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海军详述(2 / 2)

胶州湾、莱州湾(水面舰艇造船厂、水面舰艇维修厂)

旅顺口、威海卫(海军基地、舰艇维修厂)

天津港(海军基地、水面舰艇造船厂、舰艇维修厂)

崇明岛(江南造船厂,唯一的航空母舰造船厂、最大的水面舰艇造船厂、舰艇维修厂)

福州、厦门、海口、三亚(海军基地、舰艇维修厂)

仁川(海军基地、水面舰艇造船厂、舰艇维修厂)

南浦(海军基地)

清津、咸兴(海军基地、舰艇维修厂)

浦项、蔚山(潜艇基地)

釜山(海军基地、潜艇基地、舰艇维修厂)

济州岛(潜艇基地、潜艇维修厂)

【德国海军现状】

德国海军和中国海军十分相似,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德国海军主力舰集体自沉,因此德国海军的重建也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虽然德国海军的重建像德国陆军空军一样也要受到《凡尔赛条约》的掣肘,但由于西方列强各怀鬼胎,使得德国三军都获得了重建的机会。德国海军在正式重建前,舰艇总吨位只有区区的7万多吨,随着英国和德国私下里缔结了《英德海军协议》,英国允许德国可以把水面舰艇的总吨位扩建到英国的35%,潜艇总吨位扩建到英国的45%。英国海军水面舰艇总吨位为120多万吨,因此德国海军可以把水面舰艇总吨位扩建到42万吨。重建德国海军的总负责人雷德尔上将制定了华而不实的“Z计划”,该计划耗资巨大且耗时十年,并且整个计划仍然是以战列舰为核心,著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就是该计划其中的一个造舰项目。但在获得北华军与日军进行海战的详细资料和交战模式后,雷德尔纠正了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制定了新的“Z计划”,新的“Z计划”全面废除战列舰的建造,转而以航空母舰为建造核心。原先旧的“Z计划”里的3艘轻型战列舰(袖珍战列舰)已经完工,所以保留。德国新的造舰计划包括(1939年初的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型航空母舰:计划建造1艘(实际建造1艘);

重型航空母舰:计划建造3艘(实际建造2艘);

战列巡洋舰:计划建造3艘(实际建造2艘);

重型巡洋舰:计划建造8艘(实际建造3艘);

轻型巡洋舰:计划建造6艘(实际建造6艘)。

德国唯一的1艘中型航空母舰是在龙骧号的基础上以及得到美国约克城级航母的部分资料再加上德国自主开发的部分新技术而设计并建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尝试摸索建造航母并为建造更大的重型航母取得经验。这艘中型航母标准排水量2.1万吨,可携带100架舰载机,综合性能略超过同为中型航母的约克城级,被德国命名为“兴登堡号”;

德国的重型航空母舰共2艘,是在“兴登堡号”的基础上设计和改进出的,标准排水量3.8万吨,满载排水量4.5万吨,可携带160架舰载机。第一艘为“俾斯麦号”,第二艘为“提尔皮茨号”,第三艘是给北华军建造的“南海号”。俾斯麦级航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共2艘,为沙恩霍斯特级,第一艘为“沙恩霍斯特号”,第二艘为“格奈森瑙号”,第三艘是给北华军建造的“长江号”,第四艘是给北华军建造的“黄河号”。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设计沙恩霍斯特级时的主舰炮口径为380毫米,但德国给德国海军建造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时不得不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因此这两舰主舰炮口径实际为283毫米,而德国给中国海军建造长江号和黄河号时则不需要受到限制,所以这两舰主舰炮口径达到330毫米。长江号、黄河号虽然与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属于同级军舰,但火力反而超过后者。

德国的重型巡洋舰共3艘: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

除此之外,德国已建成3艘轻型战列舰:吕佐夫号(原名德意志号)、斯佩海军上将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另外,德国还委托北华以北华的名义向美国购买了2艘约克城级中型航母,分别被命名为“威廉一世号”、“威廉二世号”。

综合概述,德国海军在1939年初拥有重型航母2艘、中型航母3艘、战列巡洋舰2艘、轻型战列舰3艘、重型巡洋舰3艘、轻型巡洋舰6艘、驱逐舰20多艘、各型潜艇200多艘、其他辅助舰艇船只150多艘,总吨位约50万吨,位居世界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