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最关键的时候突然间全面反叛,固然给北华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恶劣后果,但拥有雄厚国力和强盛军力的北华也绝非一击即倒的泥足巨人。在初期的短暂混乱后,针对变局的各方面弥补措施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来。通过徐永昌、蒋百里、杨宇霆、杨杰、陈策等诸多杰出军事家的群策群力,北华军总司令部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果决策略以抢救此时的全面危局。首先,北华空军全力加强在辽东、吉东、鲁东、朝鲜半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以及本州岛的附属岛屿和本州岛东南部海域的伊豆群岛、小笠原群岛等地的航空兵力量和防空兵力量,封锁已经叛变并被美军占领和控制的本州岛,使本州岛成为一座“孤岛”,让美军即便在本州岛拥有海空军力量也无法威胁北华本土和周边其他地区;北华空军再投入重兵,准备在东北海(日本海)一带与美军打持久性的大规模空战,同时北华三军开始筹备登陆本州岛和攻占本州岛的大规模战役,开辟新战场;其次,北华海空军全力在北海道岛、库页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设立海空军基地,主要是航空兵基地和潜艇基地,用于绞杀美日之间的海上运输线(从阿拉斯加到本州岛的航线);第三,北华空军立刻对本州岛展开战略大轰炸,摧毁本州岛的美日联军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第四,清理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等北华军已经占领的日本领土。
日本现在约有7200万人口,其中足有7000人万在本州岛,其他三岛的总人口只有200万,九州岛最多,150万,四国岛次之,40万,北海道岛最少,10万。之所以造成这种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一来是因为日本原本大部分人口就在本州岛,二来是北华军在攻占三岛的过程中纵容韩军搞了很多次大屠杀,又在占领三岛的六年里把岛上居民源源不断强行驱赶至本州岛(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日本政府的负担,一方面也减少了北华军管理这三岛的麻烦)。虽然这三岛已经是“地小人少”,但日本既然已经全面叛变,北华军为了清除隐患,防患于未然,自然要全面清理这三岛,清理的手段就是把三岛上的所有人口都驱逐进各个集中营进行军事化管理,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定期分发口粮,擅自出来者,一律格杀勿论。至于日本那些小岛上的居民,也全部送到三个大岛上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个措施使得日本除了四个大岛以外,其余小岛基本都变成了无人区,即便有少数日本人,也是被北华军留下的用于充当苦力劳工的青壮年男丁。除此之外,三岛上原本有四五十万日本陆军预备役兵员,这些兵员一大半都是从本州岛运来的,日本全面叛变的时候,这三岛因为跟本州岛没有联系,所以这些日军预备役部队没有参加叛乱,但北华军肯定不会再武装这些日本青壮年了,统统以战俘的身份关入集中营,并充当苦力劳工。
除了日本三岛的清理工作,印尼群岛中南部那十几个原本充当日军海上兵营的岛屿也进行全面的清理,用飞机大炮坦克进行清理,剿灭岛上的那25个日军旅团,不投降者一律格杀勿论。
澳洲大陆上的北华军原本有十五万余人,在对盟军的战斗里累计伤亡了约一万人,在日军的叛变中则伤亡了两万多人。北华军总司令部给澳洲派遣军总司令王树常的命令是:收缩兵力,集中力量坚守住沿海城镇和重要地区。此时,澳洲大陆上的北华军已被包括日军在内的盟军主要分割成了四大块,一部分在以达尔文港为核心的中北部沿海地区,一部分在东北部沿海地区,一部分在西北部沿海地区,一部分在以珀斯为核心的西南部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个零零散散的中小规模据点,有的互相能联系,有的互相已经断绝联系,完全陷入盟军的包围。不过,北华军毕竟在澳洲大陆北部海域(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以及西部海域(东印度洋)拥有制空制海权,所以靠着海空军的援助,澳洲大陆上的北华军坚守现有的占领区还是做得到的。这样,北华军就不会被彻底赶出澳洲大陆,撤退容易,再来就难了,北华军牢牢地钉在澳洲,一方面可以牵制盟军的力量,一方面可以避免盟军把南太平洋的战线推到印尼群岛,一方面也可以为北华军以后全面反击和卷土重来而奠定基础。
第六点,加强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的军力,高度戒备,毕竟这两片群岛是北华军在西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两大据点,如果有个闪失,北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就彻底回天无力了。至于夏威夷、新西兰、瓜岛的北华军,北华军总司令部给他们下达的命令是“固守待援”,其实,这个“固守待援”的同义词就是“听天由命”,因为北华军总部在一时半会间根本无法增援这三地的北华军,并且他们一时半会间也撤不回来,只能让他们拖一天是一天,等待战局得到改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令,那就是进行全民总动员。
这场太平洋战争,北华和美国其实都没有拿出全力,因为国力包括民力和军力这两大部分,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把国力分配给军力的比例太多了,必然影响后方本土的民生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把绝大部分的国力都分配给军力,那老百姓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个政府就是不折不扣的穷兵黩武。大致上进行估计的话,美国只是把15%的国力化为军力,北华则起码是30%以上,虽然美国的比例低于北华,但美国的国力毕竟超过北华,所以美国可以一边跟德国打一边跟北华打,同时还能援助英国。几大交战国里,英国是拼了老命地进行这场战争,英国国内的百姓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以前苏联也是这个情况),而美国、北华、德国的后方老百姓都过得仍然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但此时,北华却要被“逼”到了全面爆发的边缘。其实,北华境内的老百姓对战争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每天早上在报纸上看新闻,他们既看不到敌军飞机,也听不到敌军炮火,只知道战火在很遥远的几千公里外,比起战争的进展,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月的工资和当天晚上吃什么。但是,美军轰炸机在7月7日对沈阳的空袭则给北华后方的老百姓狠狠地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让几乎忘记战争的北华老百姓们猛然惊醒,战争原来距离他们并不遥远,军队在前线输了战争,那炸弹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了,自己眼前的安逸生活与看似远在天边的战争其实是密切相关的。
美军对沈阳的空袭以及随之产生的这种社会性的集体意识确实在北华境内产生了一定的恐慌情绪,但绝大部分的北华老百姓通过政府的适时宣传,开始认真地思考“我该如何帮助政府和军队赢得这场战争?”这个严肃且具有神圣使命感的问题,毕竟前线军队能不能打赢战争跟后方百姓的自身利益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中国的民众当然没有那么脆弱,不会因为美军一次空袭就吓得亡魂丧胆,没有“我军必败”的悲观主义气氛,没有“盟军马上就要打来”的谣言,也没有人心惶惶的社会恐慌。张学良亲自发表了演讲,悼念死难民众,安抚各界百姓,同时号召百姓坚定不移地继续支持政府和军队,为赢得战争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张学良在北华境内的威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经过他“大手一挥”,招兵站门口再次排起长龙,兵工厂、军用重工厂、军用造船厂的门口再次人满为患。美军对沈阳的空袭,确实鼓舞了美国军队的士气,振奋了美国民众的人心,但同时,却也同样激发了北华大后方几亿民众与北华政府、北华军队同仇敌忾的热情爱国心。别的不说,北华海军造船厂的工业产量就陡然间增加了十几个百分点,开战初,北华建造一艘航母原本需要二十个月,此时却已经能压缩到了十五个月,毕竟在北华陆海空三军里,现在是海军挑大梁,北华民众的拥军热情有一大半都贡献给了海军。不仅如此,北华海军原本共有三座航母造船厂,可以同时建造六艘航母,第四大造船厂天津造船厂之前可以同时建造两艘万吨军舰,主要是用来建造重型巡洋舰的,但北华海军此时已经不缺重巡,最急缺航空母舰,所以天津造船厂已经停止建造重巡,并奉命把四艘两万吨级的大型运输舰改造为航母,在这个过程中,天津造船厂积累了改造和建造航母的经验,并且也拥有各方面的机械设备和足够的工人技师,因此,主管北华海军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的沈鸿烈在年初把天津造船厂全面整顿为北华海军的第四座航母造船厂,可以同时建造两艘航母。此时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主要是捐款以及造船工人的增加),天津造船厂的整顿工程大大提前,在今年的夏季就能正式开工建造正规的航空母舰,也就是说,天津造船厂把那四艘改造航母完工后,就能开始建造两艘正规航母了。这样,北华海军原本能同时建造六艘航母,此时增加为八艘。
各方面措施被部署后,这场太平洋战争的激烈程度陡然间再度升级。
本州岛上空以及东北海的海空军,双方的几千架飞机展开规模巨大的激战,一波波北华军的重型轰炸机飞临本州岛上空,展开狂轰滥炸,广岛、京都、神户、名古屋等本州岛的大城市尽皆化为滔天火海,碧霄苍穹间,美军的P-51野马与北华空军最新式的“飓风”战斗机展开难分难解的缠斗搏杀,被野马击落的飓风接连折翼云端,而被飓风的机载火箭炮轰得粉碎的野马也不断地化为凌空的火球;
澳洲战场上杀声震天,从北华军阵地上跑到美军阵地上的日军在谢尔曼的掩护下,挥舞着加兰德步枪或汤普森冲锋枪,朝着北华军的阵地发动了轮番进攻,守卫阵地的北华军奋勇迎战,被云豹轰成废铁的谢尔曼燃起熊熊大火,被火箭炮炸成碎片的日军漫天飞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印尼中南部的十几个岛屿上,北华军对这里的日军展开了冷酷的清剿,日语的鬼哭狼嚎声响成了一片,一波波北华军的轰炸机朝着狼奔豕突的日军猛烈投弹扫射,机翼之下,血雾滚滚,漫山遍野席卷而去的云豹坦克则无情地把日军一片片地碾压成肉泥,火箭炮群和榴弹炮群更是把日军成群成群地炸得粉身碎骨。对于这些陡然间集体大反叛的日军,北华军可谓是恨之入骨,在清剿过程中根本不接受日军的投降,完全是赶尽杀绝。这十几个岛屿上的日军最为凄惨倒霉,其他地区进行叛乱的日军还能得到美军的撑腰援助,而他们完全是在北华军陆海空包围的火力网里搞叛变,遭到北华军报复性剿杀后简直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印尼中南部这十几个岛屿上,共有日军的25个旅团,总兵力25万余,经过持续大半个月的清剿,被北华军消灭了二十多万,只有区区一两万逃入山林里。当地的印尼人吓得瑟瑟发抖,目睹这幕大屠杀式清剿战事的印尼人在事后说道:“...那些辽国军人都杀红了眼,开着坦克就往日本人的人群里恶狠狠地碾压过去,坦克上的机枪把大片大片的日本人就像割麦子般哗啦啦地射杀倒地,漫山遍野都是残缺不全的日本人的尸体,溪河湖泊都被鲜血染红了,日本人的哀嚎声就像鬼叫杀猪,响了十几天十几夜。尸体堆积如山,形成了无数的死人山坡,那些尸体都被辽国军人挖个大坑给烧了,推土机埋了,油黑的黑烟翻滚着遮天蔽日,烧死人的恶臭味在几十公里外都闻得到,有的尸体被卡车运到海边成车成车地倒进海里,那些悬崖下,白骨累累,大批鲨鱼过来吞吃死人,场面恐怖得像噩梦。...”
而在新西兰、瓜岛、夏威夷等岛屿上,也在这同时展开了一场场血战,守岛的北华军在孤立无援和背水一战的情况下与盟军奋勇拼杀。(由于日本已经加入了同盟国,所以在这之后的“盟军”也包括日军。)
“我们呢?”忙得一锅粥的北华海军总司令部内,刚刚从中途岛飞回来的曾以鼎问道。
陈绍宽、陈策等人看着曾以鼎,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到这个问题。
几天前,全军上下都把目光牢牢地放在曾以鼎第2航母舰队的身上,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胜败关键就在第2航母舰队和中途岛了。但局势却发生了如此石破天惊的变化,原本是焦点中焦点的中途岛在一夜之间竟然变成了次要地方,因为预想中的大战并没有在中途岛发生,结果,形势发展得让人措手不及。中途岛肯定是“安全”了,美军既然都得到了本州岛,肯定就没有必要再去打中途岛了,那么,第2航母舰队呢?接下来干什么?或者说,接下来要去哪里参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分析,却复杂无比。北华海军的防区内,此时可谓处处着火,本州岛、夏威夷、西南太平洋、大洋洲...需要增援的地方比比皆是,作为北华海军唯一还能出动作战的航母舰队,第2航母舰队要去的地方多了去,可是,正因为要灭火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消防员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了。但是把话说回来,第2航母舰队又能去哪里呢?
去本州岛?根本是九死一生;去澳洲战场,则是多此一举;去新西兰或瓜岛,既凶多吉少,也鞭长莫及。况且,北华海军在此时已经不能再损失哪怕一艘宝贵航母了,舰队不能轻易冒险。因此分析来分析去,第2航母舰队这支北华海军此时最重要的力量,竟然成了无处可去的摆设。
“美军既然没有攻击中途岛,那第2航母舰队先前的准备工作基本都已经是白费了,况且,我们现在只有两艘航母,既不敢也不能,同时也没有必要现在就急匆匆地出击。再等待一个月,我们就能一口气增加10艘航母,加上龙贲号和山东号,我们可以出击的航母达到12艘。为什么不等到我们力量最大化的时候再出击呢?现在就出击,势单力孤,凶多吉少,极有可能白白损失两艘航母,岂不是最下等的添油战术?何必呢?”陈绍宽叹口气,安慰曾以鼎,“一个月后,我们就能发动全面的海上大反击,力求把美军航母舰队驱逐出西太平洋,作战计划正在制定中。我非常理解你们现在渴望出战的决心,但是...大势所限,还是忍耐忍耐吧!”
曾以鼎等将领们听了后,都默然无言。
陈绍宽领导北华海军是深得人心的,各方面对他的评价都很高,毕竟他的诸多优点都是非常明显的:德高望重、能力卓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公私分明、任人唯才,并且虚己以听、从善如流,虽然他也是出身于旧海军,但勤奋学习且思想开明,因此也深谙航母、飞机、潜艇等多个海军海战领域的作战理论。严格意义上讲,陈绍宽并非一个在最前线冲锋陷阵、指挥若定的海战军事家,但确实是一个很出色的军政领导人。不过,陈绍宽也有好几个“缺点”,首先,他为了扩建海军,素来是不遗余力,甚至是“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给海军弄军费,搞得陆空军都颇有异议,其次,他的性格略过于谨慎,甚至是保守。换句话说,陈绍宽走的是沉稳路线,不愿意轻易冒险,很多时候都显得“畏手畏脚”了。其实,这也是无奈的苦衷,因为陈绍宽非常清楚,北华海军实力有限,造船工业又不如美国,万万打不起消耗战,本钱来得非常不容易,所以他不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作为北华海军的总当家,陈绍宽非常珍惜北华海军的实力,所以他虽然谈不上“消极避战”,但也有一股隐隐约约的“保存实力”意识,每沉一艘大型军舰,他都痛心疾首。自然而然,在眼前这个情况下,陈绍宽是绝不可能命令北华海军这两艘宝贵航母出击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按照陈绍宽的要求,曾以鼎的第2航母舰队接下来在马里亚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机动游弋,避免与美军正面交战,要始终处于马里亚纳航空兵基地和中途岛航空兵基地的飞机保护范围内,任务是牵制美军,让美军如芒在背,迫使美军分出一部分力量来提防第2航母舰队,仅此而已。
第2航母舰队参谋长林靖海看着众人,突然哑然失笑道:“诸位长官一个个都把脸拉得老长,还真是让人看得揪心紧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