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复兴二年八月初七,燕军收复幽州。
自此,燕云十六州全部纳入大燕版图,数百年的国耻由此得以洗雪!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后来,经李纲等人提议,又经朝会议定,每年的八月初七日为大燕国庆日。
而在大军围困幽州的同时,真定府的“小朝廷”全部人马和机构已经悉数北上。
幽州收复之日,皇帝亲率大军与文武百官进驻幽州。原完颜娄室的大元帅府临时设定为皇帝行宫,而原大辽王朝的北院连署衙门,便自然成为军机处各机构的办公场所。
而五日后,李纲、吴敏、郭志舜等人也率六部主官顺利抵达幽州。
第六日,王霖在幽州举行大朝会。
朝会上,由王霖提议,文武朝臣商定,然后皇帝发布诏命明发中外。
从即日起,大燕进行行政区划和军事防御体制改革。
将原有的前宋王朝所设的路(道)、州、县的行政区划改革为行省、府(州)、县三级体制。
在全国设立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陕、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广西十六个行省,行省之下辖府(州)、县两级地方治理衙门。
将雁北九州并入山西行省。
将燕云数州并入河北行省。
其余燕云各州并入直隶行省。
同时设立西夏郡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朝廷在西夏设立宁夏安抚使司和宁夏卫,保证驻军。
设立吐蕃安抚使司,吐蕃卫。
同时,参照明代体制,对地方治理体制予以改革。
在行省层面,设立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传布朝廷政令,考察本省官吏。
管理户口、田土及科举贡士行政。对省内宗室、官吏、学校师生、驻军,班发禄俸、廪粮。
呈报自然灾害情况并实行赈济。均衡全省赋役额度,规定征收标准。地方的重大行政事宜或有所兴革,要会同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商定。布政使司通称“藩司”。
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正三品,副使一人,正四品。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劾官吏,抑制豪强,平反冤狱,澄清吏治。副使与佥事等官分道巡察,负责管理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等监察行政事宜。按察使司通称“臬司”。
都指挥使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隶于五府,听于兵部。
管理地方武官考选,地方卫所兵训练,卫所屯田,地方巡警,军器保管、漕运,京操以及地方防务。地方卫所隶属各地都司,都司又分隶中央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常简称为“都司”。
“三司”制确立后,布政使司掌全省行政、民政、财政;按察使司掌全省司法监察;都指挥使司掌行省地方军事和治安。
政、法、军三权并立,布、按、都三司分别直接受命于朝廷,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加强。
行省以下,府县治理机构均参照明制。
由此,大燕王朝形成了内阁中枢统辖朝廷六部,对地方各行省军政要务予以统筹调度,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治理体系。
形成了内阁大臣、各行省三司主官、朝廷六部等主要衙门主官,均由内阁遴选、皇帝最终裁决册封任命的权力格局。
同时在全国设立五大军区。
东南、西南、中原、西北和河北军区。
因为现在仍为战时,所以全国兵力暂时都集中于河北军区防御辖区,面向金国和蒙古部署。
吴玠吴嶙率军五万坐镇大同,遥控雁北地区、西夏和甘陕,对外防御蒙古。
刘延庆、刘光世父子率军五万镇守凉城,防御西域诸国和乃蛮部蒙古。
张俊率本部军马两万换防居庸。
韩世忠率部五万进驻檀州和古北口。面向漠南蒙古各部和金国西北的重要防线,王霖还是交给了他信任的韩世忠。
改幽州为燕京。
岳飞率主力大军十五万人坐镇燕京。
关胜、杨志率军五万进驻蓟州,防御面向金国东南的关隘。
折可求和姚古率五万进驻渝关和滦州,防御京东沿海,防备金人自海上登陆突袭幽燕。
卢俊义则率军三万开进宁夏卫,确保西夏郡国的安定。
五十万大军悉数安排部署在对金一线,究竟意味着什么,毋庸讳言。
行政与军事体制的改革,庞大的人事调动和安排,兵力部署的换防,都随着皇帝的诏命发布而开始紧锣密鼓的展开。
而且,虽然皇帝还未公开宣布要迁都燕京,但一切的部署早已昭然若揭。所以相应的迁都准备也在内阁和军机处的筹谋下徐徐推动,大量的中原移民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往燕云十六州而来。
燕京皇宫开始筹建。
……
八月下旬,朱涟率在真定行宫的诸女抵达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