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6年4月26日,南朝第二任帝王宋文帝刘义陵登基不过三年,就已经将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处死。徐羡之满门抄斩,傅亮满门流放,傅家两个儿子逃亡。
朝廷以徐羡之、傅亮、谢晦杀害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二人,以下犯上的罪名,兴兵讨伐另一位顾命大臣江陵荆州刺史谢晦。朝廷大军于上一个月击溃谢晦造反的大军。现在,谢晦一家满门子侄,连同他们手下的将军孔延秀、周超、贺愔、窦应期、蒋虔、严千斯都被缚在市曹,午时斩首。
谢晦出身陈郡谢氏,家族中人才辈出,文采风流,是江左第一豪门士族。
谢晦的长女是彭城王刘义康谢王妃,她穿着一身白色盔甲,手持一把红缨枪,天仙一般,却披散着头发,赤着脚,这是不再顾念君亲的意思。她从围捕中挣脱出来,赶来相救。大哭着叫道:“父亲,大丈夫应当战死在北伐的疆场之上,为什么出师未捷身先死!”周边的兵士都不敢拦阻。
谢王妃身后是一百名黑衣谢氏子弟,谢氏族长走在最前面,谢氏子弟肩抬十几口大黑棺木,棺木上面雕刻着醒目的谢氏族徽,两只淡红色的展翅凤凰合拢形成一个圆形,中间是“谢”字的甲骨文文字,图案是左右两边各一把上下颠倒的双刃利箭,中间夹着一个大着肚子的人,谦逊地弯着腰低着头。
很多围观的同情谢氏的人和想要北伐的人们都跟着一起落泪。刑场之上一片哭声。有人跟着一起呐喊着,“北伐!北伐!打过黄河去!”
长街之上,“哒哒哒”如疾风暴雨般的马蹄声响起,人群自动让开,谢萱惊喜地抬起眼望去,心脏激动地都快要爆了,“是不是,有人来救阿爸和哥哥们了?”
然而,出现的是满脸黑气的彭城王刘义康。
谢萱手聚成爪,红缨枪向前指着刘义康,这就要一头撞去,杀了这个贼子,同归于尽也好。
刑台上一直闭口不语的谢晦突然叫到:“谢氏长女听令,速回速回!”
所有刑台上的哥哥们都同声呐喊:“阿萱,速回速回!”
谢石大都督自“淝水之战”之后,奏请东晋朝廷在京都和地方都开办军事学堂,培养东晋急缺的军事人才。因此,谢氏女子一样在谢氏军事学堂上学,所以谢晦以军令号令谢萱。
东晋女子更接近于二十一世纪的女子,不缠足,婚姻自由,甚至因为常年战争,人口急剧减少,政府鼓励女子二嫁。那时,社会以道家思想为主流,崇尚自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经过长年的儒家封建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比后世的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更自由,更开放。
谢家长女更是得到史家赞叹一声“才貌双全”的千古风流人物。只是可惜,现在一样到了穷途末路。
谢萱一愣,不甘心地继续跃起,暴烈地象狂风一样。“阿爸,我与他同归于尽!”
谢晦口吐鲜血,大声吼道:“我谢氏满门忠烈,今日,我谢晦满门名留青史已经足够!阿萱,回去!”
哥哥们吼着:“阿萱,别哭,回去!”
哥哥们齐声怒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谢萱放声大叫:“阿爸,哥哥!”。
呐喊声吸引了四周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北地来的难民飞速地聚拢过来,开始放声大哭,同声共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悲怆的歌声飘荡在空中!向朝廷渲泄着不满的情绪。
刘宋王朝离曹氏家族建立的曹魏政权相隔不久,思念那个强盛的大一统的大魏的人们更是心情激荡!对于刘宋王朝杀害有功之臣也是愤恨不已。
几次朝中商议北伐,怯懦者居多,苟且者更多。偏安一隅的南朝,只有谢氏一族兵马天下,谋略双,可以说,自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以后,南朝东晋王朝和刘宋王朝的几次北伐都是靠着谢氏儿郎才能打过黄河去,收复失地。如此,谢氏家族凭借封狼居胥的功勋得以受封一门四公,成为江左第一高门。而谢晦更是跟随刘宋王朝第一任皇帝刘武帝北伐争战,在东晋攻打后秦的十策军谋当中,谢晦一人独献九策。辅佐刘武帝收复中原汉人原先被胡人占领的三分之二的土地。立下不世之功业。谢晦能官至南朝刘宋宰相不仅仅只是象后世之人所熟识的文人宰相,而是凭借人能敌的军功和才识受封宰相,领军荆州刺史。武能护国,文能安邦。谢氏一族在人们的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是打过黄河、光复中原的希望;是江山稳定,安居乐业、现世安稳的屏障。如此军神,“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的谢家军首领谢侯如今就跪在刑台之上,谢晦身边跪着的就是一干惊才绝艳的谢氏儿郎,满身血迹,英雄未路。
不仅如此,据说,此次谢家军还同北魏的南蛮校尉王慧龙联系,做内外策应,是个通敌的罪名。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已经喊叫出来了:“为什么要杀害有功之臣,为什么不让谢家人去北伐!”,“对,为什么不让谢家人去北伐,朝廷中只有谢家人坚持要北伐了,为什么不让谢大人去北伐!”
守在刑场四周的兵士们都沉默不语。同为军中儿郎,这一刻俱都翻身一起流泪下跪。
谢氏族长和百名谢氏子弟默默语,走至刑场之前,俱都跪地而拜。花白胡子的老者将一碗碗壮行酒送给谢晦和他的儿子们,一声不吭,老者们也都下跪了。四周的人群也全都下跪,可奈何间,唯有送英雄们最后一程的选择。
谢晦哈哈大笑。面对着族中长老们满眼的泪水,带着家中众儿郎,就如同喝的是往昔上战场之前的壮行酒,痛快地抬头一饮而尽。枪应指向前方,那里俱是黄沙满天般的匈奴,那里是挽救父老乡亲的铁蹄扬起,纵马疆场,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护国安邦,那里才是英雄的归处!
谢萱再也忍受不住,再次大叫“族长”!她哀伤、绝望、恳求般地望着族长。激愤之下,血气上涌,却已经心知力回天,心头血渐渐凉了下去。家族之中已经做出了决定,谢氏族人,决不引起内战,决不做同袍相争、自相屠戮的罪人。自谢安、谢玄便是这般,如果力平衡时局,也只是选择归耕自退,哪怕最后郁郁而终、家族没落也怨悔。
花白胡子的族长跪地向谢王妃一拜再拜。
谢萱心中最后的希望被击溃,她用力地咬住嘴唇,不再哭泣,自觉现在就是哭也是落了下乘,徒然被敌人看了笑话。此时,谢萱站在刑场当中,自觉寥寥一身,当真已经是可奈何,计可施。
当手中的枪再也法渴饮匈奴血,当守护者却被守护之人屠戮,而神终究法举起屠刀屠戮自己要守护的人类,就是神族,也是到了将自己献祭的最后时刻!终究兵道不是能够解决世间苦难的大道。大道又在何方?!
谢萱双手颤抖着,已经握不住手中的红缨枪了,心中怒气勃发,又要这红缨枪有何用?!她怒喝一声,抬头、仰手、助力奔跑、丢出红樱枪重重地插在刑场之上,仰天大笑,心中默念,“阿爸,哥哥,我们一起走!”俄顷,举起右手对着自己的天灵盖,就是重力一击。人群之中,有人纵马快速掠过来,一举伸手抱起谢萱,将她抢了回去。正是刘义康亲自赶到,带谢萱回去。终究谢萱已经被伤着了,她睡着了一般倒在刘义康的怀里,血流满面。
人群骚动起来,刘义康带来的军队开始驱赶周围的人群。人群鼎沸,但是却又都可奈何地被驱赶着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