是明白的,不过她对此并不是太担心,因为慈禧有权利去满足王启文的要求,而光绪没有这个能力。
而李鸿章在进京前其实就嗅到了中枢内越来越重的火药味,在等待了几日了解透彻中枢内的情况后,李鸿章决定主动退让一步,让帝后二党连表面的合作都维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