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乾隆死而定江南?
乾隆来回踱了几步。
终于下定了决心。
“移驻南昌!诱使逆明攻赣州!”
乾隆重新看向诸臣。
“福康安,你领两万包衣军、三千健锐营、三千蒙古骑兵、一千索伦骑兵南下赣州,归阿桂节制!”
“臣领命!”
“全军拔营,走水路入南昌!”
乾隆抬起头,目光灼灼。
“朕要和朱道桦来个王对王!朕压下去了,就看朱道桦敢不敢来了!”
.........
这样一来。
大明朝廷在广州府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科举。
朱道桦虽然要稀释广东了在朝廷的影响力,但是却不会用手段去打压,只是引进别的省份的官员,降低广东官员的比例而已。
“王上,刚刚得到的消息,乾隆动了!”
而且也可以通过此事昭告天下。
并且针对于乾隆的这些就举动。
而一甲,则会全部被收进政务大学堂进修,系统的进行学习培训,要满三年之后才会被外放为官。
所以让他这个福建人做这个探花郎。
“他三天之前公开下令,江宁大营转移到赣州,乾隆到江西了!”
已经不只是大清朝了。
天下俊杰们,自然会识时务的。
那就有留下他的可能性。
“过年之后,孤王就领兵北上,先打破赣州城,再兵困南昌,孤王倒要看看,乾隆究竟有没有胆子留在南昌府,把他手头上的本钱都赌下去!”
就是招生比较困难。
放榜七日。
一下子就吃进去两个半省。
这也是所谓的帝王手段了——朱道桦到了这个地步,也算是无师自通了。
朱老板放下笔。
“大张旗鼓的来江西,乾隆哪里来的胆子?居然想要来个王对王!”
科举的录取成绩按照三甲、二甲、一甲分档。
虽然还只是到南昌,随时可能北走。
所以适当的派遣官还是要的。
这岂不是就尾大不掉了?
他更有可能的的动作就是尽快寻求和明军的大规模交战。
打死乾隆这个诱惑,让朱道桦也有些心动了。
“东路军的情况怎么样了?”
正式昭告天下。
大明朝的官铺子也开张了。
所以如果乾隆还想要在南方有所作为的话。
常英瑚小心翼翼的把朱道桦圈过的名册接了过来。
为了尽快安靖湖南,所以许多湖南高门子弟都在湖南当地做官。
就能在这么多士子之中考到第一名。
除此之外。
现在道桦大学开办了医学系、格物系(也就是自然科学)、理学院(不是物理,是儒家的学说和来自西方的哲学思想)、机械系、数学系。
朱道桦在想了想之后。
明年一月份就差不多了。
朱道桦冷笑道。
比如说。
二甲则是年纪轻一些,可以在行政速成班培养个半年,再放到地方为官的。
打死一个大清朝的皇帝。
“是,王上!”
清军的动作也就能够预料了。
同时也是在政治上抬高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的举动。
这就是一甲的全部人选了。
一方面说明他聪明,是可造之材,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他对于朱明王的诸多讲话、政策都很了解,认同。
虽然从当地豪族之中认命了一些官员。
东路军沿着福建沿海,正在攻略福州。
虽然锦衣卫也会对前来参加本次科举的士子进行调查,但是锦衣卫又不是万能的。
还是给了成绩位列第一的林鹤。
哪怕是在广东这样工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
为了平衡这些高门势力。
朱道桦点点头。
乾隆胆大包天直接到赣州府的可能性,参谋部也同样考虑过了。
而就在过年之前。
虽然说做不到全民免费义务教育。
把榜眼给了严如熤,也是处于平衡的考虑。
想要得官的读书人还不快快投奔。
常英瑚抱着一沓名册进来,将本次科举的前傻三十名的名单给了朱道桦。
朱道桦的道桦大学也已经开始开张了。
状元、榜眼、探花就分别来自大明朝的前三省广东、湖南、福建。
常英瑚退出。
朱道桦把目光放在排名第二十三的一个名字。
就在乾隆盘算着要以王对王的架势来诱使明军攻击赣州城的时候。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这九百多人之中有部分是从南方诸省南
下广东的年轻人。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录取率。
几乎就是二取一了。
这些充满着勇气的年轻人,是要全部录用的。
读书人的第一目标还是做官。
合称三鼎甲。
潘有科还是广东人。
接下来朱道桦要在这前三十名之中选出前三名。
能办科举的。
算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近代化的大学了。
乾隆到江西了。
如果不是担心步子太大了扯到蛋。
而且大明朝要养的官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