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河畔的这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就此草草结束。
7连留守在梨花浦村南头和西头的两个班,亲眼目睹了仓皇而至的日军车队沿着村子外面的土路拐弯逃向了同蒲铁路方向。他们并没有开火袭击,吴副营长给他们的任务是:监视封锁村子外围,严防从伏击战场上逃离的日军窜入村内。
但是没有流窜的鬼子散兵游勇出现,日军车队整体逃逸了。这让吴子健多多少少地舒了一口气:他唯恐今晚的战火蔓延、会再度波及无辜的梨花浦村。
“副营长,日本兵的尸体还是不要留在路上吧,”撤离战场之前,骑兵连长夏连山提出了建议:“今后会影响走这条路的百姓出行,另外,也容易招来日军对附近梨花浦的报复。”
夏连山是本地人,考虑得就更为周到些;吴子健立即同意了,命令组织人手将二十多具日军官兵的尸体,搬运到远离土路的数百米之外的荒原上;当然,日军遗尸身上的所有有用的物品要全部搜走。包括几十枝步枪、上百颗手雷和千多发子弹。这是付出了几十人伤亡代价后的全部战利品。
除了继
续留守在青龙河畔数个村庄的少量步兵骑兵(主要用于指挥领导当地的护村队),其余人马连夜撤回西坪村。
返程当中,吴子健的心头已经升起了一个大大的疑惑:值此日军濑名师团主力急于在晋南决战之际,同蒲铁路沿线重要县镇的守备兵力都已经捉襟见肘,为何在这个下午竟然有一队规模不小的精干兵力,乘着多辆汽车前来扫荡手无寸铁、名不见经传的民间村落?这股敌军究竟是来自灵石县还是文城?其匆匆而出又匆匆而回的用兵动机,究竟何在?!
他决定立即派出敌工队员赶往文城,向足智多谋的敌工队长肖俊平通报此事。看身处日军心脏的地下情报站,能否找到有关的答案。
牛岛中尉的扫荡中队在青龙河沿岸遭遇袭扰和伏击的情况,平井寺一中佐并不知情——同是这个下午,他和水川中尉带领的抓捕中国妇女的挺进队,并未遇到任何麻烦。
挺进队这一次选择的路线,更趋近于南同蒲铁路线。
自山西开战之前阎锡山主导的同蒲铁路开通,距今不到两年的光景,在铁道线的两侧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星罗棋布的散居人家。这些人家搭建的宅院,并不像山西其它农村地带那样汇聚成村庄,而往往是独居独处,最多时也不过是三五户连成的一小片模样。
铁道线沿线的这种较为奇特的人居景观,早已经被宋家沟的宪兵队长洞察摸清,并将这些星罗棋布的散居人家,列入了自己的抓捕计划。这其间,令平井寺一感到有些头痛的则是:上述散居宅院有年轻女子的人家并不集中,有时可能要在数里长的路线上寻过几户,才能发现一个合适的目标,抓捕起来颇为费时费力。
并且,铁道线沿线的地理位置比较显眼醒目,不利消息的散播也比荒野乡村要快出许多。一旦走漏风声,绝密的“风计划”外泄的可能性将严重扩大。这一点,事先做过权衡比较的宪兵队长,曾经向坐镇文城的旅团长少将以及特务机关长都汇报过,并表明了自己的担忧。然而,随着整个方面军在徐州战场的战事趋紧,“风计划”的加速实施已经刻不容缓。他看得出来,无论是萩原少将还是小岛大佐,在部署抓捕当地妇女的行动意图方面,均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和谨慎。
身为宪兵队长、挺进队队长的平井寺一中佐,当然也就别无了选择。这一趟出行,他必须真刀真枪地抓回几个妇女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