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的父母都六十多岁了,父亲方智仁是当地的赤脚医生。
周围几个村子,大家有什么头疼脑热、或者牛羊牲口病了,都来找父亲。
不管白天黑夜,随找随到,有求必应,所以父亲在当地颇有名望。
父亲也同时兼着乡卫生院的防疫员,负责周边十几个大小村落的防疫工作。
小时候,时常随着父亲走村串寨的,见到路边的野生草药,都会告诉方子。
什么车前草,夏枯草、万丈升、野生重楼、紫丹参等等……
那年高中毕业,在父亲的影响下,最终走上了学医之路,如愿的考上了滇南省医科大学。
拿到通知书后第二天,村里人都知道了。
因为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村里人也非常高兴…
你家拿钱,他家拿鸡的上门祝贺。
父亲高兴之下,杀了一只羊,请全村人喝酒吃羊汤锅。
羊汤锅是当地有名的美食。
就是杀羊后,把整只羊用开水烫后拔毛,然后用火烧。
烧好后刮得黄亮,再将整只羊砍成八九大块一起煮。煮到八分熟,剔骨、切片、打汤,做成火锅。
淡淡的羊膻味,味道嫩滑、肥而不腻、配上河边的野薄荷、火烧辣椒、花椒做的蘸水,味道浓郁鲜香。
当晚父亲第一次喝醉了。
母亲扶着父亲上楼休息的时候,父亲还一路的嘀嘀咕咕:
“好!方子出息了…来…喝…高兴”
听到父亲的话,方子也很开心,把自己也喝的晕晕乎乎的。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还和父亲小酌了两杯,父亲说了很多。
父亲说:
“一、做人不能忘本,对自己好的人,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知恩图报”
“二、从医者,要问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德智兼备”
“三、修身养性,戒骄戒躁,切记,仁、义、礼、智、信,乃为人之根本。”
父亲的话,让自己在这些年的学习生活中,受益良多,未来也会一直坚守父亲的教诲走下去。
还记得来省城上学的时候,是父亲送自己来的。
离开家的时候,母亲把自己送出村外五里多地,一路陪着自己朝前走。
还是自己多次劝说,母亲才不舍的回去,看着母亲逐渐衰老的背影,心里一酸,眼泪就忍不住下来了。
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给了儿女,任劳任怨,从未在儿女面前表现出辛劳与悲苦。
父亲看着方子笑笑说:
“走吧,儿子,家里不用担心,我和你妈身体都还好,等你学成了,我们就好好休息休息,让你给我们养老。”
“好,必须的”
方子心里知道,父亲也是为了宽自己的心,父母都是闲不住的人,会一直忙活到实在做不动的那天。
因为交通不便,要从家里走十五公里才能到乡上。
到了乡上坐客车到县城,在县城住一晚,第二天再坐早班车到省城。
那也是父亲第二次来省城。
父亲第一次来省城,是带着母亲一起来的。
那时候穷,在城里上班的,一个月工资也才二十来块。
离省城那么远,家里也比较拮据,为什么还要来省城呢?
除了一个村的人,说起来很多人都不相信。
那是因为当年,母亲在怀自己的时候,没有任何妊娠的反应,从来没有孕吐过。
母亲怀孕九个多月,马上就十个月了,按正常来说,已经足月,快要生了…
就在这期间,肚子突然变小了,好像就没怀孕一样,父亲也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
那时候医学不发达,又在乡下,也没个什么预产期啊,孕检什么的。
父亲找了药给母亲吃,也没什么变化。
因为怀疑胎儿不正常,父亲就去县城买了麝香,想把胎打了。
现在有些妇女怀孕期间,闻到麝香都有可能流产的。
母亲吃了麝香,一样没什么反应。
父亲抱着病急乱投医的想法,找了当地的先生(会算命,老人离世做法事的人),先生一算说:
“不用担心,孩子比较贪玩,出去玩了,过一段时间就回来了。”
还给测了个名字,叫方名师,小时候,爷爷、奶奶一直都是叫这个名字。
当然父亲并不信这些。
所以才带母亲到省城检查,到省城医院B超一检查,两个字:正常。
父亲带着疑问和母亲回到村里。
没过多久,母亲的肚子又渐渐的隆了起来,恢复了正常怀孕状态。
村里人都惊奇不已,后来,足足满了十三个月,才生下了方子。
这些年,村里人还偶尔会说起,这件有点奇怪的事情。
这一次,父亲因为高兴,也不放心一个人来省城。
父亲陪着办完了所有的入学手续,因为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忙不过来,当天晚上,就匆匆忙忙的坐上夜班车走了。
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方子心里有酸楚,也有不舍,默默的给自己加油,将来好好孝顺父母。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