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军对大洋洲的进攻自然是需要陆海军三军协同作战的,但在这件事上,陆军却“拖了后腿”,准备时间要比海空军长得多。其实这也不怪陆军,因为陆军预计要投入二十万地面部队参战,把二十万大军全部送到爪哇岛本来就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更何况这二十万大军需要的军械弹药、辎重物资更加是天文数字,并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准备再度重装上阵的日本雇佣军。大洋洲战事究竟会持续多久,究竟需要多少兵力物资,这在开打之前都是未知数,也许真正开战后投入一个军就够了,但此时的准备工作却起码要以一个集团军来计算。并且,陆军还有一个苦衷,那就是运输力的严重不足。从北华本土向爪哇岛运输兵力物资,当然是靠船舶来完成,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北华政府和美国政府缔结了“交换战俘和侨民”的条约,把超过150万华人华侨以及他们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私人财物、家具家产甚至是宠物狗都从美国撤到北华,自然需要北华动用大量的船只。运这些侨胞肯定不能像运输舰艇运士兵那样把船塞得满满当当的,起码要给上船的侨胞们提供一家一个房间的舒适条件,一艘五千吨的运输舰可以装一万名士兵,但一艘五万吨的客轮(比如泰坦尼克号)却只能装三千名乘客。保守估计,把这150万侨胞从美国(还有英国以及古巴、加拿大等美英属地)全部运到北华,起码需要动用100艘以上的万吨巨轮。为了防止本国侨胞继续在海外遭到迫害,张学良命令这件事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政府的船不够用了,自然而然,就会动用军队的船,超过五十艘排水量五千吨以上的军用运输船甚至是运输舰都被调到这项工程里。这肯定影响到了北华陆军向爪哇岛运输兵力物资的军事行动。
北华三军高层的联合会议上,空军总司令冯庸声称空军只需要一个月就能把五千架飞机调到东南亚准备参战;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声称海军在半个月内也能完成作战准备;陆军总司令杨宇霆拉着脸,声称陆军需要最少两个月、最多三个月的准备时间。面对海空军的批评,杨宇霆面红脖子粗地说道:“这能怪我们吗?辅帅把一大堆运输船都拿去运那些华人华侨了,我们原本已经征用的大型民船几乎被调得一艘不剩,甚至连原属于军队的很多运输舰都被调去了。我们有什么办法?难道让我们的士兵游泳到爪哇岛吗?”
张作相对三军首脑解释道:“第一,这是少帅的命令;第二,你们既然马上又要进攻美国人,那在你们进攻之前赶紧把美国境内的侨胞撤回来就更加有必要了!你们可能不知道,美国境内的排华浪潮正在愈演愈烈,特别是以3K党为代表的极端势力,不但打砸华人华侨的商店,放火焚烧华人华侨的住所,甚至已经制造了上百起针对华人华侨的强奸、恶性伤人、谋杀等犯罪事件。假如你们在下一次的进攻中又给美国人重创,而我们在美国还有百万侨胞没有撤回来,那他们会遭到多大的迫害和苦难?你们是军人,军人的职责不就是保护本国人民吗?军人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不也是为本国人民谋取利益吗?如果你们为了在战场上获得胜利而让本国人民承受痛苦,那你们的行为与军人的职责岂不是本末倒置?你们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
杨宇霆等人自然不好再反对。
撤侨事件毋庸置疑对北华军的军事行动造成很大程度的延误,因为大量运输船和运输舰被征用,陆军向东南亚输送兵员物资的速度大大减慢,而海空军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海军提出的各种作战方案里主要是“逐个击破”和“全面决战”这两个,“逐个击破”的核心是:海军不等陆空军做好准备,单独提前下手,集中5艘航母消灭掉美军在澳洲的2艘,然后再转过身对付美军的那4艘新航母,必要之时,夏威夷的北华军4艘航母一艘都不回国,主动攻击美国西海岸,把美军那4艘新航母吸引在东太平洋,以便于北华海军将其逐个击破。而“全面决战”的核心是:等陆空军都做好准备,然后再与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展开海上决战,争取一次性地彻底消灭掉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所有海军力量。
客观上讲,“逐个击破”要合理得多,保险得多,胜算也更大,但也存在好几个缺陷,首先就是,双方实力悬殊,美军以2艘航母对抗北华军5艘航母,很有可能美军本身就不会迎战,而是退避三舍,等待美军4艘新航母到来后再发动反击。北华海军希望能“逐个击破”,反过来,尼米兹不一定会迎战,因为他迎战了,就是最下等的“添油战术”。从尼米兹的角度出发,他此时有2艘航母,一个月后会增加4艘新航母,那么,他此时干嘛要积极迎战呢?他完全可以暂时后退,躲避北华海军的锋芒,等6艘航母在手,他再展开反击。北华军的目的除了消灭尼米兹的航母,还要占领大洋洲,而占领大洋洲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美军在6艘航母的反击中能获胜,夺取制海权,那么已经登陆澳洲的北华军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北华军对大洋洲的进攻,必须要一直掌握制海权,哪怕北华陆军已经兵临堪培拉城下,只要北华海军在海上输了,北华陆军的胜利也毫无意义。所以,北华海军现在用5艘航母杀气腾腾地开进珊瑚海搜寻美军2艘航母并试图与之开战,美军极有可能会高挂免战牌,避而不战,或者躲进港口里用陆基航空兵来保护自己,北华军的舰队如果贸然靠近澳洲大陆,搞不好就会被美军在澳洲大陆上的陆基航空兵给痛击。另一方面,北华军在夏威夷的那4艘航母即便攻击美国西海岸,美国人也不大可能会上当,四艘航母固然是威胁,但航母毕竟不能开上岸,这四艘航母顶多也只是出动舰载机轰炸一下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给美国人制造点恐慌,自身还要冒着被美军陆基航空兵攻击的危险。北华军只有把海军主力都调到夏威夷,并在夏威夷集结几十万大军,美国人才会真的相信北华军下一步是进攻美国西海岸。综合而言,“逐个击破”虽然很利于北华军,但化为现实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美军不会老老实实被请君入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全面决战”方案则是最有可能的,一个月后,尼米兹手里有6艘航母和5艘战列舰,实力是非常雄厚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还是退避三舍,华盛顿方面估计都要撤他的职了。既然有了雄厚的实力,并且局势逼迫他又不得不打,那尼米兹肯定会积极迎战,从而与北华军展开一场航母战斗群的海上决战。
北华海军并没有日本海军那种“一战定乾坤”思想,也不会说出“帝国兴衰在此一战”这种赌博性口号,但客观现实的推动则注定了下一场海战的发展趋势,这是人为无法控制的。
因为“逐个击破”方案很难付诸现实,并且还要等陆空军“磨磨蹭蹭地做好战备工作”,所以北华海军高层在反复研究了半个月后,最终放弃了“逐个击破”的方案,全力以赴地筹备如何与美军打一场航母战斗群的决战。
高层会议上,第2航母舰队参谋长林靖海提议道:“我认为,我们对美国人有多少航母是了如指掌的,而美国人也应该同样很清楚我们有多少航母。根据情报,美国人认为他们在俾斯麦海海战中击沉了我们的台湾号,重创了我们的库业号。这虽然是美国人的判断失误,但其实却又不会对美国人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台湾号要大修四个月,库业号要大修三个月,在这三四个月内,台湾库业都无法参战,跟沉没了也没区别。不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始终都是兵家精义。我建议,既然台湾号和库业号无法同时修好,那我们为什么不集中全力修一艘航母呢?同时修,台湾号还需要三个月,库业号还需要两个月,但是集中力量修一艘,台湾号可能还要等半年才修好,而库业号顶多一个月就修复了。那我们岂不是就多了一艘航母?多出一艘航母,美国人自然会对我们的实力判断失误,在战场上,我们就多了几分胜算。”
陈绍宽十分赞同:“言之有理!命令新加坡的造船工厂,全力修复伤势较轻的库业号。库业号和台湾号都是日本的翔鹤级航母,结构一模一样,因此,如有必要,可以把台湾号上的机械零件拆下来用于修复库业号。拆东墙补西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能救急嘛!要求新加坡造船厂在一个月内,必须修好库业号!”
这个正确的举措让北华海军在接下来的航母群大战中多了一艘宝贵的航母。
陈策站起身,指点着地图对参会将领们阐述道:“此次作战,交战海域是澳大利亚与所罗门群岛之间的珊瑚海,作战计划代号‘珊瑚’。作战目的,第一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重点是美军的6艘航母;第二是夺取莫港。我军想要进攻澳大利亚,必须拿下拉包尔和莫港,拉包尔已拿下,莫港自然是下一个陆地目标。盟军已在莫港严阵以待,兵力主要是美国海军第1陆战师和美国陆军第25步兵师,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澳大利亚军、新西兰军协同作战,总兵力超过5万,且准备充分、工事坚固、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同时还已经建立了多个陆基航空兵基地,驻扎飞机超过500架,包括很多针对军舰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因此,我方海空军也正在拉包尔全力增加航空兵力量。珊瑚作战开始后,先由我海空军在拉包尔的飞机空袭莫港,全力摧毁当地盟军的航空兵力量,消除我方舰队的空中威胁。当然,盟军不可能毫无防备被我们打个措手不及,因此这场空战会持续较长时间,但盟军飞机需要从美国本土运来,澳大利亚没有飞机工厂,所以在飞机数量上不如我方,我方获胜是有很大概率的;消灭了莫港的盟军陆基航空兵后,我方航母舰队从所罗门海开入珊瑚海,佯攻莫港,引诱美军航母舰队出击,继而将其消灭。”
“又是‘引蛇出洞’吗?”蒋斌脸上浮出一丝寓意复杂的淡笑,“航母群与航母群的交锋中,谁先发现对方,谁就能掌握先机,谁先暴露,谁就有可能大祸临头。主动暴露自己的位置和实力,是鲁莽的行为,极有可能会带来惨重损失。”
坐在蒋斌身边的方念祖露出一个尴尬而不悦的神色。
陈策道:“澳大利亚东部的北部是珊瑚海,东部的南部是塔斯曼海,前者面积480万平方公里,后者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在如此辽阔的海域内,搜寻美军航母舰队并展开进攻,是困难重重的事情,并且,环绕珊瑚海和塔斯曼海的莫港、澳洲大陆、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斐济群岛等岛屿上都可能有位置不明、数量不明的美军航空兵基地,而我方在这里是没有一处航空兵基地的,能支持我们的,只有拉包尔的陆基飞机,但在这么辽阔的海域内,如果我方舰队遇险,拉包尔的飞机在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反应并援助我们,部分海域甚至都超出了飞机的航程,因此,我方舰队不能冒险深入珊瑚海或塔斯曼海作战,因为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盟军陆基飞机的攻击。有理由相信,尼米兹在航母实力不如我们的情况下,会加强和重视对陆基航空兵的使用,我们绝不能自投罗网。所以,我们不能被动地去搜寻美军,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迫使美军主动出现。届时,美军会有6艘航母,并且莫港一丢,澳大利亚唇亡齿寒,整个大洋洲危在旦夕,美军舰队出动的可能性极高。即便美军舰队在我方对莫港的进攻中真的按兵不动,那我方也无所谓,可以顺水推舟,正好拿下莫港,但接下来,我方就会对澳大利亚本土展开进攻,美军舰队无处可退,必然出动。第一次引蛇出洞不成功,那就再来第二次,美军即便第一次有极低的概率不上钩,第二次就百分之百必然上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美军现在澳洲有2艘航母,还有4艘航母会从本土赶来,我方为何不对其进行半路拦截?”凌霄问道。他是“逐个击破”方案的主要提倡者,但却被否决了,此时仍有些不甘。
陈策道:“美军那4艘航母必然会顺着美洲西海岸一路南下,通过东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抵达澳洲,这两片海域何其辽阔!我方舰队如何进行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拦截?即便真能搜寻到美军那4艘航母,进行拦截,我方保守估计也要出动6艘航母和数十艘大型补给运输船,反而会影响我方在西南太平洋的力量和战略计划。况且,舰队去距离我方领土和我方控制区那么远的地方,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在澳大利亚打,我们也算是在家门口,跑到东南太平洋去打,简直就是舍近求远!我们在南美洲既没有基地也没有盟友,怎么维持舰队的长期作战?搞不好还中了美国人的调虎离山计!”
曾以鼎道:“为了引诱美军航母舰队出动并将其消灭,这个引蛇出洞计划也是唯一的办法了。不过,我方也不能让全部的航母都出现在莫港海域,出现在美国人的视野里,否则就是自曝实力,让美国人掌握情报优势。”
陈策道:“我们现在可用于珊瑚海作战的航母就只有5艘,辽宁号、朝鲜号、琉球号、山东号、山西号,再加上修复完毕的库业号以及从夏威夷调回来的那两艘,那我们的航母数量就能达到7艘。按照计划,辽宁、朝鲜、琉球、山东、山西,五舰佯攻莫港,夏威夷回来的两艘则机动作战,伺机伏击美军舰队。曾钧座,夏威夷的那两艘航母快回来了吧?”
曾以鼎点头:“目前已到关岛,还有一星期时间可抵达东南亚。”当初曾以鼎留在夏威夷的四艘航母分别是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原打算让河南河北回国的,但河南号在临走前却意外触礁,伤势倒不是很严重,并且珍珠港也有军舰维修厂,维修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所以就调遣了河北号、湖南号赶回来,河南号、湖北号留在夏威夷。值得一提的是,曾以鼎命令河北湖南号是悄悄返航回来的。
“美国人看到我们五艘航母出现在莫港,有可能会推算出我们还有其他航母躲藏在暗处等着伏击他们。”林靖海道,“伏兵之策,其精髓在于‘伏兵之后还有伏兵,追兵之后还有追兵’。总座、副总座、参座,我们原打算出动7艘航母,但实际上,我们的库业号应该也能参战,所以我们航母的实际数量是8艘,而美国人应该不知道库业号能提前修复,另外,我们刚刚把渤海号调入了印度洋。我提议,把渤海号再悄悄地调回来,使得我们参战航母的实际数量是9艘,把渤海号跟悄悄提前修复号的库业号临时组建成第二机动舰队,战事之时,第二机动舰队可以在第一机动舰队展开伏击之后再展开伏击。”
“好主意!”陈绍宽点头赞同,“伏兵之后还有伏兵,追兵之后还有追兵,妙!”
“我们9艘,美国人6艘。”沈鸿烈也笑了,他虽然没有说“已经必胜无疑”这种话,毕竟这种话太露骨地有“骄兵必败”的意味,但现场众将领里其实过半的人都已经有稳操胜券的必胜信心了。
制定一项庞大的作战计划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面面俱到、巨细无遗,任何纰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实际上,在一份计划书里,真正能在实战中用上的方案,只有计划书的一小半,大部分都是备用方案,用于解决计划付诸行动时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在确定了计划大纲后,陈策、凌霄、林靖海、袁方乔、蒋斌等参谋将领立刻群策群力,紧锣密鼓地制定详细的计划书。“珊瑚”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一、在拉包尔修建陆海空三军使用的多个大型军事基地,预计在两个月内完工;确保空军可以在拉包尔部署1个航空联队(800多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战略轰炸机),确保海军可以在拉包尔部署1个航空联队(300多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同时,再在拉包尔部署1个海军陆战师(第203师。第202师会长期驻守这里)以及1个陆军野战师,并在这里囤积足够的弹药军械、粮食医药等辎重物资;
二、对莫港、澳大利亚、珊瑚海等交战地域和交战海域进行全方面的情报搜集;
三、对美军动向、准备情况、军力部署等资料进行全方面的情报搜集;
四、全力掩盖北华军的情报资料;
五、北华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划分为6支舰队,以参加珊瑚作战,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