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毕亨的官道升迁之路一直都在工部和户部之间,对于帝国政事的处理也就相对陌生一些,如此一来即使毕亨真的成为内阁首辅,在处理朝政之事时也不得不多多依仗其他的内阁次辅。
对于谢迁心中打得注意,朱厚照念头转动很快就明白过来,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政治权利斗争向来如此,也不能说谢迁的举荐有什么不对,至少在朱厚照的心底,工部尚书毕亨这一次也是要进入内阁之中的,至于原因就和谢迁说的一样。
毕亨进入内阁之后能够更好的完成帝国各项水利工程,让底下的官员能够看清朝廷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但是毕亨却不是朱厚照心中内阁首辅的最佳人选。
看到皇上没有多说什么,谢迁顿时知道自己的举荐人选没有入得皇上的圣眼。
“陛下,臣举荐户部尚书杨廷和入主内阁首辅之位,户部乃是帝国的根基,六部最重要的部门,杨廷和在户部任职多年,对于帝国财政和各种地方事务都有了解,是内阁首辅之位的不二人选。”李东阳沉声说道,却是说出了一个另谢迁从未想过的人选。
不是说户部尚书杨廷和还没有入了谢迁的眼,在心里面谢迁也明白杨廷和的才能,但是昨日杨廷和率先弹劾内阁之时,就让谢迁对于杨廷和此人有了不满和忌惮。
在谢迁心中,杨廷和政治才能出色,但是权力YuWang太盛,让他入主内阁首辅的职位,自己以后的工作恐怕没有多少安稳了。
“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人举荐。”
看到朱厚照有些意动的神情,谢迁顿时心中一急有了决意,决不能让杨廷和顺利成为内阁首辅。
“臣举荐兵部尚书刘大夏为内阁首辅,如今我大明军队正在攻伐北元,事关国本,虽然有兵部和户部协调内外,输送粮草和兵器,但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前线军队的后勤和战事,臣认为让兵部尚书刘大夏担任内阁首辅之位能够更好的统协一切。”谢迁沉声说道。
听到谢迁的再次举荐,不仅仅是李东阳,就连朱厚照也为之惊讶起来。
其实能够担任内阁首辅之位的人选,除却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位内阁次辅之后,朝堂之上也就只有那几个备用人选。
其中,户部尚书杨廷和,工部尚书毕亨,刑部尚书洪钟,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等六部尚书外,就是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至于大理寺卿、翰林院大学士也有几分可能。
但是朱厚照知道,在这些人中,李东阳和谢迁二人最不可能举荐的就是兵部尚书刘大夏了。
内阁前不久才因为战事和朱厚照闹出分歧,昨日内阁首辅又因此致仕,再加上朱厚照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对军队和战事的看重,为了防止朱厚照出现穷兵黩武的迹象,李东阳和谢迁二人一定不会允许兵部尚书执掌内阁首辅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