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一向敢说,所以说出来的话并没有让三杨感到吃惊,只是让他们非常认同的点了点头。
毕竟之前,随朱允熥一路走过来,在不少地方也都看到了,地主、士大夫对百姓们的压榨。
他们不是没有粮食,而是不能把这些粮食给那些底层的穷人。
若是让他们吃饱了,谁还愿意给这些士大夫地主们干活呀?
若是让他们吃饱了,谁还能用粮食控制住他们呀?
就是因为要让他们吃不饱,让他们感到饥饿,然后再给他们少量的粮食吊着他们。
这样一来,这些百姓们才会为了一口吃,而努力的拼命的给他们创造价值。
说起来这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不争的事实,容不得任何人反驳的事实。
所以,其根本原因还是出现在了这个社会制度上面,出现在了士大夫阶层和地主阶层。
地主阶层要比士大夫阶层稍微低一档,或者说地主他们压榨百姓,然后士大夫他们又从地主这里获得利益,支持地主,继续压榨百姓。
形成了这么一个体系。
这个体系已经许多年了,从非常久远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尽管期间有过一些改革,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说直白一点,主要是士大夫阶层太过团结。
不过说来也是,毕竟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必然是会团结一致的。
他们团结起来压榨百姓,百姓们也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若是在某一个朝代,百姓们被压迫的实在是苦不堪言了,那么便只能爆发农民起义,来推翻这个制度。
然而事实证明,成百上千年以来,尽管有很多压迫,导致许多农民们起义,但到头来不管失败还是成功,这个制度依旧在继续延续。
哪怕是起义成功了,他们推翻了一个王朝,可是当他们接替这个王朝以后,却依旧没有动摇原来那一套体系。
包括原来的那些士大夫,原来的那些地主,也依旧还是原来的那些。
根本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就好比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当初做农民的时候,便只是为了一口吃的。
颠沛流离,一度去当了和尚。
也是在这种只想吃一口饭的求生状态之下,他才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他起义的目的也是想要推翻那不好的制度,然后能够让底层的百姓有一口饭吃。
可是他做到了吗?并没有。
元朝灭了,明朝诞生。
可士大夫阶层还是那一批。
贵族也还是那一批贵族。
有钱人还是那一批有钱人。
甚至连在这个阶层之中,相对比较低的地主们,也依旧是那一群地主。
在前朝被压榨的农民们,到了明朝依旧被压榨。
改变的仅仅是换了个朝代,换了一批统治者。
可这些统治者,依旧需要借助士大夫、地主、贵族们对于地方的影响力,来帮助他们巩固皇权,管理地方。
而贵族士大夫阶层和地主们,则是依附于皇权之下,继续毫不收敛的对普通百姓们进行剥削压榨。
朱允熥坐在上面,面色凝重,缓缓开口说道:
“皇爷爷起义的目的是什么?那么这天下的百姓们,他们想的又是什么?皇爷爷起义成功了,或许他想起来曾经的自己,也只能无奈地叹一口气。
然后约束自己,约束皇族,节约一些,但这有什么用呢?普通百姓们,不会因为皇爷爷和皇族节约,便会多吃一口饭。那不现实,也不可能。”
杨士奇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
“太孙殿下慎言啊,这件事情,您虽然说的有道理,但皇上没错。历代帝王,都改变不了这个局面,也不是皇上一人不去改变。”
“所以我今天叫各位来的目的,便是要改变这个局面。你们能不能懂我的意思?”
杨士奇和杨荣以及杨溥,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们显然,对于朱允熥这话感到有些震惊。
就听杨溥开口说:
“殿下,这自战国时期,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经无数朝代,有无数的皇帝治理天下。
可是如您方才所说,想要改变这个大环境的,却无一人能够做到,纵然是,汉时刘秀,曾提出这个观点,实行了度田令。
可也并没有真正的,能够取得多么好的效果。甚至土地兼并的现象,当时依旧存在。至于后面,被继续发扬光大。”
朱允熥哼了一声说:
“刘秀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目的也是想要让百姓们,都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遏制住地方强绅们,对于田地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