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九二六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北洋军阀。
从表面上看,北洋军阀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他们控制着受到各国承认的中央政府,拥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他们直接掌握的军队有七十万人,而国民政府所辖的国民革命军只有十万人左右。
但是北洋军阀有两个致命的弱点:
其一,全国人民对军阀混战和他们的统治早已深恶痛绝,而把越来越多的希望寄托在南方的国民政府方面。
其二,自从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一直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北伐开始的时候,主要分为三支势力:
第一、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直隶保定一带,大约有兵力二十万人。
第二、原属直系的孙传芳,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有军队二十万人左右,此时已形成一支独立势力。
第三,实力最雄厚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兵力有三十多万人。这三支势力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难以一致行动,便于北伐军对他们各个击破。
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在争取张作霖、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的前提下,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全力攻打和解决吴佩孚部。北洋军阀中,吴佩孚部曾经是攻不克、战不胜的常胜军,吴佩孚也曾经是风光限的人物。但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为冯玉祥的倒戈,吴佩孚部遭遇了惨败。这个时候的吴佩孚部,已经沦落为在三股势力中最弱的一股。而国民革命军就是要先选软柿子捏,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进,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为雄厚的张作霖部。或许,历史就是这样设计好的,因为对于从广州出发的国民革命军,这显然也是北伐的最佳路线。
根据这个方针,一九二六年五月,李宗仁统率的桂军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刚归顺国民革命军而正被吴佩孚部击败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
从广东出发的国民革命军第四、第七军主力进入湖南同原在湖南的第八军会合后,于七月十一日胜利进入长沙,八月二十二日占领岳州,随后进入湖北境内。
当北伐军直逼武汉时,吴佩孚匆忙将他的主力部队从北方调到沿铁路线的汀泗桥、贺胜桥凭险要地势设防固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经过浴血苦战,在八月下旬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部主力。
叶挺独立团在这场恶战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
接着,第八军主力渡过长江,在九月六日、七日分别占领汉阳和汉口。十月十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叶挺独立团首先攀登城头,其他各部相继入城,全歼吴佩孚部主力。
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因此赢得“铁军”的称号。
当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后,原来抱中立态度的孙传芳部改变态度,在八月底派重兵从江西向两湖侧翼进攻,企图切断北伐军的后路。
九月间,原来担负监视孙部任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第三、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进入江西作战,一度占领南昌。孙传芳调集主力反扑,重新夺回南昌。
很快,第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汇合其他各军,于十一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
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在十二月不战而下福州。
随即,北伐军制定夺取浙江、上海,会师南京的计划,并首先开辟浙江战场,于一九二七年二月进占杭州,平定浙江全省。三月,北伐军相继占领安庆、南京等地,并开进上海。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完全为北伐军占领。
一个社会总是要建设的,不能只破不立。进入一九二七年后,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国民党南方政权的逐步稳固,使得国民党能够有精力和资源考虑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学术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