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定国安邦”为名的男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将抗清的怒涛推上了高潮!】李定国终于再次现身了。
被仙人盛赞的男人,该是何等风采?众人翘首以盼。
【永历六年四月,李定国进军湖南。】
【早在一年前,孙可望便派冯双礼由黔入湘,攻占沅州,与清续顺公沈永忠对峙。李定国的到来打破了持续近一年的僵局,一场大战下来,清军近乎全军覆没,沈永忠求援无望,被迫北遁,一路逃到岳州,而明军趁机攻城略地,收复失地,短短两个月,便将湖南大部分州县尽数收复!】
【这份战果并未让李定国满足。】
【他将目光投向盘踞桂林的孔有德。】
【作为三顺王之首,早在崇祯六年,孔有德便率军投降后金,还为后金带去了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匠人,罪莫大焉!】
【多年来战功赫赫,早养成了孔有德骄横的心性,与他有隙的沈永忠在李定国手中丢盔弃甲向他求援时,他完全置之不理。】
【然而,当李定国来到他的地盘,如飓风般歼灭全州清军,杀死全州守将,一举攻克全州,收到消息的孔有德终于坐不住了。他亲率军队直奔严
关,企图扼险拒守,却被李定国打得满头是包,狼狈而逃!】
【李定国紧追而来,率军包围桂林。】
【四日后,桂林城破,纵横疆场十余年的定南王孔有德心灰意冷,绝望自尽!】【而李定国踏着他的尸骨名震天下!】
火焰熊熊燃烧,只见镜中披头散发的孔有德哀叹一声,一把火将其掠得的珠宝付之一炬,他的妻子则一根白绫了结了自己,只惨笑着给儿子留下最后一句遗言:
“苟得免,度为沙弥。勿效乃父做贼一生,下场有今日耳。”镜头逐渐拉高,将桂林城囊括在内。
只见李定国率领的大明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城中,如猫抓老鼠一般,将城中所有屈膝投靠清廷的大明降臣统统生擒活捉。
其中包括一个老熟人,他的名字是陈邦傅——顶在他头上的这三个字让大家一下子就将此人与不久前的火柴人对上了。这不就是那个假传圣旨,封孙可望为秦王的南明庆国公吗?这才几年,就变成满军之臣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邦傅父子被押送贵阳后,孙可望亲自下令剥皮擅草,一个叫李如月的御史却上疏弹劾孙可望“擅杀勋爵”,永历皇帝留中不发,他却不依不饶将抄写的奏疏交给了孙可望的手下,简直是找死。】
【孙可望果断成全他,让他享受到了与陈邦傅父子一般无二的待遇——若当时南明朝廷都是这等官员,无怪乎灭亡!】
???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李如月顿时败坏了大家的心情。原本看李定国高奏凯歌,众人正热血沸腾,如今却仿佛一盆冷水都能浇下,珍馐美味之中却吃出了一只苍蝇。
平行时空的历代朝堂上,眼看周围的武将望向自己的眼神都不对劲了,尤其是汉唐时期的文官,
他们心头郁卒无比,只觉自己的名声都脏了——不不不,我们不一样!不是所有儒生都是这个德行的啊!
对于李如月的行为,他们只有一句话可说:“求仁得仁,夫复何求?”
——自取死路,怪得谁来?
水镜中的镜头再度转到李定国身上。只见他坐镇桂林,派出兵马四处扫荡。一幅虚幻的地图以它为中心缓缓向着四周展开,原本被清军占领的一座座县城又被重新染上了属于大明的色彩,令人心潮澎湃。
【八月十五,李定国收复梧州,一举收复广西全省,取得了空
前辉煌的战果!】
【他本可稳定广西,继续扩大南明控制区,却收到孙可望的调兵令——原来,明军的连番胜利令顺治皇帝大为震惊,敬谨亲王尼堪已经统领八旗精兵南下,就在赶往湖南的路上。于是,孙可望赶紧派李定国率军北上湖南,以应对南下的尼堪大军。而他这一走,桂林顿时被清军重新占领!】
说到桂林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镜中人不禁叹了一口气,语气中染上了几分遗憾。
【南下湖南的尼堪才走到半路,就收到孔有德兵败身死的消息,立刻调转方向直奔广西,日夜兼程抵达衡州府,与李定国的军队迎头相撞,便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李定国假装不敌,不断诱敌深入,彻底将尼堪骗入了事先设下的包围圈。】
沙尘飞扬,旌旗招展。随着李定国一声令下,但闻镜中杀声震天,早就埋伏好的明军一拥而上,将清军杀得四散而溃。
【曾经攻破南京,俘虏弘光皇帝的敬谨亲王尼堪在混战中一命呜呼,魂归地府!】
好!
彩!彩!彩!
无需更多言语,街头巷尾,最简单的欢呼声已足以表现无数人对他的狂热赞美。
平行时空的张献忠更是大吃一惊。
他先看孙可望,又看李定国,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养子都如此了不得。尤其是李定国,简直
已是明末第一军神了。
这让他不禁发出了自豪的笑。
好!干得好!咱儿子就是有本事!
【不到半年,先诛定南王孔有德,又灭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以辉煌的战绩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连顺治皇帝都因此发出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更是不吝盛赞: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从此,李定国的名字,成为了盘旋在清军头顶挥之不去的噩梦,无数抗金义士追随的旗帜。满清铁骑在他的兵锋之下颤抖,汉民百姓视他为收复河山的希望!】
镜中人的声音慷慨激
昂,镜外的看客却纷纷点头,并无几人出声反驳。即便是历代名将,如霍去病、岳飞,都目露赞赏之色:“安邦定国,名副其实!”
李定国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倒不足以震动他们,但对方在明末那个特殊时期的意义却无人能替。试想当满清铁骑踏遍河山,却有这样一个人横空出世,向世人宣告,清军不过如此,该是如何鼓舞人心?
这样的人,如何不值得世人敬仰?
【无数人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以为复兴大明自今日起,后方却闹出了幺蛾子。】
【——李定国取得衡州大捷之际,孙可望亦在湖南亲自指挥军队攻克辰州,大获全胜。这对兄弟本该戮力一心,扩大战果,奈何孙可望器小易盈,一心凌驾于众人之上。】
【自称国主的他,一向将永历帝朱由榔、安西王李定国,与抚南王刘文秀三人视作有可能推翻自己统治的最大威胁。尤其是后两者竟然一直与朱由榔关系密切!】
【此次出兵反攻,明军本是兵分两路。刘文秀收复四川后,又在保宁轻敌受挫,孙可望便趁机夺了他的兵权,发往云南闲住。谁知又听闻李定国连歼二王,复地千里,孙可望更是妒火中烧,甚至密谋除去李定国,又何谈挥师北上,收复河山?】
【最终,收到消息的李定国引军西走,撤入广西,与孙可望分道扬镳,再不相见。天下人期盼的“复兴大明”成了一场空!】
功败垂成啊!功败垂成!孙可望怎么突然来这么一手…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众人大惊失色。
方才还在夸赞养子的张献忠立刻竖起眉毛指指点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大事未成先起了内讧,事情就办不成了。
孙可望羞愧地低下头,一方面不敢相信自己未来的作为,一方面内心悄悄腹诽。……说的好听,您当初不也是和罗汝才闹翻了吗?无论众人如何失望,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分歧已成定局,镜中盘点继续——
【分道扬镳后,为避免与孙可望继续发生摩擦,李定国将战略目标锁定广东,同时,他也找到了一个新的合作对象——活动在福建一带的抗清义军郑成功所部。】
【郑成功是
何许人也?郑芝龙之子郑森,被隆武皇帝赐予国姓,名曰成功。郑芝龙降清,惟他不肯投降,从此起兵抗清。】
【既然与孙可望恢
复湖广并力东进的计划彻底落空,那就与郑成功共谋大业。李定国想得很好,现实却不如预期。由于郑成功误期,第一次进攻广州以失败告终。不久后,李定国挥师二十万,再攻广州!】
【这一回,他在战前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与安排,并多次派遣使者与郑成功沟通,商定出兵时间。大军一动,果然势如破竹,一路直逼新会,欲与郑成功会师。意外却接二连三降临,先是李定国本人生病,一度无法亲临前线,其次是郑成功再次失信,迟迟不见踪迹,无可奈何的李定国只能亲率大军猛攻新会,围城三月之久!】
【李定国苦等的郑成功没有出现,清朝援军先到了,激战过后,明军大败而走,一路撤回广西,本已收复的失地重新落入清军之手,李定国的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而他复兴大明的愿景,亦再度落空!】
明太祖朱元璋连吃两颗护心丸。
历朝历代平行时空,许多人都要骂出声了:起起落落起起落落,这南明史真是搞人心态!
转念一想,仅仅是旁观者的他们都被搞得心态崩了,如此失望,置身其中的李定国又该是何等的心情?失望了一次又一次,究竟是什么还支持着他一直坚持下去?
有人不免责怪总是失期的郑成功。
孙可望有其私心,郑成功难道就没有私心?两次失期未至,意欲何为?
南明嘛,内斗老传统了。”有心思细腻的人一口道破郑成功的顾虑,“他当初支持的应当是隆武皇帝,也就是唐藩,而李定国支持的是永历皇帝,也就是桂藩,一旦双方联合抗清,彼此之间如何处之?若奉永历为主,论地位,他绝不可能高过李定国,更紧要的是,性命安危也很难说。
须知,大明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于谦一腔赤诚,最终却死在他拼尽全力保卫的京城。由此可见,站队才是最重要的。
唉!众人深感惋惜。
只能说明朝的党争和倾轧无处不在,大明都完了,这一套腐朽的东西却没有亡。李定国的一腔期许,终是付诸东流!
【败逃而回的李定国来不及继续部署抗清,就收到了永历皇帝传来的密旨。原来是孙可望已经迫不及待要自立为帝了。宛如惊弓之鸟的永历皇帝只能寄希望于李定国,而李定国没有
辜负他的期待,收到消息便率军而至,将永历皇帝成功救出。】
【永历十年,李定国迎永历皇帝入云南,李定国受封晋王、刘文秀受封蜀王,南明朝廷本还想与孙可望和解,天真地希望后者能够甘心就范,却不知独揽大权多年的孙可望已经心态失衡,岂肯俯首称臣?】
【永历十一年,孙可望举兵十四万,讨伐云南,正式与南明朝廷决裂,结果却是兵败而逃,众叛亲离,沦为丧家之犬!】
【走投无路之下,孙可望作出了一个令他晚节不保的决定——降清!清廷大喜过望,为表重视,
大张旗鼓封他为义王!】
【且不论华夷之分,想当初孙可望统兵十万,坐拥云南之地,欲求南明一秦王封号而不可得;而今孙可望兵败如山倒,身边仅剩数百人,甫一降清,便被封王。如此鲜明惨烈之对比,清廷之所以得天下,明廷之所以失天下,其中似乎可见一斑。】
【既然获得如此高的待遇,孙可望自然也得为新主子卖力——于是,他拿出众多永历朝廷机密情报,又献上了滇黔地图,还与洪承畴一起,特意挑选出一批熟悉湖南、广西、四川、云贵地理的向导,甚至帮助清廷招降纳叛,可谓不遗余力。】
【这时的他岂会想到,当满清势胜而南明势衰,身为叛徒的他也就失去了价值,当未来的他好不容易找到失散的弟弟,想借助政府驿传全家团聚,都要饱受弹劾,区区借债取利,便要被皇帝下旨训斥,最终不得不上疏辞去他的义王封爵和册印,就连他的死亡,都晦涩不明绝非善终?】
降清?孙可望居然选择降清?!
这一下可是大出众人预料。
之前孙可望的所作所为都情有可原。无论是请求封王,还是架空永历皇帝,甚至出于忌惮防备排挤李定国……站在他的立场,他的所作所为,众人都可以理解。
降清,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
叛国叛族,天下人尽可诛之!
更何况他投降之后还如此卖力为新主效劳,俨然又是一个吴三桂、洪承畴!一时间,无数人谩骂出声。
平行行空,尚未降清的孙可望得知未来不得善终的结局,整个人当场破防。“降降降,降个屁啊!老子要抗清!”
——只看仙人对李定国的高度评价,想必接下来众多汉民百姓都
会汇聚到后者的旗帜下,既然如此,为何不能一试?
——做个不得善终的叛徒遗臭千古,还是拼死一搏光耀千秋,似乎并不难选。而年轻的孙可望已
经呆住了。
此时的他同样不能接受未来自己的选择,只想要当场将那个孙可望开除出籍!在张献忠和李定国等人的注视下,他指天发誓:咱要是降清,叫咱不得好死!与此同时,镜中的孙可望俨然已经成为满清的忠实走狗,此情此景,何其荒谬。
【孙可望降清,南明局势大变,李定国一跃而上独掌大权。但战场上用兵如神的他却于政事上捉襟见肘,此外,他的胸襟略有不足,不能做到对自己的部队和孙可望的旧部一视同仁,也无法与昔日的兄弟刘文秀携手共进,以至后者竟郁郁而终。复兴大明的重担,从此压在李定国一人肩头!】
镜中夕阳欲坠,将李定国的身影映照得格外孤寂。偌大的江山宛如不可名状的巨山,其阴影将他的身影彻底笼罩在下。
他背负着这座巨山缓缓前行。
沉郁的暮色中,镜中人幽幽吟道: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当清军三路南下,席卷而来,李定国已成为南明最后的擎天之柱,他只能目送永历皇帝逃向蜀地,孤身抵抗满清大军。】
【逃往蜀地的永历皇帝做了他这辈子最擅长的事,换了个方向逃向缅甸。李定国也在做他这辈子最擅长的事——征战沙场。】
【尽管奋力搏杀,可大势之下,昆明终究失陷,李定国在清军的追杀之下一路直达磨盘山下。见此地地势特殊,他心头一动,停下脚步,决心与清军殊死一搏!】
【李定国料敌于先,设下三道埋伏。志得意满追击而来的吴三桂果然中招,不知不觉已经陷入两
道埋伏,一旦过了第三道埋伏,等待清军的将是“山巅举炮,首尾横击”!】
【就在这时,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却突然叛变,将埋伏悉数相告,吴三桂立刻下令前锋后撤,蓄势待发的明军只能开打。一场精心准备的伏击最终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惨烈厮杀,双方都死伤惨重,尸体漫山遍野!】
【不久后,李定国率残部转入滇南,病重而去,奋战一生的理想终成梦幻泡影。】
【
李定国身死的那一刻,南明的灭亡便已注定,相较于只会逃跑的永历皇帝,晋王李定国才是后人心中复兴大明的希望。】
【世道不公,他揭竿而起,反抗大明统治;满清入关,他奋战至死,只为收复河山。半生反明,半生抗清,两厥名王,天下震动!奈何壮志未酬,山河易主,千百年之后,后人读史,岂不惜之叹之?】
【未逢明主,不得天时,徒之奈何?】
咚!咚!咚!
接连不断的丧钟之音敲响,水镜之中一切画面迅速淡去,白雾聚拢又散开,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赫然是一方古老祠堂。
老草坡前草树香,磨盘诸将墓堂堂。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
【当李定国在磨盘山殊死相搏,当郑成功、张煌言、李来享为复兴大明出生入死时,永历皇帝已抛家舍国、背井离乡!】
【直到两年后,吴三桂领兵进入缅甸,这位南明天子才被俘回昆明,得遭缢杀。】
【而此时,李定国早已病逝,郑成功退守台湾,张煌言心灰意冷隐居海岛,两年后被满清所获,他面无惧色,坦然受戮!】
【巍巍大明,彻底覆亡!】水镜之中映照出一方血腥的刑场。
四周皆是剃发易服之人,唯有张煌言依旧着汉人衣冠,他举目四望,长叹一声。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