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李方子和李玖的行动在展开的同时,北华军高层也开始着手实施拯救李垠的行动。北华军决策者之所以对李垠如此重视,主要出于三个方面,首先是要靠拉拢和控制李垠来拉拢和控制韩国的人心,为北华接下来统治朝鲜半岛奠定基础,其次是要用李垠的“弃暗投明”来策反伪韩军,打击日军士气,第三个方面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李垠是朝鲜李氏王朝的末代亲王,他代表着李氏王朝的余脉势力,是韩国的另一股政治势力,而此时的韩国境内仍然有大批“大韩帝国”的遗老遗少渴望复辟王朝。韩国临时政府正式复国后,金九、李承晚等人隐隐开始露出“不听话”的迹象,因此张学良决定扶植第二股韩国的政治势力,分化和瓦解韩国的政治力量,而李垠无疑是最佳人选。
解救李垠要比解救他老婆孩子更难,因为他处于大批日军的“贴身保护”下。在表面上,李垠是日本陆军少将、日本陆军独立第1旅团旅团长,这个旅团大部分的基层官兵是韩国人,但很多中队长、大队长、联队长则都是日本人,旅团部里也有日本军事顾问团和日本籍卫兵。日本人无疑是非常提防李垠的。李垠这个旅团长只是个摆设,他对第1旅团没有多少控制力,全旅团的实权掌握在那些日本顾问和日本籍中高层军官的手里。他身边除了为数很少的心腹亲信外,基本都是日本人的眼线。此时的第1旅团处于大邱西北三十多公里的金泉地区,充当大邱的防御部队和前线日军的第二梯队预备力量,日军第7、第8师团的五万日军和李垠的第1旅团“并肩作战”。伪韩军第1旅团被夹在第7、第8师团之间,基本没可能随着李垠集体临阵倒戈,李垠甚至都没有太多的人身自由。
如何解救李垠,这让北华军高层绞尽脑汁。派几万大军杀过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农统局试图派特工带着李垠化妆潜逃出来,但也行不通,李垠毕竟是个少将旅团长,周围有几万日军和伪韩军,很难化妆潜逃。最后,北华陆军特种部队大队长徐玉伟毛遂自荐,要求带着特种兵去解救李垠。
北华陆军特种部队代号“幽灵”,目前的编制只有1个大队,下辖3个中队,总人数只有三百多人,但都是从全军各部队里挑选出来的精英,个个都胆魄过人、身手不凡。这些幽灵有的是从狙击手部队里挖来的,拥有射石饮羽、百发百中的枪法,有的是从侦察兵部队里挖来的,拥有丰富的野外作战经验和能力,剩下的成员也都是在战场上立过大功的精锐步兵,北华海军特种部队“夜叉”是在“幽灵”建立后再抽调一部分幽灵为骨干而成立的。
在得到张学良的接见后,主动请缨的徐玉伟向张学良阐述了他的构思。
“少帅!我们陆上没办法救李垠,可以从空中救!”
“空降兵吗?”张学良似乎若有所思,“那这个任务就交给空军的伞兵部队吧!”
“不!”徐玉伟摇头道,“空军的伞兵只能乘坐运输机或滑翔机展开空降,空降下去容易,但他们怎么回来呢?日军占领区内可不会给他们准备机场。另外,伞兵空降下去后,即便只派一百个伞兵去拯救李垠,他们跳伞落地后也会分散在很大的一片区域里,集结起来需要很长时间,非常容易被日军发现,一旦遭到日军的包围,这点人数的伞兵将无路可逃。如果派过去的伞兵太多了,不但打草惊蛇,而且得不偿失,成功也会很低。”
“你的意思是...”
“少帅,我带几十个特种兵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徐玉伟道,“但我们需要直升机。”
“直升机?”张学良若有所思。
直升机这种新式飞机其实在1907年就出现了,一名法国工程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直升机,但这个直升机只飞行了20秒,离地只有区区的0.3米,没有什么价值。这些年来,直升机没有引起世界各国和航空界的太大重视,但也有极少数的国家和机构已经敏锐地看到了直升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民用和军事上的作用。直升机不需要跑道,可以垂直地在坎坷不平的地方起飞和降落,如果研制成功,用途无疑是巨大的。在直升机的研究上,德国和北华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并且北华还要比德国更先进。毫不自夸地说,北华在直升机的研究上是世界第一位。
德国在1936年9月份萌生了研制直升机的念头,负责这项航空工程的是德国著名的福克飞机公司,总负责人是著名航空专家、飞机设计师海因里希福克。而在北华,一位中国飞机专家比福克提前两年就开始这项工作了。
这位杰出的中国飞机专家叫朱家仁。朱家仁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随后在美国多家飞机公司里工作过,是中国此时非常难得、非常出类拔萃的航空专家、飞机设计专家。东北易帜后,张学良重金聘请朱家仁来到东北的公主岭飞机工厂,担任首席飞机设计工程师。对于朱家仁的事业,张学良给予了鼎力支持,而朱家仁也尽心尽力地为中国的航空事业贡献着他的力量。1935年的时候,朱家仁向张学良提议研制中国的直升机。张学良自然是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给朱家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在张学良的支持下,朱家仁随后展开中国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尝试设计中国的第一款“蜂鸟”直升机。1936年底,辽德双方全面合作,德方获悉北华也在研制直升机后,立刻把海因里希福克的研究小组和德方所有的研究资料、研究器材都与北华方面进行合并,双方联手研制直升机。1937年初,辽德合作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完全成功的直升机,北华方面称之为“蜂鸟甲型”,德国方面称之为“Fa-223E”。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蜂鸟甲型直升机具有世界航空领域突破性的划时代意义,当然了,为了防止引起其他国家的警觉和追赶,北华和德国都对此严格保密,并没有对外宣布蜂鸟甲型的成功。另一方面,都在忙着建设强大武装力量的北华和德国不约而同地把蜂鸟甲型直升机首先用于军事领域。但实际上,蜂鸟甲型此时的军事意义并不大。蜂鸟甲型直升机长16米,高5米,拥有两副每副长15米的螺旋桨,最大升限2000米,最大航程300公里,发动机功率900马力,最大时速100公里,成员4人,武器为机首前方安装的1挺MG-34通用机枪,可吊起两吨物资。通过蜂鸟的性能数据不难看出,蜂鸟速度不快,火力也不强,虽然很成功,但综合性能有些不伦不类,即便增强武器作为战斗机参加实战,也只能低空扫射地面敌军,自身却很容易被击毁坠落,若作为运输机来运输物资,运输量和方便性远不如容克-52运输机,用来运人也只能运送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蜂鸟直升机唯一的优势就是不需要跑道,在山地也可以起飞降落,其余的地方则没有任何太出彩的性能。如果在战场上碰到敌方飞机,简直是必死无疑。因此蜂鸟研制成功后,德国方面深感这种直升机完全是“鸡肋”,德国空军负责人戈林上将很快就对其失去了兴趣。张学良知道眼下一时半会也不可能研制出后世那种阿帕奇式的武装战斗直升机出来,毕竟此时的直升机确实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因此张学良一方面虽然继续大力支持朱家仁,而另一方面他也差不多快忘了这回事了。公主岭飞机工厂和德国福克飞机公司最后大概生产出了10架蜂鸟甲型直升机,然后便暂时停产了。
徐玉伟组建北华军的特种兵部队后,张学良曾在检阅特种部队时对徐玉伟提过直升机这个新式飞机的存在,而徐玉伟则铭记在心,此时他向张学良提议,由他的特种兵乘坐蜂鸟直升机去解救李垠。
“蜂鸟的火力很弱,并且几乎没有装甲,又是低空飞行,你们乘坐着蜂鸟要是被日军发现了,简直必死无疑!况且,大邱地区还处于日军的控制中,几万日军在大邱一带,你们飞过去的暴露可能性太高了!”张学良虽然愈发觉得这个徐玉伟有着无师自通的特种兵作战头脑,但还是觉得徐玉伟的办法可行性不高。其实客观上讲,徐玉伟是当之无愧的全世界搞特种战的第一人,比历史上的英国和德国更早,北华军的特种作战也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
“少帅,我们可以夜里去!”徐玉伟坚持道。
“夜里去?”张学良皱眉道,“黑乎乎一片,你们怎么救人?搞不好还撞树上呢!”
“少帅,我们有夜视仪!”徐玉伟微微一笑。
“夜视仪?”张学良猛然明白了。
北华在张学良这些年的正确治理下,科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再加上张学良不择手段地在国内国外四面八方挖人才,因此使得中国本土的精英科学家人才辈出,中国的科学家十之八九都在北华境内,而这其中能够跻身世界一流科学家行列的佼佼者也是层出不穷。这其中,有一位年仅二十五岁、名叫熊大缜的青年科学家堪称中国的超级人才。熊大缜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的高徒,他后来被北华政府送到德国深造,归国后担任东北大学物理系的高级教授、北华科学院候补院士。熊大缜在物理学领域里专攻光学,是中国此时最精英的光学家、红外线学家。熊大缜在1935年照出了中国第一张红外线照片,获悉此事后的杨宇霆立刻把他安排到沈阳兵工厂里担任红外线专家,要求他研制出“让士兵、飞行员、坦克手、炮兵在夜间能够清楚看到敌情的红外线武器”。熊大缜不负众望,在今年年初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台红外线夜视仪,技术先进程度位居世界一流,甚至超过其他的列强大国,这款红外线夜视仪被杨宇霆命名为“蝙蝠眼”。蝙蝠眼较为原始,也比较笨重,足足有一个衣柜大,还不能做成单兵装备,但安装到直升机上肯定没有问题。
张学良想了想,最后一锤定音:“好!就按照你说的办吧!需要什么尽管说。”
徐玉伟肃然立正:“请少帅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农统局也竭力配合特种部队接下来的行动,拯救李垠和拯救李方子、李玖的时间定在了同一个晚上。五架蜂鸟直升机被拆卸后装上火车,星夜兼程且秘密地从公主岭飞机工厂一路运到朝鲜境内,最后运到了被第74师攻占的南韩全州。徐玉伟和幽灵第1中队中队长孙涛、第2中队中队长徐后玉带着37名最精锐的特种兵一起抵达全州。特种兵们装备精良,人手一支德国MP-28式冲锋枪和一支德国的毛瑟军用手枪(驳壳枪),以及一把锋利的芬兰军刀,每个战斗小组10人,额外再装备2挺MG-34通用机枪,弹药充足,单兵火力是十分强大的,戴的钢盔也是蒙布不反光的,身上穿的是全世界第一款迷彩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由于这项行动是绝密的,因此迎接徐玉伟等人的只有第74师师长赵海军和该师寥寥几位军官。赵海军啧啧称赞地看着徐玉伟等人的装备,又兴致勃勃地看着正在被机械师重新组装起来的蜂鸟直升机。唐飞虎忍不住哑然失笑:“这玩意也是飞机?我站在地上那把冲锋枪就能把它给揍下来!”
确实,蜂鸟甲型直升机的外形看上去很简陋,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圆筒状竹篮子”,机身呈潜艇般的流线形,两个螺旋叶一左一右地张开来,机身骨架是铝合金制作的,为了减轻重量,机身上几乎没有装甲,除了发动机和驾驶舱被薄铁皮保护着外,其余的地方都用木制机壳覆盖或用厚帆布蒙着,防护力极低。
徐玉伟微微一笑:“但它有很多优点,可以在山地起飞或着落,不需要跑道,并且飞行时噪音很小,我们就是要靠它飞到日军后方去。”
已经在全州等着的舒国生走过来,向徐玉伟摊开一张地图:“徐队长,我们在李垠身边的人已经通知他了,他会在今天夜里十点整出现在金泉郊区西北方向十公里处的这个小山峰上。这个小山峰海拔100米,山头十分平坦,并且没有树木,很适合你们直升机降落和起飞,周围也没有其他山峰,你们只要顺着正确的航线飞行,就能非常明显地发现这座山峰。李垠到时候看到你们,会发射信号弹,你们就可以去救他了。从全州到金泉,直线距离100公里,你们的直升机飞一个来回绰绰有余了。”
徐玉伟点点头:“明白了。”
组装完毕且经过反复检修和加满燃油的五架蜂鸟甲型直升机开始正常启动,十副螺旋叶呼啸旋转,掀起阵阵旋风,龙精虎猛的特种兵们斗志昂扬地乘坐上去,驾驶直升机的飞行员小心翼翼地操控飞机。五只蜂鸟在低沉但不刺耳的蜂鸣声中稳稳起飞,在下方军官们的挥手送别中升至八百米高度,然后以80公里的平稳时速飞向日军控制的金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