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海西女真后裔的一万多士兵带着十多万家人,从后金分裂出去后,皇太极再次反复深入思考,寻求后金国的出路。
皇太极第一次深思是继位之初,变更后金国策之时,由奴尔哈赤的单纯军事国策变为政治军事并重的国策。
奴尔哈赤的军事政策,必须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胆遇到攻不克,或不能全胜的战争,奴尔哈赤就意思到其体制的危险***尔哈赤没有攻下宁远城回去后,反复思考怎样用强力克服眼前的难关,而没有得到解决方案时,加上年纪较大,无望而去世,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后代。
皇太极继位后,用一年时间稳定的权力后,想按奴尔哈赤的方法解决问题,于是发动再次攻打宁远锦州之战,再次没有攻下。皇太极痛定思痛后,改变了奴尔哈赤的政策,实行政治与军事并举的新政策。
皇太极的新政策,在另一时空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清朝。在此时,皇太极遇到了此崇祯,此崇祯破了皇太极的新策略。
锦州、宁远、山海关是明军有心布置的纵深防线,奴尔哈赤和皇太极无力用强力硬性突破,但明朝的社会现象在那,明朝能建立一条有效的纵深防线,但不能建立所有边境的纵深防线,皇太极只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进入大明境内抢劫,只要能抢劫到物资,就能补足生产不足的短板。
此崇祯仿照宁锦防线的经验,在长城沿线也建立纵深防线,全面防守后金,甚至还主动出长城,与后金争夺蒙古区域。
治理大明就象后世管理企业,不良资产多了,负担就十分繁重,良性企业多了获利就能聚少成多。此崇祯也是尽量组织人才,争取各地各单位由原先的不良资产转化为良性企业。此崇祯在治理大明时,军事和经济并重。
宁锦山海关防线,是一个良性企业,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良,克服一些问题,就能稳住辽东的局势。长城沿线则必须下大力气整顿,必须把长城的防卫与九边的军户的生命生活联系起来,不但要克服单一长城一线的不可靠防务,而是要建立长城前、长城线、长城后的多道纵深防线。
明朝的军力不足是体制问题,是文官削弱军力的根本国策问题,对军事体制必须根本性的改革。于是有了文武分班,文武平衡策略,有了后勤和供给独立的策略。
此崇祯的国策和方略刚好能制约后金的入侵,后金不能进入大明境内抢劫就无法克服其生产不足的短板。
到了崇祯八年,特别是海西女真后裔分离出去后,皇太极还是下定了决心,进行了系列的变革,再次调整国策,实行经济生产与军事政治都重视的国策。
首先,树立信心,宣传女真人干什么都很行,会打猎,会扑鱼,会骑马,会打战,也会耕种,会放牧,会建设。
其次是运用汉人官员,在汉化上又走了一步,并对外宣传,爱新觉罗氏是宋微宗的后代,意思就是后金人也和中原汉人一样。
再次就是把女真族改为满族,并用了一套理论来解说,不什么要改为满族,改为满足族的意义。
女真族改为满族,一方面取吉利的意思,一方面想团结和统一女真族,原海西女真人只走了一部分。女真的统一与后金的战争相关,后金能不断的胜利,则女真人都有可能变成满族人,后金败,则可能只有后金区域内的以建州女真人为主的人变为满族。
客观上来说,女真族改为满族有由部落变为世俗民族的趋势。
后金汉化本身是一种进步的表现,问题是汉化的程度。
就是不汉化也会有汉族人投靠,这与汉族人能容纳一切的特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