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珍珠港事件给美国带来了惨重损失,在这之后的大半年里,日军在东南亚所向披靡、攻无不克,获得了日本急需的各种资源,彻底解决了日本的最大难题,而美军在中途岛战役后才扭转乾坤,并且仔细研究中途岛战役就会发现,美军之所以能赢得这场至关重要的胜利,靠的是七分的勇气和三分的运气。试问,罗斯福总统怎么有绝对的把握确信美军能在中途岛战役里扭转乾坤?假如美军又输掉了中途岛战役,那日军就更加势不可挡了,万一日军攻占夏威夷,万一日军攻击美国本土,万一美国太平洋舰队彻底一蹶不振,万一日军攻占缅甸后迫使中国投降了,美国怎么办?罗斯福总统又有多少把握能保证美国面对最快的结局还能反败为胜?故意让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岂不是玩火自焚?
第四、再次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罗斯福总统打算玩苦肉计,他何必让珍珠港被炸得那么惨?只要日军不宣而战,把炸弹扔到珍珠港,哪怕没有炸死一个人,罗斯福总统都能理直气壮地宣布美国对日本开战,并且在珍珠港被偷袭的同时,日军已经对威克岛、关岛、菲律宾等美国的其他地盘展开了进攻,因此珍珠港根本不需要被打得这么惨,哪怕日军偷袭珍珠港失败了,美国也能顺利地对日本宣战。如果罗斯福总统真的事先知道日军即将偷袭珍珠港,那他肯定会在最后关头命令珍珠港严阵以待。罗斯福总统玩苦肉计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有正当的理由对日本宣战(历史上美国对日本宣战时并没有对德国宣战,反而是德国提前对美国宣战的),既然如此,只要死一个人就能达到的目的,罗斯福总统至于要死一百个人来实现吗?这也不合乎逻辑。
第五、从罗斯福总统自身角度出发,他要玩如此豪华的苦肉计,他一个人肯定不能统筹全局,因此他肯定有许多的“同谋者”,万一东窗事发怎么办?万一美军输了中途岛战役,使得美国本土遭到日军的攻击,而罗斯福总统故意让珍珠港挨炸的事情又曝了光,那美国还能万众一心地参战吗?岂不是要陷入巨大的内部混乱中?罗斯福总统也必然身败名裂,他怎么确保那些“同谋者”都能守口如瓶?怎么确保接下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能在他的掌控中?
说来说去,罗斯福总统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不是张学良这样的“历史作弊者”,他不可能超越时代,把那么多不确定的东西都能掌握在手。如果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罗斯福总统的苦肉计,那么,罗斯福总统必须要做到这些事:第一,他要确保日本人会孤注一掷地偷袭珍珠港,第二,他要确保日本人会克服偷袭珍珠港的所有困难,第三,他要确保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被炸得损失惨重后还有能力保卫美国本土,第四,他要确保美军能在不是特别长的时间内就能反败为胜,因为如果美军长时间对日军无法展开胜利反击,那日军统治东亚和东南亚的根基就会越来越深厚稳固,打败日本的困难程度就会越来越高,史料证明,中途岛海战时,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力也没有让美军获得军力上的优势,参战美军有3艘航空母舰,日军却有4艘,罗斯福总统必须确保美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获胜,实际上这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日军原打算出动6艘航母参战的,结果有2艘在之前的珊瑚海战役中受伤,罗斯福总统要么能预测到日军会在中途岛战役前会有2艘航母受伤,要么就能确保美军用3艘航母能干掉日军的6艘航母;第五、罗斯福总统必须确保珍珠港事件后在东南亚疯狂扩张后实力大增的日本还能被美国打败,同时中国能在美军恢复元气前的这大半年内继续坚持不投降;第六、罗斯福总统身为一个政治家,必须要比军事家更加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航空母舰会在海战中取代战列舰的地位。
罗斯福总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玩这个近乎豪赌的苦肉计,但如果他真的能做到这些,那他跟上帝还有什么区别?《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都被评价为“多智近妖”,罗斯福总统基本上也差不多了,要么是上帝,要么是妖怪,要么他就跟张学良一样,都是“历史作弊者”。
张学良此时非常确信,珍珠港事件根本不是罗斯福总统的苦肉计。说到底,苦肉计是用自我伤害来达到目的,但割自己的肉若割得太多,流血也会让自己死掉的,还谈什么目的?周瑜打黄盖是典型的苦肉计,周瑜把黄盖毒打一顿就能让黄盖取得曹操的信任,所以周瑜没有把黄盖砍手砍脚。因此,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吗?
北华海军想要强攻珍珠港,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同时要克服大大小小上百个困难,这是张学良确信珍珠港事件不是罗斯福总统的苦肉计的最大原因。但是退一万步说,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罗斯福总统的苦肉计,对北华海军也毫无影响,因为如果罗斯福总统敞开珍珠港大门让北华海军来打,北华海军求之不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参会的北华海军高层呈现出一种很奇特的年龄阶段,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已经五十三岁,副总司令沈鸿烈已经整整六十岁,第1航母舰队司令陈季良五十九岁,第2航母舰队司令曾以鼎整整五十岁。现场的北华海军高层,五六十岁的高层占一半,三十来岁的高层也占一半,中间四十来岁的人则极少,出现了一种看似“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但出现这种现象却也是有深刻原因的。北华海军出身于旧军阀海军,陈绍宽、沈鸿烈、陈季良、曾以鼎这样的将领都是当初那支军阀海军的领导人和中坚核心人物,这些出身旧军阀海军的将领们自然都只会“舰炮对轰”的传统海战战术,但航母已经取代了战列舰,新式海军的将领自然都必须要学会航母作战理论并能如臂使指地指挥航空母舰,完成战争理念和军事思想的“大转型”。而经过筛选后,真正能“转型”的老派将领们自然不多。虽然北华海军除了当初有限地打击日本海军以及对付苏联潜艇外,基本没有打过大型海战,但既然老派将领们被淘汰了很多,自然要选拔新秀将领补上来,讲武堂海军学院里的一批批青年军官在毕业后便与前辈们分担了海军的重任,很多人都提前地走上了重要岗位,成为这支世界第三大海军的核心中坚。北华海军的各个舰队内都有这么一种情况:舰队主官是老派将领,而副主官或参谋军官们则都是新派将领。当然,这些没有被淘汰的老派将领和被提拔上来的新派将领所通过的“考验”也只是航母对战演习,因此北华海军仍然是一支十分缺乏实战经验并且还没有形成自身传统的年轻海军,跟美国海军开战毋庸置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正在阐述着对美开战整体战略大纲的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中校便是第1航母舰队的参谋长、“斧头理论”的创始人林靖海:“...我方外交官员正式给美国政府下达开战通知后的半小时内,我军的全面攻击就要全面地展开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在这之前,第2航母舰队必须已经开进到夏威夷的附近海域,第1航母舰队则开到马里亚纳群岛西部海域,并在统一时刻展开强力进攻。马菲战场上(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战场统称),第1航母舰队必须要得到空军的全力援助,由空军出动战略轰炸机群对美军在菲律宾境内的航空兵基地、弹药库、油库、军营、交通枢纽、港口、船坞等重要目标展开全力轰炸,如果美军三艘航母在莱特湾港口,海军航空兵部队会出动攻击机一起参战,力求把美军这三艘航母全部炸毁,另外,海空军在锡兰岛、伊朗、马岛、缅甸、马来亚、苏门答腊岛上的航空兵力量要进入一级警备,全力搜索美军的印度洋舰队,若在攻击范围内,立刻给予其全力打击,同时,第1航母舰队对关岛、威克岛、马里亚纳群岛等美军第二海上基地展开全面进攻,摧毁当地美军海空军力量,并展开两栖登陆,预计需要动用1万兵力,攻占当地之后迅速修建岸防工事和海空军基地,断绝菲律宾美军与夏威夷、美国本土的海空联系。马菲战场上,我军战术以突袭为主,强攻为辅;夏威夷战场上,我军以强攻为主、突袭为辅,第1航母舰队对马里亚纳群岛群岛正式发动进攻时,第2航母舰队则同时对夏威夷发动进攻,空军在马菲战场上支援第1航母舰队。...”
“第2航母舰队对夏威夷投入的主力舰包括7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山东号、山西号、河南号、河北号、湖南号、湖北号,七舰可携带超过800架舰载机;支援舰队包括秦武号(金刚号)、汉武号(比睿号)、唐武号(榛名号)、明武号(雾岛号)这4艘战列舰和黑龙江号、鸭绿江号、松花江号、图们江号、金沙江号、钱塘江号这6艘重型巡洋舰,全舰队分散分期且秘密地通过朝鲜海峡、东北海(日本海)、鞑靼海峡,最终在北海(鄂霍次克海)内完成集结,随后驶向东南,穿过日本列岛最北部的千岛群岛,驶入太平洋北部,继而沿正东偏东南方向继续前进约4000海里(7400公里),最终抵达夏威夷北部150海里处。完成舰队的集结需要20天,完成整个航程需要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