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请坐吧。”张学良点点头,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香烟、烟灰缸、茶杯、热水瓶等物。
众人在心潮起伏中逐一就坐。
张学良点起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这么深更半夜地把大伙叫来,大伙应该也明白我的意思了。关内的战事已经打了四五个月了,咱们之前一直按兵不动,现在也该动起来了。”
此话一出,众人心头都尘埃落定了,纷纷交换着不同的眼神。张作相慢慢地道:“看来,少帅你终于打定主意,决定要出兵关内了。”
张学良微微一笑:“我一开始就打定了这个主意。只不过之前火候未到,我们出兵的话,既捞不到足够的好处,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现在,火候已经到了。”他显得很意味深长。
众人再次交换眼神。杨宇霆微微冷笑:“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之前他们想打,就让他们打去!我们稳坐钓鱼台,看着他们打。嘿嘿,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当初他们合伙起来打我们,现在他们自相残杀,实在是再好不过了!看得我真是解气!现在他们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正好是我们浑水摸鱼、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王树常、臧式毅、荣臻都表示赞同。确实,北伐战争的时候,蒋阎冯李四人组成北伐军,打得奉军损失惨重,让奉系丢光了关内的地盘,现在看他们自己打起来,对一直因为北伐战争而耿耿于怀的东北军将领们来说,的确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张作相叹息道:“少帅,我还是想说几句。我不赞成出兵,咱们东北之前二十多年里几乎年年都打仗,打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打得东北也是倾家荡产、民不聊生。东北易帜后,东北的老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两年平平安安的太平日子可过,各种重建事务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现在又要卷入战火,唉!怕是得不偿失哪!须知,佳兵不祥。能不打,还是别打了吧!”
张学良笑道:“辅帅的意思是,我们继续隔岸观火,同时绥靖地方,保境安民?”
张作相点点头:“他们南方人爱怎么打就怎么打,我们何必为他们火中取栗呢?我们只有把东北建设得兴旺昌盛,才对得起身上的职责,对得起东北的三千万父老,没有必要耗费钱粮和精力去搀和南方的事情,况且,日本人还在虎视眈眈哪!”
杨宇霆道:“辅帅此言差矣!东北和关内并非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同气连枝的共存关系。东北已经易帜,归顺了南京政府,东北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南方混战,我们暂时可以置之不理,以免引火烧身,但时间一长,就对我们有很大的弊端了。全国打得四分五裂,我们东北再置身事外,也躲不过去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东北位于日苏两大强敌之间,光靠东北一隅之力,是很难抵挡日苏两国对东北的垂涎觊觎的。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国家作为后盾和靠山。因此,中国不能四分五裂,不能一直陷入内战中不停,否则外敌大举入侵,整个中国都危在旦夕了,那我们东北还怎么独善其身?况且,这种内战继续打下去,耗损的可都是中国的国力。一个内部分裂得一盘散沙并且国力元气大伤的国家,对我们来说也是百害无一利呀!”杨宇霆的这番分析非常正确,确实不愧是“东北的小诸葛”。
于学忠表示赞同:“杨参座言之有理。我们也是中国人,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确实不能看着蒋介石阎锡山他们把全国搞得乌烟瘴气。他们继续打下去,国家就越来越衰弱,我们又怎么忍心袖手旁观?坐视关内的百姓水深火热?关内关外,都是中国,关内的百姓也是我们的同胞呀!还有,中国就这样四分五裂和内战连连,极容易引起外寇强敌入侵,倘若全国危在旦夕,我们东北又怎么自保?我赞成杨参座的看法。”
万福麟、王树常、臧式毅、荣臻、蒋百里、李浴日、杨杰都点头表示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