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叹口气,道:“你当朕想?只是现在没办法,若是拒绝,裴婉清一哭二闹三上吊,朕怕会惹来麻烦。”
李贵妃幽怨的道:“难道陛下就任由李稷胡来吗?”
李治苦涩道:“朕能怎么办?你以为朕不想吗?这混账玩意从小就被朕宠坏了,朕总不能杀了他吧。”
李贵妃摇头道:“陛下,恕妾身直言,您若是真的不想答应,就不该同意,裴婉清虽然是名士,可终究不是官宦之家,即使嫁入宫中,恐怕也只会是一个摆设,您又何苦让李稷娶这么一个媳妇?”
李治摇摇头,苦笑道:“朕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你不觉得李稷最近太嚣张跋扈了一些,这样下去,迟早要闯祸。裴氏乃是天下名门望族,裴仁基又是兵部尚书,手握兵马,这样一个大树,咱们李家若是攀附上了,对于咱们李家未来的崛起,可是大有裨益。”
李贵妃道:“陛下,您是不是对李稷有什么误会?”
李治摇摇头道:“没有误会,朕只是觉得,这孩子太心急了,先不说裴婉清的品行如何,单凭她出自大儒裴仁基之家,便足够咱们高看几分,再加上她美貌如花,若是李稷与她结合,将来的确可以帮衬到李稷,对咱们李氏江山有莫大的帮助。”
李贵妃迟疑道:“可是陛下,您别忘了,这件事可不仅仅是咱们李家的事情,更牵连到了太子,您就这么轻易答应了,会不会让太子殿下寒心?”
李治沉吟片刻,道:“太子贤惠敦厚,朕相信他不会怪罪朕的。”
说罢,他目光投向了门外,喃喃道:“只希望李稷能争点气,赶紧定下亲事,免得耽搁了。”
李治走后,李佑问道:“母妃,父皇的话您听见了没有?”
李贵妃嗯了一声,道:“听见了,可惜你父皇并不是真正的明君,他不知道现在李家所处的局势。”
李佑微微愕然道:“什么局势?”
李贵妃幽幽道:“这些日子朝堂上的风波越演越烈,太子殿下已经渐渐失去了先机,这时候若是和裴家联姻,那么就能稳固太子的地位,让太子少了许多顾虑,可是陛下却忽略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裴氏的态度。裴氏的态度决定了一切,陛下想要拉拢裴家,裴氏就不得不站在太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陛下您的立场考虑问题。”
李佑有些茫然,道:“母妃,这和裴家的态度有什么关系?”
李贵妃道:“陛下,您是不是糊涂了,李稷和裴婉清的婚事,不仅仅代表两家的关系,更是关系到了裴家的态度。您认为,裴婉清的婚约被陛下取消了,裴家会善罢甘休吗?”
李治恍然大悟,神色凝重道:“朕还真疏忽了这一点。”
李贵妃继续道:“陛下,臣妾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李治摆摆手,道:“你是朕的妃子,有什么不能说的?”
李贵妃犹豫道:“臣妾以为,您既然选择了太子,就应该全力支持他,不论是裴家也好,或者裴婉清也罢,只要太子喜欢,您完全可以顺水推舟,不管裴婉清愿不愿意,只要您开口了,她都必须服从,毕竟这件事对裴家而言,是双赢的局面。”
李治皱了皱眉,有些不满道:“你是说朕逼迫裴婉清嫁给李稷?”
李贵妃忙道:“不敢,妾身只是提醒陛下,这样做,会增强裴氏对太子的忠诚。”
李治哼了一声,道:“忠诚?忠诚有用吗?朕的儿子可不需要一群墙头草的忠诚。”
顿了顿,李治叹口气,道:“你的担忧很有道理,裴氏的态度确实值得注意,不过这门婚事朕已经定了,谁也改变不了。”
“可是陛下…….”
李贵妃还准备劝谏一番,李治打断了她的话,道:“好了,此事朕自有主张,这事不要告诉太子。”
李贵妃无奈的点点头,转身离开。
李佑坐在床上,呆呆的发着楞,半晌后才反应过来,急匆匆的追了上去,道:“母妃,母妃!”
……………………
裴府内,李治和李贵妃刚刚离开,一个黑衣人悄无声息的来到裴婉清的闺房中,恭敬的递上了一封书信。
裴婉清接过了书信,展开扫视了几眼,嘴角勾起一丝弧线,露出了淡淡的冷笑,道:“杨业倒是舍得。”
这黑衣人低着脑袋,不敢多言,似乎害怕触怒了裴婉清。
良久后,裴婉清抬起头来,问道:“李治今晚有什么安排吗?”
黑衣人道:“陛下和贵妃娘娘在御花园中赏景,太子陪伴在侧。”
裴婉清淡淡道:“哦,是吗?那我们也去瞧瞧,看看他们父子谈的如何?”
“喏!”
片刻后,裴婉清领着一队护卫,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御花园,径直朝着李治等人停留的凉亭走去。
凉亭内,李治和李治相谈甚欢,李治哈哈大笑道:“爱卿的提议非常不错,朕已经仔细思索过了,就按照你说的做。”
李佑脸上也浮起了一丝欣慰之色,拱手道:“谢父皇恩典,儿臣定然不负父皇的期望,尽快促成这桩婚事。”
李治点头道:“好,好,朕对你寄予厚望啊!”
李佑道:“儿臣遵旨。”
李治突然又板着脸,训斥道:“李稷是朕的嫡长子,将来必定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他的妻室绝对要配得上朕的皇位,你的妻子不但要聪慧过人,还要温柔贤淑,不然朕就算是死,也不瞑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佑急道:“儿臣遵旨。”
李治满意道:“嗯,这才像个皇帝的样子。”
李治和李佑父子二人又说了一阵,随后李治挥退了众人,独自离开了。
待李治离开后,李治朝李佑道:“三郎,你先回去休息吧。”
李佑点了点头,缓步离开了凉亭。
看着李佑远去的背影,李治的脸上突然浮起了一丝阴沉,道:“李治啊李治,你真以为你的皇位坐的稳吗?”
夜幕降临,皇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不时有百姓在大街小巷游逛,而且人流量极大。
一座酒楼二层的窗户前,一袭青衫的李恪站在那里,俯瞰着街道上的行人,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子身上。
女子身材窈窕,容貌姣好,身边还跟着一个婢女,此时女子正拿着一盏琉璃灯,和婢女一起漫步在热闹繁华的街市中。
李恪的目光从女子移动到了她身旁的那个婢女身上,只见这婢女一直低着头,不敢与李恪对视。
李恪盯着这名女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隙,喃喃道:“杨玉环,你果然还活着。”
这名女子就是杨业的姐姐杨玉环,杨业离开洛阳之前曾经叮嘱过他,务必保证姐姐杨玉环的安危,因为他总觉得,杨业的死,恐怕与姐姐杨玉环有脱不掉的干系。
这时,杨玉环也察觉到了李恪的异样,她扭头四顾,最后目光落在了李恪身上。
杨玉环黛眉微蹙,朝身后的婢女使了个眼色,那婢女立即会意,躬身退到了她的身后。
杨玉环带着一丝警惕的表情走到李恪身旁,朝李恪行礼道:“见过蜀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