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堡会战进入第十天后,战斗激烈程度已经跃升为惨烈,十万北华军和三十万苏军已经把这片中亚沙漠间的绿洲化为了一片沸腾的血海,双方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每次易手都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交战区域内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漠里的黄沙。尽管北华军第180师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成功把控制区边缘推进到捷詹河沿岸,但苏军随即在河流上游用沙土堵死了水流,使得包围圈里的北华军再度陷入了缺水中。
冯占海此时有些踟蹰和犹豫,他在等待着出击的最佳时机,是立刻出击,还是再等等?这两个选择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但其实是有着重大差别的。冯占海知道,华西列夫斯基肯定也在密切地关注着北华军后续主力的动向,北华军占领区内的苏军眼线可谓多如牛毛,一旦二三十万北华军风尘滚滚地出动,瞒住苏军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冯占海如果立刻出击,华西列夫斯基肯定会果断地放弃对土库曼堡的围困战,撤回阿什哈巴德(土库曼中南部城市,距离伊朗约五十公里,是土库曼加盟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土库曼境内唯一的大城市)。届时,三十万苏军据守这么一座大城市,北华军接下来对这座城市的攻击必然又是一场塔什干战役式的巨大消耗战,但北华军不得不要攻占阿什哈巴德,因为只有夺取首都,才算是真正地占领了土库曼,因此把苏军在一马平川的沙漠上发挥北华空军等多方面的优势进行消灭掉才是最理想的,苏军有生力量被歼灭了,阿什哈巴德就是一座空城、一个摇摇欲坠的苹果,所以,立刻出击,苏军会撤回阿什哈巴德,北华军穷追猛打,兵临阿什哈巴德城下后只能进行城市攻坚战,不符合北华军的整体战略和时间原则;如果北华军主力再等等,等着苏军把土库曼堡的北华军“消灭得差不多”,比如,等着苏军把土库曼堡的十万北华军消灭得只有一两万,这样,苏军自身必然会元气大伤、消耗巨大,同时,最重要的是冯占海可以抓住华西列夫斯基等苏军高层的心理弱点,因为苏军距离最终胜利已近在咫尺,在这种情况下,苏军肯定“不舍得”撤退,苏军高层将领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快咽进嘴的胜利果实,北华军后续主力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扑上去,就能把“恋恋不舍、磨磨蹭蹭”的苏军全面反包围在土库曼堡。
第五集团军参谋长萧浩然是主张“再等等”的,他算了一个冷酷无情的账:目前在土库曼堡的北华军共5个师、10万余兵力(5个师满员编制约有15万人,扣除伤员和阵亡者,此时还有10万余),等苏军把这10万北华军吃得只剩下两三万,苏军自身起码要付出十五万左右的伤亡代价,到时候,苏军元气大伤,同时苏军距离全歼掉北华军这五个师的“胜利”又是近在咫尺,所以苏军在获悉北华军主力席卷上来后,肯定不愿意轻易放弃包围土库曼堡,北华军主力只要速度够快,超出苏军预料,再加上在按兵不动这段时间内准备充足,就能干脆利索地彻底消灭这三十万苏军。
副参谋长黄维则主张“立刻出击”,他抨击萧浩然“太冷酷无情了”,他对萧浩然道:“士兵不是蚂蚁!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人!是一条条的生命!打仗不是算数学题!你的逻辑就是‘我们再死几万人,换来让对方最终多死十几万人’,这简直是铁石心肠!”
萧浩然反唇相讥:“慈不掌兵!战争肯定是要死人的!胜利肯定是要用人命换的!那么,什么是胜利呢?胜利就是让敌方多死几倍、多死十几倍乃至多死几十倍的人!这难道不是战争的本质吗?古今中外,那些所谓的名将,哪个不遵循这一点?比如白起,众所周知他在长平之战中消灭了45万赵军,但作为代价,秦军也死伤了30万。为什么说白起是名将?就因为他能用秦军死伤30万的代价换来赵军死45万人,如果白起用秦军死伤30万的代价换来赵军死10万人,他还是名将吗?长平之战还是秦国胜利吗?打仗就是用人命换人命!指挥官要做的,就是让敌方死人数量比己方更多!”
黄维气急败坏,却又哑口无言,只得说道:“谬论!谬论!”
萧浩然补充道:“速战速决地消灭掉土库曼堡的三十万苏军,更多的价值是体现在战略意义上。我们用野战的方式消灭了这些苏军,就能避免接下来的城市攻防战,我们现在多死一个人,接下来就能少死两三个甚至五个人。还有,时间!这三十万的苏军退守阿什哈巴德,保守估计也能守三个月。我们给苏联每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就能获得一个月的宝贵喘息时间,就能用这一个月再组建起一个集团军,再生产出一千辆坦克、一千架飞机!到时候,我们要为我们现在的迟钝付出更大的代价!”
黄维面红耳赤,但无法反驳,最后艰难地道:“当初在黄埔军校,我就知道你是个冷酷无情的石头人,但没想到你这么冷酷无情!你就不怕你成为中国的乃木希典?你就不怕阵亡官兵的家属往你家的窗户玻璃扔石头?”(乃木希典在日俄战争中指挥日军攻占了旅顺要塞,他的作战手段十分冷酷无情,根本就不管士兵的死伤数字,几乎是草菅人命,日军的“自杀性肉弹攻击”就是他发明的。虽然他最后成功地攻占旅顺,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嘉奖,但日军战死极多,战死日军的家属骂他是“杀人鬼”,天天聚集在他家门口骂他并往他家里扔石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浩然嗤之以鼻:“我可没有乃木希典那么蠢!我要付出的代价,都是值得的,都会得到数倍的回报。”他望向冯占海,“钧座,再等等吧!”
冯占海问道:“等到什么时候呢?”
萧浩然道:“等到土库曼堡的那五个师只剩下两万兵力的时候。”
黄维怒不可遏:“土库曼堡的那五个师现在还有十万兵力,你的意思是,我们等着他们再死伤八万人?这简直就是‘死人指标’!我现在帮你发电报给喻超白,告诉他,等他们再死伤八万人后,后续部队就会上来了。我估计,喻超白他们会把你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个遍的!”
冯占海摇了摇头:“虽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也不能如此不择手段。虽说立刻出击很难全歼掉苏军,但只要我们速度够快,还是会很有收获的。”其实冯占海也倾向于黄维的“立刻出击”,冯占海虽然渴望胜利,但他爱兵如子,做不到萧浩然这种用机器人思维考虑战事的地步。
萧浩然还想再说服冯占海,但冯占海仍然不愿意采纳“迟缓攻击”的计划。
散会后,黄维找到萧浩然:“老萧,改改你的这个性格吧!我来到北华军后,知道你当初在本溪战役中就采取了这个战术,对前线部队下达‘死人指标’,虽然你在本溪战役中确实重创了日军第16师团,但第101师也硬生生被你打成了一个空壳。”
萧浩然嗟叹道:“德国潜艇部队里有句话,叫做‘只懂得关心手下而不能击沉敌舰的艇长是不会得到士兵的尊重’。我们是军人,是军官,我们的职责是指挥部队打胜仗,而不是只懂得关心士兵。”
黄维很无奈:“钧座已经否定了你的计划,你死心吧!”
萧浩然并没有死心,他迅速通宵达旦地拿出了第二套作战方案,这个新作战计划是“立刻出击”和“迟缓出击”的折中版本,但收获也很大。
“钧座,土库曼堡目前的敌我双方态势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就是‘⊙’,中间一点是我们的那五个师,外面这个圆圈是苏军的包围线;我同意立刻出击,但我们在土库曼堡的那五个师也必须出击,向两翼出击,把敌我态势变成‘θ’,从而截住苏军包围圈上面这半个圆的苏军部队,这样,我军主力全面出击时,包围圈下面的那半个圆的苏军能够跑掉,但上面这半个圆的苏军就跑不掉了,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达成这个效果,就可以让我军后续主力与土库曼堡的五个师一起聚歼掉起码一半的苏军。具体实施计划,各部队这样调动...”萧浩然向冯占海、张培元、黄维等高层将领讲解着他的新计划。
冯占海沉吟不语了一会儿,一针见血地道:“这个计划有两个漏洞。第一,会有一半的苏军跑掉,逃到阿什哈巴德后据城死守,保守估计也有十万苏军吧!塔什干的十万苏军拦阻了我们一个月,我们最后用直升机群进行空中突击才拿下塔什干,华西列夫斯基在坚守阿什哈巴德时肯定会做好防御,并且我们进攻阿什哈巴德时的后方补给线会远远超过之前我们进攻塔什干,对我军进攻阿什哈巴德会埋下极大的隐患;第二、我们那五个师的军力、物力以及我们能提供给他们的物资辎重,只能让他们打防御战,一下子打攻击战,他们的压力会非常大,困难度也会很大。那五个师里,两个是轻装甲师,三个是摩托化步兵师,原本拥有不少坦克,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耗,他们的坦克已经不多了,机械化力量也大不如前,我们的运输机是无法空运坦克给他们的。在沙漠地区作战,没有坦克,打打防御战还是办得到的,但在没有坦克的情况下去攻击敌军,难度很大呀!”
萧浩然似乎胸有成竹:“钧座防线,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有办法。别忘了,我们在土库曼地区作战,还有一个盟友,伊朗。伊朗投靠我们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伊朗不敢过早地加入我们的阵营,因为伊朗担心引起英国的警觉和打压。伊朗国王礼萨汗说了,当我们的军队杀到伊朗国界线上时,他才会有底气公然地宣布伊朗加入辽德同盟。眼下,我们距离伊朗国界线还有三百公里,礼萨汗正处于犹豫中,我愿意飞到德黑兰,做做礼萨汗的思想工作,说服他提前加入我们,并出兵攻击阿什哈巴德,抄了苏军的退路和老巢,这样,即便有十万八万苏军漏网,也不足为虑,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只能跑到大沙漠上,那跟送死没什么区别,还有,我们的空军必须要在马什哈德和德黑兰修建空军基地了。马什哈德是伊朗北部重镇,距离阿什哈巴德只有200公里,一旦我们的B-17进驻马什哈德,我们和伊朗军进攻阿什哈巴德就能获得强有力的空中援助;至于德黑兰,它是伊朗首都,它位于里海南部湖畔正南方向130公里处,我们的B-17在德黑兰有了基地后,就能大规模和持久性地轰炸土库曼巴希,轰炸巴库,摧毁苏军在里海上的运输线,甚至能轰炸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从而对中亚南部的苏军彻底釜底抽薪!没有了后勤运输线,华西列夫斯基就是有一百万军队,又有何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冯占海连连点头:“不错!那么,第二个问题呢?”
萧浩然道:“只能靠喻超白他们的浴血奋战了,没有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