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大出乎了姬发的预料。
他与殷郊一同奔往鹿台追杀狐妖,只见那道雪白的身影轻盈灵巧,疾如闪电,顷刻间便如鬼魅般潜入纣王所在的寝宫摘星阁。
殷郊生怕妖灵残害父王,不顾姬发的阻拦,执意带剑冲了上去。谁知狐妖没有捉到,却不慎冲撞了纣王。
由于登基大典那日殷郊的一句心之言,纣王对殷郊本就心有芥蒂,如今见他持剑破门而入,更是勃然大怒,连解释都不听便将他赶了出去。
苏妲己的出现更令殷郊的愤怒达到了巅峰。这个本该死在祭旗之日的苏氏孽余,摇身一变,竟登堂入室,成为了纣王如今的新宠。
回去路上,殷郊失态地朝姬发大喊:“你都知道,是不是?”
他方才正在怒骂本该一剑杀了苏妲己,念头一转,又质问姬发,他夜巡鹿台,难道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件事?
姬发言以对。他当然知道苏妲己没死,也知道纣王对她视若珍宝,自打登基过后,便只专宠一人。
可是大王要宠幸什么美人,何时轮得到他去关心?再说这些事不提也罢,凭空提起反而会生出事端。
殷郊的愤怒,姬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他只得安慰自己,纣王并非沉溺女色之人,先前征战时,各方诸侯也曾献上过美人,可他一概不收。或许大王只是日日顶着天谴将至的名头,活的太过压抑.......
见姬发沉默。殷郊渐渐明白了,神情越发苦涩:“原来,只有我一个人蒙在鼓里.......”
说罢,他眼圈发红,竟拂袖而去。
*
姬发再次登上摘星阁,是三日之后。
自打那夜与崇应彪等人不欢而散,姬发有心躲避,几次夜巡都单独行动。他本就是自得其乐的性子,也不觉枯燥。今夜星光尤为灿烂,鹿台高台耸立,树影婆娑,伸手可触苍穹;奇草异花,香气袭人,犹如四季常青。
姬发醉心于这至美夜色,趁夜深人静,索性立于鹿台下方,持埙悠悠吹奏起来。
埙音色苍凉厚重,易引起悲怆之情,常与萧、篪相辅相成。姬发少年心性,任意吹奏,一时间音律轻盈,意境悠扬,如清风徐来,回荡久久不绝。
他怡然自乐,又仰望璀璨星辰,以歌相合。一曲方毕,却见鹿台之上,纣王负手而立,目光如炬,似乎已经默默观察他多时。
姬发霎时魂飞魄散,屈膝而跪:“大王!”
姬发颤声道:“姬发意打扰大王安寝,请大王莫要怪罪!”
纣王凭栏而眺,忽然向他招手,吩咐道:“上来。”
姬发听罢,旋即卸剑持埙,飞奔而上。
纣王歇下不久,王冠已除,长发披散,肩上随意搭着一件龙袍,却大有一派王者气度。只见他胸脯横阔,彷如万军之主,骨骼强健,有如山岳巍峨。岁月如刀,在他嘴角眼睑刻下了细密的鱼鳞纹,唯有那双亮若寒星的瞳孔,依然炯炯有神,深不可测。
“你方才所唱之曲,可为《玄鸟?”
姬发没想到会被他听出来,神色愈发恭敬:“回大王,正是。”
殷寿见他双手持埙,又问:“先前怎么没听你吹过?”
“姬发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只是家中兄长博通音律,其中当以篪、琴更精,臣耳濡目染,便以埙相合。微末之技,只愿博大王一笑。”
殷寿嘴角微扬,径直走向摘星阁:“你的歌声令孤神清气爽,进来,孤以琴相奏,你把刚才的歌曲,再为我唱一遍。”
这是姬发第二回踏入摘星阁,形式却与三天前迥然不同。
那晚他与殷郊追赶狐妖,情势显急,且需随时留意大王的安危,根本暇留心阁内之景。今日独身前来,只见紫柱金梁,奢华至极。殿内以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整个地板呈镂空之态,凿成莲状,下有众多火灯、油灯透出光线,灿如繁星,熠熠生辉,可谓步步生莲。
姬发在惊叹之余,不由暗想,如此华贵的建筑,究竟是由何方巧匠打造而成?
他正看得入神,只听古琴泠泠,恍若清泉,却是殷寿已坐下抚琴。
他不敢扫纣王的兴,只得跪伏在地,以歌声相合: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成汤先帝,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受命咸宜,百禄是何。”[1]
殷寿常年征战沙场,心中有丘壑,故琴音嘹亮,气势雄浑,如有金戈铁马之声。
他兴头正浓,弹奏不止,姬发已将词曲唱完,琴声仍未停歇,情急之下,他略加思索,便自编词作唱到:
“臣之忠心,愿达上苍,君享天命,寿永疆。风和雨顺,国祚绵长。”[2]
殷寿闻之容色大悦,走至姬发跟前,朝他伸出手臂:“平身罢。”
姬发松了一口气,正欲起身,余光一扫,却见纣王身后的床榻罗帐低悬,倏然间风起绡动,掀起一角,隐约可见一妙龄女子卧于其中,双目紧闭,宛若仙子沉睡。
姬发看的真切,这女子分明便是苏妲己!
顷刻间,巨大的惊恐犹如山崩海啸般涌上心头,姬发双腿一软,几欲跌坠在地,不料殷寿手疾眼快,竟将他顺势拥入怀中。
浓郁的鬯酒香气扑面而来,几乎让人心醉神迷,姬发牙齿打颤,一时不知该闭上眼睛还是闭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