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德联军夺取斯大林格勒以及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后,联盟军队全面进入了休整时期。北华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速战速决地解决苏联,因此一进入冬季或雨季,苏联战场上的北华军便偃旗息鼓;德国方面,虽然希特勒为德军差一点点就攻占莫斯科但却功败垂成而懊恼不已,但他也知道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无法在短期内再度恢复全面攻击,因此在不甘心中也命令苏联战场上的德军全面进入休整期。张学良和希特勒取得共识,决定在这个春天结束后集结联盟国阵营的全部力量,给苏联来一记最终打击,力求在1941年的夏秋时节彻底解决掉苏联。
虽然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吃了一场败仗,但德军、北华军、联盟国其他成员国的军队都对取得最终胜利充满信心,无论是统帅部的高级将领,还是前线的基层官兵,都觉得胜利之日已经为时不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苏联虽然因为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而与灭亡擦肩而过,但在苏联战场上,辽德联盟仍然掌握着绝对的战略主动权和实力优势。北华政府和德国政府此时都已经开始制定在战后如何开发新领土的计划了,甚至,德军和北华军的统帅部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在莫斯科举行胜利阅兵式了。这种乐观气氛是非常强烈和明显的,弥漫在联盟国阵营的上上下下,甚至部分高级将领也受到了感染。“今年的端午节我们肯定在家里过,如果赶不上,那就回家过中秋节,最迟也肯定不会错过重阳节,战争还有几个月就结束了嘛。”这是北华军官兵们里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战争快结束了,我们回家后干什么呢?”这是北华军以及德军官兵们在这段休整时期内最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
乐观,在某种意义上是“骄傲”的同义词。
当德军和北华军计划着如何在莫斯科展开阅兵式以及回家后干什么时,苏军的最终反击则在悄无声息中展开了。由罗科索夫斯基上将指挥的200余万负责莫斯科防御的苏军正在发疯地继续强化着莫斯科的城防工事,把莫斯科以及周围数十公里内的几十个卫星城市都修成了坚不可摧的巨大堡垒,而由朱可夫大将指挥的28个集团军、300余万苏军正在百川入海般地越过乌拉尔山脉,前往苏联的亚洲领土。朱可夫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家,他的组织能力堪称滴水不漏,为了不惊动北华军,他把手里的这支强大的重兵团化整为零,以师或团为单位地分散着前往乌拉尔地区,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隐瞒措施,犹如无数股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滔天的狂澜洪潮。
北华军高层不可能没有觉察到风吹草动。一月底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情报被送到了北华军A军团总司令于学忠上将和副总司令杨虎城上将的手里。两位上将和众多将领、参谋、情报军官反复分析着这些只言片语的情报并进行了讨论。
“保守估计,超过100万的苏军正在集结到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于学忠十分慎重,“我认为苏联人很有可能是在组织什么反攻计划。”
“但这似乎不合常理。”杨虎城感到疑惑,“苏联人的首都莫斯科正处于德军的威胁下,德军随时都会再度猛攻莫斯科。一旦德军恢复元气和力量,苏联人再度守住莫斯科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按照常理,苏联人应该把宝贵的预备队投入莫斯科,而不是投入次要的亚洲战场,否则岂不是本末倒置?德军距离莫斯科只有一百公里,而我们距离莫斯科还有一千五六百公里,况且,我们现在被阻于鄂木斯克城下,而在鄂木斯克和莫斯科之间,沿途还有几十座大城市以及乌拉尔山、伏尔加河这两道天堑防线。换句话说,苏军跟我们之间还有很大的缓冲余地,而苏军跟德军则是在莫斯科城下面对面地拼刺刀。什么事情总要分轻重缓急吧?对于苏联人来说,西线远比东线更加危急,在这个时候,他们居然把大量的兵力投入东线?”
“首都虽然重要,但关键时候也不是不能放弃。”于学忠拧紧眉毛,“当年拿破仑大军全面进攻俄国时,俄军统帅不就主动放弃了莫斯科吗?必要之时,壮士断腕!”
“但这还是难以解释苏军的反常行为。”杨虎城蹙眉道,“苏联人一边死守已经摇摇欲坠的莫斯科,一边对我们发动反击?这实在有违常理。也许,苏联人是在故意释放烟雾弹,掩盖他们的真正意图。”
“苏联人的兵力集中在什么地方?”
“根据情报和飞机的航空侦查,奥伦堡以北的萨马拉集中了大量的苏军,但在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也集结了大量的苏军。”
“奥伦堡是第八集团军在苏联东欧地区钉下了一颗钉子,苏联人为之如骨在喉。苏军如果全面反击奥伦堡倒不出意外,但在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也集结部队,难道是为了增援鄂木斯克?”于学忠思索着。
“我有种感觉,苏联人有可能是在声东击西。”杨虎城判断道,“兵力应该集中,不应该分散,这是战争常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哪个是‘东’,哪个是‘西’?这是最关键的。”
“两地除了集结了大量苏军,还集结了很多的坦克和火炮,似乎苏联人真的要有所动静了。”
“不一定,坦克和火炮都可以用木头伪造,骗过我们的飞机,苏联人经常玩这一手。”
“从局势上看,苏联人在奥伦堡发动真正的反击是最有可能的,苏军一旦重新夺取了奥伦堡,就能断绝第八集团军的后路,甚至,苏军还可以反击斯大林格勒,夺回高加索地区;至于苏联人在鄂木斯克发动反击,似乎毫无意义。鄂木斯克被我军包围得水泄不通,我军在这里的兵力是非常充足的,即便苏军增援一百万兵力到鄂木斯克,我军也能游刃有余地迎战。所以,我觉得苏军的重点攻击方向应该是奥伦堡。”杨虎城分析道。
于学忠沉吟一下:“第八集团军正在干什么?”
“第八集团军正在跟德军、土耳其军、伊朗军联合夹击高加索地区。高加索已经随着斯大林格勒被联军攻占而彻底被孤立,当地的苏军完全是在做困兽之斗,但高加索地区多为山地,高加索山脉横卧当地,使得当地山峦密布,最高山峰海拔5600多米,号称欧洲之巅。这种山地很适合军队防守,所以第八集团军暂时滞留在了当地。”
于学忠摇了摇头:“既然都帮助德国人拿下了斯大林格勒,就应该撤回来嘛!东欧和高加索地区都不是我们的领地,在那里给他人流什么血!”
杨虎城苦笑:“土耳其和伊朗加入了我们的联盟,为了让这两国死心塌地,就必须要给它们一些甜头,把高加索地区瓜分给土耳其和伊朗是少帅和希特勒答应的事情,自然要履行诺言了。但是,土耳其军和伊朗军自己又解决不了高加索地区的苏军,所以梁忠甲他们不得不在当地继续帮忙,这就是为政治而打的战事。”
于学忠摇了摇头,然后谨慎地道:“苏联人也许是在声东击西,但也不重要,我们在军力和实力上都占据优势,因此可以无论虚实,两个拳头一起出击!鄂木斯克是稳固的,那么加强奥伦堡的防御力量就是刻不容缓了。”
“奥伦堡只有第八集团军的一个师,兵力确实单薄,这也是我认为苏军有可能佯攻鄂木斯克、实攻奥伦堡的原因。”
“我军团的第二集团军一起在新西伯利亚吧?可以抽调一两个军去奥伦堡,保护第八集团军以及我们全军的侧翼。”
“新西伯利亚是我们的后方中转站,保留第二集团军在当地确实有些兵力臃肿,我提议让第二集团军第6军庞炳勋部和第7军冯治安部调到奥伦堡,新西伯利亚由第5军张自忠部守卫就可以了。”
“好,就这样吧!”于学忠一锤定音,“另外,让C军团抽调一个集团军靠上来,如果战局有变,我们也能见招拆招。”
“好,我马上联系C军团的傅作义将军。”
客观上讲,于学忠和杨虎城都是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将领,他们对苏军反常行为的分析也是有理有据,但他们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失算了,因为他们低估了朱可夫的决心和能力。实际上,这场反击战是苏联的最后疯狂,一旦疯狂起来,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难以用常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