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运动在当时的大明天下开展,大明各学府的学术气氛也有所提升。
原先众儒士也习惯于讲经论道,其内容都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有时加进了一些释道的内容。
崇祯上次讲了对《中庸》的整体上理解的内容后,不但是预示崇祯七年科举的方向转向问题,还给许多爱追求究竟的人一种向更高理解层次追求的欲望。
在此形势下,伍鸿友也在“中华大学堂”讲了一课,有人记录了内容并呈给崇祯观看。
题目是《记住我们的不同》,其内容是: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就是‘同与等级。和与征战。天下国人,一视同仁。’
“什么是‘同’,同就是生活条件,生活物资,生活地位相同,就是氏族内各人共同生活共同打猎采集,共同求活。
“最初的同出现于远古的氏族中,一个氏族中的人,一切都相同。因为远古的氏族如果不众人齐心,就有可能打不过野兽,不但不能扑食野兽,反而有可能成为野兽的食物。
“后来在发展起来的氏族基础上,一些联姻的氏族之间,或一个氏族大了分出了几个氏族,这些在血亲或姻亲基础上的氏族联合在一此组成胞族,同也由氏族各成员之间那种‘同’发展到胞族各成员之间。
“再在后来,远古时代也出现了战争,战争需要强大的力量,需要人力,一些关系好的胞族或有血亲姻亲的胞族联合组成部落,‘同’的关系也就扩展到部落,因为部落要胜利,就必须善侍众人,众人齐心才能战胜对方。
“我们是炎黄子孙,因为远古时代有个黄帝部落联盟和炎帝部落联盟,我们现在的人主要是来自这两个部落联盟的后代。部落联盟的出现,‘同’也扩展到部落联盟。后来黄帝联盟与炎帝联盟合并,再后来融进了蚩尤部落的许多人。
“到现在,邹姓人,黎姓人等几个姓,说是蚩尤部落的后人,邹姓人,黎姓人与我们有什么区别?其实没有区别,一样的种田,一样的科举,其实三大部落已经融合发展成九州同盟,‘同’也扩展到九州联盟。
“除了三大部落外,还有许多东夷人、北狄人、西戎人和南蛮人融入了九州同盟,百越族人也是融入九州同盟的一个重要族群,你总不能说两广人,甚至说浙江和福建人不是我们的同胞吧。
“后金人就没有‘同’的概念,认为天下是自己一人的,奴尔哈赤不能与亲弟弟共天下,权力大了之后,不得不杀掉亲弟弟。在奴尔哈赤眼中,儿子或侄子是自己的奴才,其他建州女真人是子侄的奴隶,女真人又是后金掌权者的奴隶,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族的人又是女真族的奴隶,这种层层的,等级式的奴隶制,是后金的的特点,后金人就是只有等级,而没有‘同’。
“我们中国王朝也出现了等级的问题,但‘同’是我们的主流,我们一定能克服等级的问题,实现我们的‘同’,让我中国的仁义普及天下。
“现在我讲第二个问题,是‘和’与征战,或征战与发展问题。
“成吉思汗死前,对子孙说,‘无下无比广阔,孩儿们应奋力征讨。’结果蒙古铁骑打下了欧亚的广大地盘。再后的结果,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相互残杀,族民四分五裂,生活无保障。东南亚的许多小国也是征战不断,所有小国都保持不了多久,连从我们中国分出去的安南也在征战中落后中原一大节。北方从匈奴开始,都是征战不断,已有记载的有匈奴,其后有鸟恒,鲜卑,柔然,突厥,吐故浑,契丹,蒙古,都处在不断的征战中,到现在,只有最后的一个种族,蒙古人还在外,前面的人都到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