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M6重型坦克是在1940年才研究出来,投入使用的。
经过研究花旗认为重型坦克的吨位应该在50~80吨之间,但是在1940年时,无论是船舶还是运输车辆都无法载运80吨的重型坦克,因此花旗决定设计50吨级的重型坦克。
1940年时,欧洲战场已经确定了单炮塔坦克的先进性,但花旗重型坦克最初居然设计成多炮塔坦克,研制编号为TI/M6。
从外型上看,与意志的虎-I坦克的长宽高的比例非常合适,看上去给人一种稳重感。而M6系列的车宽比虎-I要窄600多毫米。虽然两者的车高基本相同,但看上去M6显得很高,也更长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虽然花旗没有马上参战,但却促使花旗各军种迅速走向战时体制。在这种情况下,花旗装甲部队开始紧急研制轻中型坦克。
在中型坦克方面花旗装甲部队首先研制了作为过渡型号的M3坦克,在此基础上,生产了花旗最重要的M4谢尔曼式坦克。轻型坦克则是以M2为基础,发展出M3型轻型坦克。
相对于中轻型坦克的开发,研制什么样的重型坦克一直是个问题。
1940年5月意志军坦克横扫整个西欧。意志坦克在战场上杰出的表现让花旗迅速确立了重型坦克的标准。
这时花旗装甲部队希望能按照意志军装甲部队中以3号坦克为主力、4号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布局,生产能为M3和M4中型坦克提供强大火力支援的重型坦克。
T1/M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研制。
M6系列很受关注,但是花旗装甲部队却对它恶评如潮。
除去变速箱过于脆弱带来的行走能力不佳外,M6系列所用的M7式76.2毫米炮比M3、M4坦克上所用的75毫米M3式坦克炮威力强不了太多,此外还存在装甲防御能力不佳的问题。
通过一连串试验,花旗陆军认为M6重量过大,不论是进入还是退出战场都需要投入比M3、M4坦克多得多的人力,而投入的人力与其战斗力并不能成正比。所以花旗装甲部队并不打算大量装备M6系列。
1940年7月,T1/M6的实用性实验表明多炮塔坦克并不实用。
绕了一个大圈子后,花旗重型坦克又回到了单炮塔的方案上来。
其实在20世纪20~30年代,多炮坦克的确是世界发展趋势。高卢的FCC毫米-2C,吉利的AJEI,苏联的T-28、T-35,意志的NDF2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多炮塔坦克,但不久后欧洲各国就发现了多炮塔坦克的局限性,先后放弃了这种设计。而花旗却在10年后的1940年再次设计多炮塔坦克,在随后的实验中才领会到它的确是一种过时的设计。这表明在花旗的坦克设计思想相对于毛球意志等国十分落后。
种种表明,T1/M6重型坦克只是一个过时的东西,所以老罗才会送这样的坦克。
“一种过了时的坦克,有什么不能送的,反正这样的坦克放在国内没有什么作用。不如送个顺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