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崇祯十五年。
崇祯非常重视交通运输,尤其是重视水运,陆路修建改建了许多,水运修建改建得更多。沿海的港口,能修建的都基本上恢复或修建了,内陆的江河水运也疏通了许多。
辽东在崇祯十一年后,战局基本平息,辽东许多战时军事补给港也转化成民用港,沿海许多地方也修建了港口。
长江等江河的许多河道都清理了杂物,水运更畅通。
黄河的水运价值不高,由于天旱,危害也暂时没有发作。崇祯考虑到黄河和淮河的危害,当时又是黄河汇合淮河入黄海,于是还是兴起了黄淮分流的工程。新一程将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渤海。因为平常年晨或雨水多的季节,黄河与淮河都是中国区域内水患特别严重的河流。
黄河流域的水运是汴河系统和隋唐运河系统,汴河系统其本上恢复了运输能力,广通渠也基本上修复,也就是说,水运能到西安了。虽然西安和中原的运河的水流量不大,平时只能通小船运粮,特别时期,水流量大的季节,也只能通中等船只。
中原地区的运河水流量不大,冬季还会断流或结冰,崇祯还是组织了力量修复,如果雨水恢复正常,运河体系还是能完全发挥作用。
水运工程,包括治黄工程,都不再是朝庭拨款,地方政府操办,而是工部技术人员根据地方政府或其他相关人士的汇报,确定那些是必须先修的工程,再委托给某工程队。
工程队都是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中心,招抚流民,以工代振的形式而存在。其实当时的普通百姓也是较苦,在家务农,勉强糊口也是要平常年晨,灾年糊口都难,以工代振能获得一口吃的也不错了。
原先彼崇祯时期,中原许多饥民都饿死路边,或跟随农民起义军造反去了。现在,许多人都移民到别的能耕种的地方,许多人也参加了民工队。三江平原,嫩江平原都在能耕种的河边或有水源的地方开垦新田,三江平原的人口民经超过百万,嫩江平原也有好几十万人,工程队也容纳了许多人。热河省,燕北省,朔方省等地的交通城堡链沿线也是许多年没有人耕种过的黑土地,也是有水的能耕种之地。
崇祯通过大明的能办事的庶族管理人员或通过学习班培训的技术骨干,造成了认真办事,节约钱粮的风气,灾害年晨给了人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人自觉尊守廉洁办事的作风。地方政府官员负有协助工程,消除地方上水患灾害的责任,但工程的钱粮不经其手,没有机会层层贪污,贪污浪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粮食是当时最主要的问题,粮食除了增加生产外,主要是向南洋购时,热带地区的粮食还是相对丰富一点。
早几年,崇祯就有把西安城当做未来的都城的决定,于是派陈奇瑜到陕西,杨令也从长江提都之位上调离,调到西安管理准新都城的防务,与陈奇瑜两人合作新都事务。
在崇祯十五年初,崇祯非常关注的鼠疫,还没有大规模的暴发。可能是崇祯自己讲解的卫生常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可能是灾民得到了救济,路边死的人少了许多,许多人都在民工队或移民组织的组织下,用开水,讲卫生。虽然早几年就听到出现了鼠疫,但到崇祯十五年都还没有大流行,崇祯也就再也没有把其当做特大事来应对,只是布置继续观察,暴了以后的地点则采取隔离政策,注意卫生,不饮用冷水。
此崇祯从继位以来都没有离开过北京或皇宫,现在满清基本上平定,运河也基本上修复,也想去看一看天下大地,重要的是想要迁都了。
陕西的陈奇瑜来报,在西安的东南方向选了一个新址,修建新一个新的长安区域,长安区域以新皇宫和新的办事居住群为主,已经基本建好,已经到了可以使用时期了。
十五年春末,此崇祯按排好一些具体事务后,带着少量重要人物和一个几千人的精干卫队踏上了巡视天下的大道。
崇祯一行东出北京,到山海关,宁远,锦州,广宁,辽阳,再到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