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看着地图上特意标出来这片区域,历朝历代武将都深吸一口气,目光凝重。
稍微了解一点地理知识人都能想明白:
“幽云北扼燕山,南控江淮,长城之所在,尽入契丹之手,中原从此再无屏障,漠北蛮夷岂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幽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必争之地,中原借历代修筑长城和关隘以及幽云之地纵横密集水路,阻挡北地骑兵,而一旦发生战事,也可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失去了幽云,契丹一旦南下便可长驱直入,中原之国势必要在北地大量屯兵以作防备。
哪怕是王朝强盛之时,蛮夷来一次赶一次,但天长地久下去耗得起吗?且每一次蛮夷入寇中原,造成杀伤都不可避免。
后周显德二年,深有同感周世宗郭荣神情坚定:“幽云之地,不可不夺也!”
不过在此之前,得先伐南唐,消除隐患,这样将来才能放心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
原本郭荣已经做好了征伐南唐准备,但如今有一个问题令他深深为之顾虑——
原先仙人说赵匡胤欺凌孤儿寡母建立宋朝,郭荣还想着有可能是前者像司马懿那样长命,因此夺了他子孙皇位。
但如今这个可能被他打了个大大“Ⅹ”!
——连同后周在内五代王朝一共也不过五十年左右,后周国祚也就一目了然。
就连他自己寿数,眼看也不剩几年了。
因此郭荣暂时停止了征伐南唐计划,准备先看仙人会不会提到他死法——究竟是死在战场上,还是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那将决定他对未来安排。
另一平行时空大宋,赵匡胤正和自己蠢弟弟排排坐,一起观看仙人盘点。幽云十六州一直便是梗在他心里一块石头,他很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成功收回。
至于“弑兄夺位”传言么……最好是传言。赵匡胤还是不相信弟弟会是那种人。
与此同时,五代十国之前平行时空,正有无数人火急火燎给自己改名换字。
“敬瑭这两个字,现在简直迎风臭出十里,只有石敬塘才配用,咱们不配!”
还有刚刚获得了大名小孩子哇哇大哭闹着要改名,早熟他们已经知道爹妈似乎给自己起了个和“儿皇帝”相同名字。这可是走出去都要被小伙伴们嘲笑啊!
与此同时,水镜中画面继续推进——
【石敬瑭向契丹割地称臣后,后晋事实上就成为了契丹臣属,年年上贡且不说,连任用大臣都要受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指手划脚,真就如父亲训儿子一般。这种屈辱石敬瑭能够忍得,别人却忍不得。】
【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就很不满,他勾搭了本该随幽云十六州一起被割让给契丹吐谷浑,想攻打契丹,后晋朝廷却派出刘知远劝降了吐谷浑,让其失去了最大助力。最终安重荣起兵反晋,失败而死。】
【尽管石敬瑭平定了安重荣叛乱,但吐谷浑背叛契丹投靠后晋让耶律德光大为不满,即位不到七年,这位儿皇帝便在忧惧中病逝。由于他只有一个三岁幼子在世,他侄儿石重贵被群臣拥立继位。】
【相较于石敬瑭,年轻气盛石重贵就硬气多了,他一上位就重用强硬派大臣景延广,发出了拒绝对契丹称臣声音。】
水镜中,一片薄薄雾气散开,现出吵作一片庙堂,群臣分成径渭分明两派。
人数最少,堪称势单力薄那一边,稳守之人身边浮现出景延广三个大字,他略一拱手:“先帝为北朝所立,陛下却是中国之主。因盟约称孙可也,却不可称臣!”
御座上天子石重贵毫不犹豫点了个赞。
……对嘛,咱们既是邻邦,我把契丹主当长辈敬着也就算了,屈膝称臣怎么可能?
【得知消息契丹大怒,派使者来责问石重贵:你怎么敢都不禀告一声就登基?】
【石重贵表示:这点小事算什么?我不仅敢不禀告就登基,我还能更嚣张!】
【在景延广建议下,他抓了一个专门负责往来两国贸易契丹官员,关了好些天,
才在群臣请求之下将之释放归国,景延广还顺便令其给契丹国主带话——】
水镜之中,出现依旧是那个从头发丝到脚跟都透着嚣张气息景延广:“……老头子如果发怒就来战一场,孙儿有十万大军等着,他日若是被孙儿打败,可就要被天下人笑话了,希望你们那时别后悔!”
·
水镜之外众人看得莫名震撼。
——好家伙,后晋两任皇帝之间相差也太大了吧,这石重贵真是石敬瑭亲生吗?
——哦,是侄子不是儿子啊,那没事了。
【石重贵操作毫无疑问惹得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大发雷霆,两国之间彻底决裂。】
【从石重贵登基开运元年起,契丹铁骑便大规模南下,前后三次来伐后晋。】
水镜之中,战鼓奏响,契丹行兵路线出现在地图中。
历朝历代武将都忍不住开始为后晋“出谋划策”,尤其是某些武德充沛王朝,一群大将只是过过嘴瘾还嫌不够,就差撸起袖子来一场实战演练了。
【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兵分三路南下。】
【首先是东路军,早就投靠契丹杨光远说服了博州刺史周儒献城投降,眼看大军就要在后者引导下顺风顺水渡过黄河,却被突然杀出义成节度使李守贞锤爆。为什么说是锤爆呢?——“契丹大败,乘马赴河溺死者数千人,俘斩亦数千人。河西之兵恸哭而去,由是不敢复东。”】
【紧接着是西路军,他们一路自雁门入寇,却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打败。】
【最后一路是契丹最精锐五万骑兵,直扑贝州而来。由于叛徒主动开门献降,最终贝州城破,太守投井而死,军民被杀者近万人。随后契丹又围戚城,天子石重贵御驾亲征支援前线,戚城之围乃解。】
【契丹这边本想假装退兵设伏,然而恰逢大雨,晋军并未追击,反倒是埋伏多日契丹军队被饿得人饥马乏。耶律德光于是亲率十万大军与晋军主力决战,结果苦战至日暮却是死伤惨重,难分胜负,在晋军万箭齐发下,契丹军甚至稍落下风。】
【开运元年三月,没能收获预期战果耶律德光只好沿途焚掠一通,率军北归。】
【然而九个月后,这位契丹国主又卷土重来,第二次尽起大军,来讨伐后晋!】
【前期契丹节节推进,不战而降者不在少数。直到抵达泰州,局势发生了逆转。契丹大军一路追击撤退晋军到阳城。在这里,一场激烈战斗爆发了——在契丹骑兵包围圈中,人困马乏晋军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人战斗力,一举击溃了契丹大军!】
呼啸风声猛然从水镜中响起,只见阵阵狂风刮过大地,眼前所见一片昏黑。
一万多名晋军骑兵在其首领率领下,于凶猛狂风与黑夜般昏沉环境中杀出!喊杀声震动天地,契丹大军兵败如山倒!晋军步兵紧随其后,一路向北追杀了二十里!
水镜之外众人眼睁睁看着虚幻地图唰地敞开,象征着契丹大军旗帜向北一路而去,来到阳城东南河边,渡河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