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张学良的支持,东和省(北海道岛)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成人影片出产地,并且全中国境内只有东和省拍摄成人影片是合法的。
张学良在统领北华时,多次拒绝把北平改为北京并把北华首府从沈阳迁到北平,因为张学良虽然实力远远超过蒋介石,但却坚持维护蒋介石的国家领袖地位以及国家统一,不愿意造成南北二京南北对峙和中国的实质性分裂。
张学良在退休后曾遭到多次未遂刺杀,刺杀者都是日本恐怖分子。大和魂、天皇会、血盟团,是战后三大日本恐怖组织,另外还有天道盟、天剑党、樱会、黑龙会、山口组、日本复国社、旭日帮、武士团等十多个中小型规模的日本恐怖组织。大和魂、天皇会、血盟团分别控制着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这三大毒品产地,还拥有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等武装力量,既是全球通缉的恐怖组织,也是在当地进行武装割据的军阀势力。血盟团因为既对中国进行恐怖袭击也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因此在中美两大国的合力围剿下逐步走向瓦解崩溃,银三角被美国军方铲除,而大和魂和天皇会则一直存在并活动,这两个恐怖组织都以中国为袭击目标,但二者存在很大区别,大和魂已经放弃恢复天皇制,目的只是复辟日本国,天皇会仍然坚持恢复天皇制,认为要先恢复天皇制然后才能复辟日本国;大和魂只全力搞恐怖袭击,成员都是亡命徒,声称“只有日本复国,针对中国的恐怖袭击才会停止”,天皇会则多次试图跟中国政府谈判,天皇会首脑即日本末代天皇裕仁的次子正仁,正仁自称是日本国第125代天皇。中国政府为剿灭大和魂和天皇会而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反恐是战后中国的主要问题之一。
世界大战期间,几大交战国的军队都给彼此取外号,德军称北华军叫“小华”(北华是小中华),美军称北华军叫“小明”。
张学良支持计划生育政策,他主张“反对一胎,嘉奖二胎,鼓励三胎,杜绝四胎”,根据他的规定,只生一胎的家庭可得到国家的长期补助,不管一胎是男是女,二胎若是女孩的家庭可生三胎且也能得到国家补助,二胎若是男孩的家庭不鼓励生三胎且生三胎后不会得到国家补助(这是为了抵制中国人传统的且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防止有些家庭在前几胎都是女孩后为了生男孩而不停生孩子),但俄罗斯族与和族“一胎是男孩者不允许生二胎,一胎是女孩则克允许生二胎,但不管二胎是男是女,坚决杜绝三胎”。
【北华和北华军】
北华,是“中国北方”的简称,意为“由张学良统领的中国北方军政派系”,简称“辽”、“辽系”,也被称为“满洲”,后者主要是日本人对北华的称呼,含有一定蔑视意味。严格意义上,北华/辽系不属于地方割据军阀势力,因为北华并未反抗中央政府,在政治名义上始终都是中央政府的一部分,并且北华在中后期的综合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都已经远远超过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具备了在实质上取代国民政府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的资格。北华是北洋政府的余脉。
清朝的灭亡,一方面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国民党在中国南方掀起不可阻挡的民主革命,一方面是以袁世凯为首的清廷内部北洋实力派对清廷的反叛和逼宫,清廷垮台后,国民党的实力远不如北洋集团,因此北洋派系把持了中华民国初期的全国统治权,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北洋政府首都为北京。袁世凯麾下共三名核心骨干,号称“北洋三杰”,分别是“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豹”冯国璋,其中,王士珍较为清心寡欲,没有组建军阀势力,段祺瑞和冯国璋则分别组建了“皖系(安徽)”和“直系(河北)”两大军阀势力,同时,张作霖在关外东北地区也逐步崛起,形成了“奉系(东北)”军阀势力,皖系、直系、奉系是北洋集团内部的三大实力派。相对而言,皖系和直系是北洋的原始嫡系,奉系是半路加入的,但仍是正统的北洋嫡系。袁世凯死后无人能统领北洋集团,皖系、直系、奉系因此而分裂,展开了争夺中央政府统治权的军阀混战。持续十二年的北方内战中,皖系先被打垮,直系逐步瓦解,分裂成盘踞中原地区的吴佩孚派系和盘踞东南地区的孙传芳派系,奉系坚持到最后,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国家元首。北洋三大派系忙于同室操戈时,南方国民政府开始挥师北伐,吴佩孚和孙传芳都被消灭,只剩下张作霖的奉系,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张学良继承奉系军阀大权,也继承了北洋政府最后的衣钵。张学良解散了北洋政府,只以奉系军阀身份加入国民政府,完成第一次东北易帜、第一次南北合并和全国统一,军政势力转变为“东北派系”和“东北军”。在张学良手上,东北派系逐步壮大,最终形成北华派系,“奉系”质变为“辽系”,再度称霸中国北方,并且,辽系实力远超过奉系,北华集团实力远超过北洋集团,北华政府的国内外影响力也远远超过北洋政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客观上讲,张学良的“北华”在中央正统名分上并不逊于国民政府,甚至,北华政府还要比国民政府更有资格自称是中国中央政府,因为北华是北洋的余脉,中华民国第一个正式首都是北京而不是南京;同时,张学良其实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个全国性中央政府北洋政府最后的国家元首。张学良的“政治血统”比蒋介石更加“纯正”,这也是北华大部分军政高层提议张学良颠覆国民政府、复辟北洋政府的主要政治原因,北华陆军总司令杨宇霆等北华强硬派曾多次提议张学良“迁都”北京,以北洋政府余脉身份正式建立北华政府,然后展开“南征”,以反击国民政府当年的“北伐”。张学良没同意,他不愿为个人野心而让国家再度陷入内战,因此他在北方实力远超南方的情况下仍然坚定不移地推进第二次东北易帜、第二次南北合并和全国统一。
张作霖时期的奉系军队被称为奉军,在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元首的短期间,奉军改称东北军,张学良继承奉军后,奉军成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正式定名东北军,东北军包括陆海空三军,东北陆军的武器装备先进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位列第一,东北海军的规模是全国海军里最大的(东北海军舰艇吨位占全国海军舰艇七成),东北空军的规模也是全国空军里最大的,全国只有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拥有飞机,并且东北空军的飞机数量还超过中央空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和陈济棠的广东军也有数十架飞机,但两者规模都远远不如东北空军和中央空军);随着北华在国内的不断扩张,阎锡山的晋绥军、冯玉祥的大西北军、杨虎城的小西北军、卫立煌的河北中央军、张治中的山东中央军、韩复榘的鲁军、刘珍年的胶东军、西北回族马家军、新疆军、蒙古军、西藏军等地方军阀部队陆续被东北军吞并并融合,最终形成了庞大的北华军。
张学良的北华军分为陆海空三军,陆军是东北军、晋绥军、西北军等地方军阀部队融合成的,海军是由东北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融合成的,空军完全以东北空军为基础而壮大的(北华空军其实还融合了晋绥军飞机部队,但后者在北华空军内的组成比例和影响力都是非常低微的)。经过张学良十几年的建设以及无数次的浴血搏杀,北华军成为一支世界一流的极其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位居世界六大强军的前三甲(北华军、德军、美军、苏军、英军、日军)。
陆军方面:北华陆军在最鼎盛时期拥有约500万正规军兵力,下辖100个野战师(每个师约有3万兵力)、10个重炮旅、10个火箭炮旅、10个陆军航空兵联队、1个生化兵联队、1个特种兵联队等部队,累计拥有各型坦克7万辆、各型火炮10万门、各型固定翼飞机1万架、各型直升机5000架;战争中,北华陆军损失坦克3万多辆、火炮5万多门、飞机6000多架;北华陆军的规模、战斗力都是与德国陆军并列世界第一,但武器产量只有美国陆军一半。
海军方面:北华海军在最鼎盛时期拥有约100万兵力,海军陆战部队包括20个海军陆战师,海军航空兵部队包括10个航空兵联队、1.5万多架各型固定翼飞机、1500多架各型直升机,潜艇部队包括700多艘各型潜艇,水面舰艇方面累计拥有37艘航空母舰、7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29艘重型巡洋舰、20艘轻型巡洋舰、140多艘驱逐舰、5艘潜艇母舰、3艘水上飞机母舰、8艘鱼雷艇母舰、4艘鱼雷舰、300多艘鱼雷艇、300多艘炮舰或炮艇、20艘大型运输舰、100多艘中小型运输舰船、200多艘其他辅助舰艇船,舰艇总吨位超过350万吨(作为对比,原先历史上的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累计共拥有总吨位约200万吨的舰艇);战争中,北华海军共损失了26艘航母、3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14艘重型巡洋舰、8艘轻型巡洋舰、89艘驱逐舰、3艘潜艇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10艘大型运输舰、4艘鱼雷舰、200多艘潜艇,舰艇损失总吨位约200万吨,另外还损失飞机1万多架。北华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是世界第三海军,仅次于美英,在太平洋战争后则是世界第一海军,战后十多年内在规模上被美国海军逐步追赶上,成为世界第二海军,但与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差距并不大。
空军方面:北华空军在最鼎盛时期拥有约100万兵力,除航空兵部队,还包括3个空降师、10个防空师等地面部队,航空兵方面,北华空军下辖33个航空兵联队,累计拥有11万架飞机,战争中累计损失了6万多架。北华空军的规模与德国空军旗鼓相当,并列是世界第二,但北华空军偏重于轰炸机的发展,德国空军偏重于战斗机的发展,所以德国空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战斗机部队,北华空军则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北华军除了陆海空三军外,还包括宪兵部队、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部队、核武部队、张学良卫队团等部队。宪兵部队包括20个宪兵联队、40万宪兵;武警部队包括30个联队、60万武警;北华军预备役部队约800万人,民兵约400万人。北华军共包括700万正规军、100万宪警部队、1200万预备役民兵,北华军另外还有超过300万兵力的仆从国军队助战。
东北军,在张作霖时期是“奉军”,在张学良时期是“北华军”(有时也被称为辽军或满洲军),从1928年张学良正式掌权到1946年战争彻底结束,在这18年里,东北军/北华军无年不战,为维护国家、保卫国家、复兴国家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北华军官兵伤亡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在先后参加的中原大战、平定闽变、平定粤变、吞并华北西北蒙疆藏等国内战争里,北华军累计阵亡1.1万余人,伤残1.9万余人(受伤后可完全康复或基本康复的北华军官兵不统计在伤残数字内,伤残者是留下终身伤残的重伤残疾者);
第一次东北战争里,北华军阵亡9000余人、伤残1万余人;
第二次东北战争里,北华军阵亡15.2万余人,伤残17万余人;
朝鲜战争里,北华军阵亡6.3万余人,伤残8万余人;
苏联战争里,北华军阵亡74万余人,伤残100万余人;
东南亚战事里,北华军阵亡1.4万余人,伤残1.8万余人;
中东战事里,北华军阵亡7.5万余人,伤残9.5万余人;
澳洲战事里,北华军阵亡10.3万余人,伤残17.5万余人;
北美战事里,北华军阵亡31.8万余人,伤残40.3万余人.;
本州岛战事里,北华军阵亡7.2万余人,伤残14.3万余人;
太平洋诸场陆战里,北华军阵亡4.8万余人,伤残6.4万余人;
太平洋诸场海战里,北华军阵亡6.3万余人,伤残4.7万余人;
太平洋诸场空战里,北华军阵亡1.1万余人,伤残1.4万余人;
北华军在这18年里累计阵亡约170万人,累计伤残约230万人,总计阵亡伤残约400万人;其中对日作战阵亡约30万人、伤残约40万人,对苏作战阵亡约75万人,伤残约100万人,对美作战阵亡约60万人,伤残约80万人。北华三军里,北华陆军阵亡约140万人,北华海军阵亡约20万人,北华空军阵亡约10万人。
随着第二次东北易帜、第二次南北合并和全国统一,北华军正式成为了中国国防军一部分以及主要组成部分,不再是一支独立的军队。在1946年底时,“北华军”不复存在,在这同时,北华、北华派系、北华集团、辽系、满洲军等词语也都成为历史。
2014年初某天,春寒料峭、细雪纷飞。
扬州市某地,张学良陵园。
雪花中,一名年轻人缓缓地走到陵园前,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花圈。
陵园入口处,负责保卫陵墓的卫兵们用警惕的眼神反复打量着这个家伙,毕竟,有人试图破坏张学良陵墓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主要就是那些一直阴魂不散的日本恐怖分子,其中最激进的大和魂就曾试图用塑胶炸弹炸毁张学良陵墓。每天来给张学良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从中甄别出可疑分子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因此保卫陵园的军警宪特们都养成了鹰一样的眼睛。其实不需要鹰一样的眼睛,仅靠人的眼睛,卫兵们就足以断定这个年轻人是可疑分子了,因为,这家伙穿着一身精神病人才穿的病服。
年轻人放下花圈,用迷蒙的眼神看着陵园,看着长眠在里面的张学良。他的眼神里没有多少尊敬或仰慕,只有一种奇特的笑意,仿佛张学良是他多年老友。
“兄弟,你比我行。”年轻人笑着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然后转身离开。
一名卫兵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查看那个花圈:万一是伪装成花圈的炸弹呢?
花圈是真的花圈,上面的署名是一个无名小卒的名字:孟翔。
【张学良和东北军、北华军的故事就此结束。】
【谢谢阅读和支持,同时祝大家中秋节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