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实行文化运动,就是想通过文化运动,全面提升大明的国力,重新拥有中国之地位或巩固中国之地位。中国之地位,表示所有项目的先进一个层次,军事上也争取先进一个层次。中国之地位,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民族,文化运动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方式。
文化运动不仅是用四书五经那样的典籍来规范天下人的语言行为,也不仅是为了某种观念在社会中贯彻,而是为了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中华族民要提高素质,就必须要掌握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产生于民族,民族中产生的文化能服务于民族,民族文化应该丰富多采,民族文化应该万紫千红百花争艳,而不应该一技独秀。
文化运动是让更多的人掌握中华文字,让更多人的拥有在社会中生存的信心,特别是庶族和下层劳动者。
文化不仅仅是诗文和华丽篇章,而是所有民族中产生的对民族和民族中的人生存有益的知识经验都是文化的内容。民族生存和人的生存是必须的基础事项,如何组织生产生活是基础和中心,诗文是锦上添花的华丽。
社会事务不单纯是有一批能者,带领众人发家致富,更不仅是一批儒者用官方儒教的观念去牧民,而是解放众人的思想,打破阻栏在众人前的障碍,让更多的人自己去谋自己的生存。
历经了文化封锁的中华普通百姓,对轻易能打破的障碍都不敢去冲破。普通百姓总是以为冲破任何官方禁令都是可能会掉脑袋的,穷点苦点,只要活下去,就会有未来。与普通百姓尊规守纪相反,公开的地痞强盗,和隐藏的盗贼式的贪官污吏,则任何禁令和任何原则都没有一点心理障碍的不尊守。
在尊重百姓生存意愿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或社会主导力量是可以提倡自己认为对的,自己主张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任何政权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主张,问题是在自己的主张之外,是禁止其它思想观念,还是允许其它大部分文化成果存在,只打击个别极端。
大明从沿江沿海建特区开始,也兴起了城市群的大规模发展趋势,后来经济发展到重要交通要道区域和九边区域。崇祯七年以后,许多一般区域也成了治安良好的区域,土匪力量进一步削弱,贪官污吏再也不敢公开的贪污。
再贪的士族也不敢在百姓前面强迫百姓接受那种贪污钱财是士族的特权的论调,再贪的贪官也要在百姓前面装成清正廉明的样子。这说明文化运动中,正常观念占有了地位。
文化运动中,大明除了提倡主流文化价值外,还区分了一些意识形态的内容。
基础礼仪不关乎意识形态,是不存在争议,或争议极小的内容,只是涉及社会生活和民族习惯,只是体现礼仪之帮的特性的内容。基础礼仪就是从那些有争议的内容相区分出来,成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化习惯。
没有争议的内容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家族是基础礼仪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蒙学的教育场所。为了给天下留下一片民族特性的空间,必须把一切有争议的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容请出家庭和家族教育,幼儿还没有到能理解那复杂的文化内容的程度,幼儿也只应先接受公认的美好的内容。
搞好幼儿教育是体现礼仪之邦的重要措施,是减少成年人中拥有民族劣根性人数的重要方法,对社会走向良好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和有关争议到朝堂之上或成年学者之间进行,不要在家族内和小孩教育基地进行。家族族老最多也只能有没的小孩在场的族老议事场所谈点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