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熊校长不但注重学校学习质量,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读书育人。
比如,天津府中学堂中设有各种学生组织,包括书报社、体育会、国学研究会、出版部、武术会等。这些组织为学生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傅斯年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这些社团活动
王用熊校长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所谓读书育人。
比如,他要求学生们脱去长袍改穿制服,并亲自到校门口监督,想法是改变了学生们认为穿短衣“不体面”的旧思想。
穿长袍是读书人与劳动群众服装上的区别,这其中有优越感,也有高人一等的思想。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站着喝酒了,还死要面子穿着长衫。
中国的旧教育是为培养人上人的,所谓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读好书好当官。
一般来说,读书人是看不起劳动群众的,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而沾沾自喜。毫疑问,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是很容易有人格缺陷的。
王用熊校长坚持学生们脱去长袍改穿制服,是有深意的。
傅斯年第一天进校门就很尴尬,一进门他就被一个长者叫过去,很严肃的对他说,同学,你是不知道吧?我们学校不能穿长衫的。
傅斯年还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王校长。上下看了一下自己的长衫后,小声地问:“那我穿什么衣服呀?”
王校长和霭的笑了笑:“看来你是真的不知,咱们学校正常的时候不能穿长衫,得穿制服。你既然不知道,今天就这样吧,明天可一定要换呀!”
傅斯年犹豫了一下,想说自己没有制服,但没敢说出口,终于点了点头。
这下子,傅斯年犯难了,自己身上的长衫,是母亲来的时候,专门为自己拿家里大人的一件旧长衫改的,自己现在哪有钱买制服呀?
能为了这件事去找侯延塽候叔叔吗?再说,侯延塽现在在北京,自已现在等不得呀!
这时候,学校的学生宿舍还没修好,他还暂住在英敛之家。
快进英敛之家门的时候,他还没打定主意,这件事是不是请他们帮忙。让他想不到的是,一进门,英夫人就拿出了一套八九成新的制服。
“斯年,来试一试,伯母给你改的,看合不合身?”
傅斯年大喜过望,连忙接过,嘴里说着;“合适。合适。”
英夫人笑了:“这孩子,没试怎么知道合适,快去你房间换上,哪不合适,我好改一改。”
“好,好的。”傅斯年高兴的答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