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崇祯七年,崇祯更有信心了,虽然长城外的战事还没有结束,但战争的结果却已明确,就是后金兵打不进长城。
在古代,人生安全是首要问题,崇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如果在崇祯六年时期只是认为明军或新军与后金八旗兵有一战之力的事情还需要事实验证,那么经过一年的实战,也证明的明军确实有一战之力,为此,崇祯确立新的发展方略。
穿越的第一年,是蜗在王府里的准备期,崇祯年的前五年,是站稳脚跟期,崇祯六年是过渡期,那么崇祯七年开始,可以转向以自己主导的发展时期。
如果前几年的时期是按传统习惯以军事谋略为中的的事务,可以定义为军事谋略时期,那下一个自主的时期可以定义为文化时期,文化时期必须从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
文化角度就是通过发展文化,造就众多的、全方位都有的、多层次的人才,就是能克服少数人才知识的不全面或人才缺乏时的不足,能克服人才知识的单一或能力不全面的问题。
女真人能出现皇太极、多尔衮样的人才,但皇太极、多尔衮只是军事谋略方面的人才,女真人极缺建设和生产方面的人才。
我们塑造的大明文化,就是为了创造培育人才的环境,不但要有皇太极类的人才,而且要有众多的皇太极类的人才,不但要有军事谋略方面的人才,而且要有生产,建设,文化教育等等各方面的人才。
要拥有全方位众多的人才,只有从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文化的方式解决问题,文化的方式解决问题需要对文化的理解和分析。
对文化的理解和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下手,也可通过无数条阐述文化的内容来加深理解,比方说,文化概念的狭义解释和广义的理解,以及对文化的各方面的说明。
狭窄的文化理解主要指精神方面的文化知识,广义的文化理解则是指物质和精神的全方位的概念,包括人类文明和人本身。
前几年,在信王府学习班基础上办了许多期学习班,崇祯六年,又大办学堂,当时社会上也有私熟。崇祯就是要求改变以前那种,社会上只有百分之三到五的人掌握知识的局面。
崇祯七年,准备兴起文化运动,就是要办学堂与文化运动结合,兴起一股新风貌,争取社会上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掌握文化知识。
现在文化的重点是普及文化和培养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奴尔哈赤当年起兵之时,重点放在练兵上,后金发展成为单纯的军事集团。现在大明的文化运动,放在全面培养人才和重点应对后金上,以造就一个新型的大明天下。也就是原先应对后金的策略还是继续,人才在实践中成长。
文化有多种多主面的理解,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机制,是一种能培养人才的机制,人才又必须要有判断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或者说,人才不但能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只有充足人才,才能做到长久的兴盛。
文化角度就是综合自己民族文化中的有效经验,以及所了解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经验,判断出自己的社会是否正常或是否有什么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培养对社会体制能有诊断病情和解决病情的人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当时明末就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发现解决,社会事务从文化的角度解决才是真正的解决。
现在的士族就是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掌握了文化,士族要为天下定规则,从面造成部分士族将许多文化事务或政事移入暗处,进行暗箱操作,才会出现腐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