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与颜毅敏的交谈还在继续。
原先崇祯名下的企业是信王名下的企业发展而来,企业的目的就是生益赚钱。作为后世的企业管理专家,颜毅敏来管理,很轻松。后来,天下形势的发展,皇家企业也要顾及天下形势,颜毅敏也能适应,后世企业也需要考虑整个市场的动态和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影响。现在崇祯要求颜毅敏也对整个天下的经济部门进行管理,甚至还要创立二十一世纪都还没有出现的经济理论,颜毅敏则确实感到压力大。
崇祯为了谈话的轻松,也与颜毅敏谈了一些意见相同的问题,缓和了双方情绪。后来崇祯又回到天下经济问题上。崇祯说:
“经济的调查统计需要运用一些大数据处理,这方面,敏老就是再不熟,也比明末的人强。
首先,要各地汇报各地的产出,产出的品种和数量,今后的潜力有多大,辅之于情报人员的矫正。
其次是将各地的产出分类,产出的公类也有多种,有按价值分类法,价值高的产出肯定会贩运较远的距离,价值低的产出,其运输费用不可能超过其本身的价值。按保存时间分类,则保存时间较久的产品肯定能运输到较远的地方。情报人员的矫正,不但是要矫正当地人员汇报或统计的误差,还要矫正对一些产出的认识,有些当地产出,按传统习惯是无用品,特别是一些矿石,情报人员发现后,可以将其列入产出品种之列,能赚钱的地方产出,尽量让其赚钱。
再次,判断各地产出成为商品后能走多远,能覆盖多大的市场。一个地方是吸收别地的现成产出,还是本地自己生产,要看那种方式更赚钱。尽量促进最好的产品走得更远,占有更大的市场。”
颜毅敏:“主持这些工作,问题不大。”
“各地市场体系建立后,就是改善市场的问题,其中,交通运输是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产优先,还是降低成本优先,则要综合考虑,二者都要兼顾,交通运输成为了瓶颈,就加重建设交通的力量,生产不足,就加重生产的力量。”
“不会有生产过剩的现象吗?”
“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即土地之类的资源生产的产品,基本上不可能生产过剩,就是过剩也是在能承受范围内,今后一段时间内,或在大工业兴起之前,都暂时不用考虑生产过剩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做就发展快一点,做何做可能会影响发展速度。”
“各种产业的比例,也影决定着各种产业人员的按排。”
“道理是这样,但朝庭要作的不是按排好各类人员,而是兴起一些发展前景较好,一般人看不到的产业或工程,如北黄河工程,可能出现的机械加工之类的项目。再根据朝庭对各种产业的判断,认为人员过多的适当调整,减少人员,人员过少的,则增加人员。”
“这就是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原则我不反对,问题是政府怎样干预。政府干预必须通过数据分析和数量计算而行动,即不能过份干预,也不能不干预或无效的干预。”
“那对过份干预和不干扰又怎样认定的。”
“有的田水源少,适合种豆子,可公社干部强制种水稻,把已种了豆子的田地派拖拉机犁掉,重新种水稻,这种现象就是过份干预。象中国古代年晨较好的丰年,也只允许农业存在,造成粮食过剩而浪费许多,即体现了对产业的限制的过份干预,也体现对农业的不干预政策。西方的资产者由于受到旧封建贵族的压制过多,过份强调自由经济,也是不干预的表现。”
“凯恩斯以后,西方不是也开始了的干预理论学说吗?”
“凯恩斯以后的一些理论,本质上还只是缓解经济危机,缓解经济危机后,继续按自由经济原则发展。而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相合的经济理论。”
“以现代明末的条件,创造经济理论确实难。”
“我们应认识到,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件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下出现的,一条自己的道路,与西欧资本主义征服世界后的观念或经济理论是不同体系下的理论,自己的理论必须自己建立。现在建立理论思想,既无后世的思想理论运用,也能不受后世的一些有偏僻的观念影响。中国之道就是要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都敢为世界先,中国人都能建立世界最前沿的理论思想和成果,引导世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