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霖连夜上了路,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京城。当朝中那帮大臣看到签订的合作条约,愤愤不平。
“这也太不像话了,海夷人赶走,这两个州,还是大燕的吗?”
“沈将军,你怎么就答应了呢?要是我怎么也不能答应啊!”
沈霖淡然道:“是啊!当初那大人为何不去呢?还巴巴地把我找来。当初某接下这差事时,就有言在先,一切谈判条件由我做主,各位可满口答应了的。”
冯子明赶紧出来打圆场,“好了,我们不要做谓的争执。依我看这样的结果已经很好了,合约上也没说那两个州就给他们了。现在赶紧准备迎战是正经。”
七嘴八舌,又讨论了许久。事情总算是定下了,毋庸置疑由沈霖挂帅,带兵出征。
粮草谁来负责又成了难题。一开始都互相推诿,不愿接下这苦差事。有人接了,又一副好似丢了聚宝盆似的,又纷纷争夺。
沈霖都没眼看这帮人,他也不参与,冷眼旁观吵的热闹的众人。心中兀自盘算如何排兵布阵。
好不容易尘埃落定,走出议事大殿,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感慨曾经强大的王朝,内里已腐朽成这样了。
两日后,沈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没想到离开京城多年,百姓还记得他。
“快看,是沈将军,是沈将军,沈将军…”
“沈将军回来了,沈将军回来了…”
“太好了,沈将军领兵,我们就不怕了。”
人们兴奋地高呼,“必胜!必胜!沈将军必胜。”
沈霖的威名远播,百姓对其很是敬仰。沈霖听见这些,面上欢喜,心里却很沉重。
这次出征他知道没那么容易。海夷人绸缪多年,还不知有多少阴损的招等着他呢!
为了这些可爱的百姓,论如何,他要把海夷人赶出大燕,赶回海里去。
急行军了六日,大军接近了边境。
"报"一个士卒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的道:“启禀沈将军,前方十五里处,发现敌军踪迹。”
沈霖一听,眉头紧锁,立刻吩咐:“全军加速行军,务必赶在天黑之前抵达。”
“是,将军。”
……
三更天,沈霖带领大军抵达了一个村庄。
这村庄已经变成了火海,浓烟滚滚,村民们哭喊求救声不绝于耳。看样子这是敌人的杰作。
沈霖看着满地尸体,红了眼眶。他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
“报告将军,村庄被烧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间房子了。”
沈霖咬牙切齿,愤怒道:“传令下去,所有人原地扎营,抽些人来帮百姓安置。”
“是,将军。”
他带兵打仗多年,从没对手寸铁的百姓下过手。这些海夷人简直猪狗不如。
“报,将军发现敌人踪迹。”
“好!我亲自去看看。”
沈霖带了几名亲卫,跟斥候摸到敌营附近。只见一个山坳之中,大大小小挤满几十个帐篷,他们很是谨慎,只燃了一个小火堆。
正是晚饭时分,他们嬉笑着瓜分着刚抢来的食物。
沈霖数了一下,有三十四顶帐篷,观察了一个帐篷中住有差不多十个人,粗略估计这是一支三百多人的小股敌军。
他决定夜里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他们一锅端了。
心中有了计较,沈霖回到营地让大家好好休息,挑选了百余人组成了一支奇兵,准备偷袭敌营。
子夜时分,埋伏在敌营附近的众人,眼见敌营陷入一片黑暗,偶尔有鼾声传来。
“行动!”沈霖一声令下。
众人立刻迅速钻入敌营,“有……”哨兵还没喊出声,就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