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jiào):教育,传授。忠:尽心竭力,无保留地对待别人。
巍巍:高大的样子。有天下:领有天下,指做天子。与(yù):参与。这句是说舜任用禹、皋陶等贤臣来治理天下,自己并不一一过问。
无所用其心:没有用他们的心思。
孟子不愧为知言善辩的大师,在辩论中始终把握主导权,在驳斥对方观点的同时,为阐发自己的思想蓄势,积蓄充分之后便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意思是说能够替天下发现并任用贤能的人是很不容易的,也是最能体现统治者仁德的一个方面。
《论语·泰伯》中孔子热情赞颂了尧、舜的圣贤。孟子在此引用孔子的这番话,是说尧、舜治理天下只在大处用心,通过举贤任能实现统治,而不在具体事情上操劳。这样的治理方式就像大自然施与人们恩惠,而老百姓“无能名焉”。
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中有一段形象的描写:
帝尧之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帝王世纪》一书久佚,此处据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引述。)
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道具是两块鞋状的木片,其中一块侧放地上,然后游戏者站在三四十步以外,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击中者得胜。按照儒家的表述,尧舜时代,“治天下”主要表现在解决民生疾苦,帝王权力并没有深度干预到百姓生活中去。后世便以“击壤”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
儒生的理解: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