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此时比美国更忙,因为德国政府要处理的事情更多,并且美军已经不需要再打仗了,而德军在世界大战结束后还要打一场大仗,这场仗自然是德国彻底征服英国的战役。实际上,这场仗对德国和德军而言,难度也不大。商震很早前就看出,“如果德国是竭尽全力打英国,英国早在几个月前就灭亡了,但德国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助拖延德英战争来拖延辽美战争”。然而眼下,三大国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定局,北华和美国完全不会继续打了,自然而然,英国对德国而言也已经没有“废物利用”的价值了。既然已经没必要让英国还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德国自然真真正正地“竭尽全力”展开了灭亡英国的最后一战。随着希特勒的命令,三百万德军以及五十万爱尔兰军在英国战场上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强大攻势,犁庭扫穴、摧朽拉枯。在英国战场上,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仇恨使得爱尔兰军成为德军最主要、也是最坚定的友军。英国境内,爱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此报复英国对爱尔兰曾经的残酷统治(爱尔兰被英国统治时曾爆发大饥荒,但英国当局一毛不拔,致使爱尔兰人活活饿死了一百多万)以及英国两次灭亡爱尔兰并始终霸占北爱尔兰的民族积怨。德军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尔兰人想报复,就让他们报复去吧!这样,爱尔兰人才会永远忠诚第三帝国,并且继续激化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的仇恨也能让第三帝国在战后更方便统治英伦三岛”,希特勒这样说道。
德爱联军与美英盟军在英国境内持续近一年的大血战让英伦三岛尽皆化为焦土,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工业时代的英国因此而倒退回了石器时代,工业设备和工业体系化为乌有,农业产量也因为农田在战火中化为焦土而急剧锐减。有历史学家评论道,“战争后期的英国已经谈不上还是一个国家,纯粹是一片废墟、一片焦土,只是战场。英国只剩下寸草不生的土地和几千万饥寒交迫、惊恐不安的人口,没有工业,没有农业,完全靠美国的输血而艰难维持”。当德军发动“最后一战”时,英国的处境已经堪称山穷水尽,爱尔兰、英格兰、威尔士等地都已经被德军攻陷,英国政府还掌握的只有苏格兰北部地区,残余英军集结在不列颠岛北部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实际上,大规模投降在英军里早已是屡见不鲜的常事,因为大部分的英国人都已经对战争前景彻底感到绝望,美国是英国人心里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此时此刻,美国抛弃英国转而同德国握手言和并退出战争,同时还断绝了对英国的一切援助,这给英国带来了致命性打击,同时更加给英国人在精神上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美国人都退出战争并抛弃我们了,我们还怎么打?”“英国彻底完了!我们彻底完了!”“投降吧!打下去根本就没有胜利希望!”不只是普通英国军民,绝大部分的英国政府高层、英军高级将领的心头都产生了这样的绝望念头。
持久而惨烈的战斗以及爱尔兰军的恶意报复使得英国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累计死伤了约一千万人,这个数字足足是英国人口总数(不包括爱尔兰人)四分之一,财产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多次拒绝部下请求自己前往美国避难、坚持留在英国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悲伤地对始终是坚定主战派的首相丘吉尔说道:“这场战争让英国遭到的破坏以及英国人民承受的苦难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继续打下去,即便获得希望渺茫的胜利,又还有什么意义呢?英国全境化为废墟,英国人民死伤无数,那样的胜利难道真的比投降更好吗?我甚至都有些羡慕早早就投降了的法国人。”
尽管丘吉尔竭尽全力试图挽回乔治六世心头日益滋生的“消极思想”,但乔治六世已经下定决心要与德国媾和乞降“从而结束英国和英国人民的苦难”。三月中旬,乔治六世委派弟弟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王子)作为英国王室的特使前往柏林,与德国政府进行乞降式谈判。
接待格洛斯特公爵的是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里宾特洛普很干脆痛快地开出了德国愿意接受英国乞降的五大条件:
一、英国必须无条件向德国投降;
二、英国必须解散联合王国;
三、英国必须永久性放弃所有海外领地(殖民地);
四、英国必须让德国在战后永久性驻军;
五、英国必须交出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等主要的主战派高层。
格洛斯特公爵看完这五大条件后悲痛万分,忍不住流下眼泪,德国的这五大条件无疑是彻底灭亡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称雄世界三百余年的“日不落”大英帝国也会因此而不复存在。尽管万般痛苦,但格洛斯特公爵也知道英国此时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只是问了一个很重要的、关乎英国王室本身的问题:“英国国王、英国王室可否继续保留?”
里宾特洛普回答道:“联合王国在解散后,英国国王可以以英格兰国王的身份继续掌权,英国王室当然可以继续保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回复让格洛斯特公爵在心理上感到了少许的安慰。德国好歹没有赶尽杀绝,给英国王室还留下了最后的活路。
3月20日,乔治六世在苏格兰北部的一个地下室内亲自主持并召开了英国最高层会议,宣布英国王室接受德国政府开出的投降条件,并以此询问政府和军方的意见。在国王表态后,素来是最强硬主战派的首相丘吉尔罕见地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而三军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元帅、陆军总参谋长约翰迪尔元帅、海军总参谋长安德鲁坎宁安元帅、空军总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元帅、本土国民自卫队总司令约翰戈特元帅等军方高层将领也都陷入沉默中。参会的英国军政高层虽然痛苦至极、神色灰暗,但也都对英国此时处境心知肚明。继续抵抗,最终只会彻底毁灭,选择投降,还能保全王室最后的一点尊严,起码也能让英国少死很多人。
阴风惨惨的气氛中,乔治六世强忍心头痛苦:“那就这么决定了,愿上帝保佑英国。”
3月25日,乔治六世用无线电广播向英国全境发表了《与民同在》演讲:“...在这场漫长而痛苦的战争中,绝大多数的英国公民、英国军人都为了英国的存亡安危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然而,诸多不利因素让我们最后不得不要接受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局,而我坚定地认为,英国人民的安全和福祉在重要性和意义上是要超过联合王国本身以及王室的是否存在,联合王国是为英国人民而建立的,王室也是为英国人民而服务的,迫不得已时,为英国人民而牺牲联合王国和王室也是值得的。作为英国国王,我无法为了个人荣辱而坐视国家和子民陷入痛苦却无动于衷,因此我愿意为了保全英国人民而放弃一切,英国政府也是一样的。战争结束后,更加艰难的重建道路还在等着我们,无论我们的头顶上是否还飘扬着米字国旗,我们都不能放弃对幸福和后代延续的追求。我的子民们,我会与你们永远同在。...”
听到广播后的英国军民既潸然泪下也如释重负,因为他们的头顶上已经没有德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群了。
4月1日,英国正式向德国投降。欧洲战争正式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并未被引渡给德国政府,在宪兵上门前,这位首相已经在抽了十多根雪茄后喝了掺加氰化钾的红葡萄酒而自杀身亡了。根据佣人回忆,丘吉尔自杀前自言自语地反复说道:“...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了,苏联战争时我就知道会这样了,当时我就呼吁英国、美国、法国等国联合起来援助苏联从而遏制德国和北华,结果你们都鼠目寸光,坐视德国和北华顺利吞并苏联,最终养虎为患...哈哈哈!一群白痴!一群猪!我才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柏林正陷入空前的狂欢中。“英国完蛋了!”德国军政高层欢呼雀跃。德国民间同样是欢腾一片。
灭亡了英国,意味着德国从此彻底主宰欧洲,正式完成了称霸世界的伟业。
至此,全欧洲都被德国统治或控制了。
征服英国后的德国立刻从容不迫地展开肢解英国的步骤,“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宣告解散,爱尔兰自然完全独立,独立后的爱尔兰包括北爱尔兰,英格兰和苏格兰也都独立,英国王室被德国允许继续担任英格兰国的国王,英格兰还是一个王国,苏格兰则成立共和国,威尔士和马恩岛(爱尔兰海中第一大岛,一直被英国占据)则被德国分给爱尔兰,成为爱尔兰的新领土,这两片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爱尔兰在战争中一直坚定站在德国这边对抗英国的“奖励”。获得威尔士后,爱尔兰举国欢腾。
英国全国被分成三块,大英帝国至此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英格兰王国、苏格兰共和国以及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共和国包括爱尔兰岛全境、爱尔兰岛所有附属岛屿、威尔士地区);除此之外,英国原先的设得兰群岛则被德国直接吞并,成为德国领土。设得兰群岛位于英国和挪威之间,是欧洲北海北部咽喉,德国素来缺乏本土出海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片群岛是英国封锁德国的最重要海上据点,此时被德国以报复性心理吞并。设得兰群岛是德国直接吞并的唯一的原英国领土。
德国一方面忙着彻底解决英国,一方面也忙着在其他地方进行“最后的扩张”。
原是丹麦王国三大海外领地的格陵兰岛及其附属岛屿、冰岛及其附属岛屿、法罗群岛(该群岛位于设得兰群岛和冰岛之间,战略价值巨大)都被德国直接并入德国领土,同时德国还吞并了位于北冰洋内、原属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从而确保德国从陆地大国走向海洋大国。德国吞并丹麦和挪威的海外领地也是“名正言顺”的,这两国虽然在开战初就被德国占领了,但丹麦一直有民间反德势力,挪威王室和政府也流亡美英境内且一直从事反抗德国的活动,德国此时正好以此为借口来吞并这两国非本土的海外领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德国真正“大规模的开疆拓土”,是在非洲。
同盟国势力被彻底驱逐出非洲后,总面积高达3000万平方公里、资源极其丰富且当地绝大部分居民没有正式建国的非洲就成了一片“真空地带”。赶走同盟国后,联盟国自然便取而代之。战前非洲主要是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瓜分的殖民地,后来美国“黑吃黑”吞并部分地盘,此时全非洲都是联盟国的囊中之物。意大利是联盟国的成员国,原属意大利的非洲殖民地肯定不能被吞并,法国虽然没有加入联盟国,但老早就向德国投降,并且战争期间也十分配合德国,所以作为嘉奖,法国的西非殖民地得以保留(但法国的马达加斯加岛殖民地被德国“贱卖”给了北华),至于英国和比利时的非洲殖民地,眼下当然都是联盟国瓜分的主要对象(比利时在非洲的殖民地是后世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面积高达230多万平方公里),特别是英国,在非洲拥有极其辽阔的殖民地,英国灭亡后,这些地盘自然是联盟国砧板上的肥肉。在联盟国瓜分非洲的浪潮中,北华先下手为强,吞并了非洲南部大片地盘以及印度洋境内所有非洲岛屿,总面积高达46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北华政府把这片遍地黄金钻石的宝地都直接纳入了中国版图内;随后,德国也在非洲同样展开风卷残云般的“大扫荡”,德国的非洲军团从北非一路南下,最终与北华军驻南非四省部队会师。
战后的非洲没有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全是列强大国的领土、领地、殖民地,新的非洲格局是这样的:北华吞并非洲南部,总面积高达460多万平方公里;法国继续拥有非洲西部,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意大利得到了北非、东非、非洲中北部,战前意大利拥有的北非殖民地和东非殖民地因此而连成了片并且面积大大增加,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土耳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埃及全境和苏丹北部的大片土地,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德国则吞并非洲中部和中南部,总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除了北华、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德国的地盘,非洲剩下的那6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则被德国“慷慨大方”地分给了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波兰、芬兰、乌克兰等德国阵营里且忠心跟德国一起参加战争的国家(德国控制的国家共分为两种,一种是仆从国,直接跟随德国一起参加战争,一种是保护国,比如法国、丹麦、挪威,它们虽被德国占领,但并不跟随德国一起参加战争)。
一时间,德国阵营里众多跟着德国也在非洲分到地盘的国家“人人欢欣、个个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