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史语所由广州迁到北平后,接手了八千麻袋明清内库档案,移存于午门楼上,准备整理。由傅斯年和徐中舒主持,招雇临时书记十人,工友二十人。
李光涛与徐中舒是怀宁同乡,又是校友,1929年9月经徐中舒推荐,李光涛进史语所任临时书记,负责明清档案的清理。
档案整理之初,史语所制定了严格的十二条工作规则。傅斯年规定,必须逐日写工作日志,并指定李光涛负责。
大库档案的初步整理,罗振玉曾预言:十夫之力约十年完成。照此估算,二十五人至少需要四年。但自1929年9月开始,至1930年9月30日初步整理便大功告成。
李光涛回忆说:“工作这样之快,自然还是那十二条规则定得太好了。”
1931年,《明清史料甲编出版,这是内阁大库残余档案大规模刊行问世的开端,主要工作多出自李光涛之手。
1935年,在傅斯年的鼓励下,李光涛为《明清史料乙编增写补例。此后,逃难长沙,暂居昆明,流寓李庄,最后蛰居台岛,李光涛依次完成了明清史料丙、丁、己、庚、辛、壬、癸等“补例”的编辑。
在清理档案、编辑出版的同时,李光涛也开始研究史料,撰写论文。他陆续发表《论建州与流寇相应亡明、《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等文章,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由于李光涛智慧筛选,在废纸弃物中,竟捡起许多遗落在历史缝隙间的散珠碎玉。
而这些散珠碎玉,也成就了李光涛的辉煌人生。当然,这为后话。
李光涛原有妻室,夫人蔡氏因风寒染病身亡。随史语所颠沛流离,来到李庄时,李光涛年岁已经是四十出头。
李光涛常到逯钦立和罗筱蕖小家中做客,这一天,送李光涛走后,逯钦立随口对罗筱蕖说:“李大哥人可好,一个人挺孤的,有合适的能给介绍一个就好了。”
“李大哥还单身吗?”罗筱蕖问。
“有过家室,夫人不幸染病去世。”逯钦立回答。
“李大哥那么大的学问,能看上我们这穷乡僻野的女子吗?”罗筱蕖又问。
“怎么会?你没看出他多羡慕我们吗?”逯钦立回答。
没过多久,通过罗筱蕖介绍,李光涛和罗筱蕖的表妹张素萱相识,并很快走进婚姻殿堂。四十三岁的李光涛,娶了十七岁的小妹妹张素萱,老夫少妻,好不羡煞人。
研究院的两个光棍,一前一后娶了一对表姊妹。
这还不算完,没过多久,中央史语所的杨志玖也做了李庄的女婿。他娶了中央史语所的房东的姑娘,名字叫做张锦云。
来到李庄后,傅斯年经常外出,他不在时,都是董作宾代理所长。
这一天,傅斯年对董作宾说:“听说过这天才能成群结队而来,这结婚也能成群结队吗,前不久,我们两个还在为这些光棍发愁呢!”
董作宾说:“可不是吗?你说天才能成群结队而来,哪里有那么多天才呀?”
傅斯年说:“怎么没有,远的不说,就咱们史语所,除了我之外,哪个不是天才?”
董作宾使劲地摇摇头:“在咱们所,你要不是天才,就没有天才了。”
傅斯年很快地摆了摆手:“我可不是,我只是个三等人才。”
“什么三等人才?怎么回事?”董作宾不解地问。
傅斯年刚想说什么,但很快意识到不妥,马上闭紧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