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同学”是在英国伦敦大学。
一九二零年一月,傅斯年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师从史陪曼教授研究实验心理学,两个月后徐志摩到该校的政治经济学院读博士学位。
这次“同学”约一年时间,因徐志摩转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而结束。但同为海外学子,同在一校读书,他们见面来往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傅斯年家境贫困,很小就背井离乡远到天津求学,较之一般青年显得成熟稳重,比家境优越、自由诗性的徐志摩更见成熟。傅斯年性格豪爽,热心助人,有时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谋虑操持,这样的人身边肯定朋友多。
当时英国聚集了很多中国的青年才俊,他们留学海外,没有家庭羁绊和人事牵挂,且才气飞扬,青春浪荡,读书之外少不了聚餐郊游,也少不了风花雪月。徐志摩诗性浪漫,较之一般更见突出。美丽的康河更加激发了他青春激情,这样的人在人群中肯定受欢迎。
论如何,两个人很快成为了朋友。
两年后,徐志摩返回国内,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文,个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随后,他开始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同时罗列了颇为壮观的撰稿人名单,其中就有傅斯年。
徐志摩知道傅斯年写过诗,也知道他有诗的慧眼、懂诗,评论写起来有过人之处。从此,因为这层关系,两人交往变得密集起来。
徐志摩遇难后,傅斯年何以说“再也没有人祝我‘胖寿疆’了。”是因为徐志摩写给他的一封信。
这封信如下:
傅大哥:
我叫新月寄一份我第三集诗的校样给你——供给你一个出气的机会,好不?诗刊二期印得有三百多处,尤其大雨的长诗,一并送你换骂!我十二又得滚了。
祝你胖寿疆
志摩
七月九日
这封信写于一九三一年七月九日,新月《诗刊第三集出版之后,徐志摩遇难之前,应该是他写给傅斯年的最后一封信。
因为知道傅斯年懂诗,所以在《诗刊创办后,徐志摩便经常邮寄一些样刊给傅斯年。
傅斯年虽然不经常写诗,但他对诗歌却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在《诗刊出版的第二期中,当他发现误百出时,就毫不客气地写信大骂徐志摩:
“你的眼光如此之差,看来该去医院看看眼科了。为何将如此粗俗的刊物寄于我,让我跟着生气?以后再制作出如此粗滥刊物,就不要再寄过来。”
当时在收到傅斯年的信后,徐志摩羞愧不已。在《诗刊二期付梓后,他自我感觉良好,也没有几个人批评他。现在,只有好友傅斯年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的误,这让徐志摩非常的感动。
于是,便有了他给傅斯年于七月九日写的那封回信,字里行间透露着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徐志摩出生于一八九七年一月十五日,傅斯年出生于一八九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按阴历他们是同一个属相,按阳历傅斯年长一岁,故徐志摩称其“傅大哥”。但并不是比他年纪大的,他都会称呼大哥,一句“傅大哥”,表达的是徐志摩对傅斯年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