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人道之中,此崇祯选择了“中国之道”。
那中国之道是什么呢?
要弄清什么是中国之道,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中国。
中国一般以一个国家,或以一个民族,一个天下的概念出现,或者说,中国是一个国家的名称,是一个区域内的民族之总称,也是一个区域的天下的总称。
中国作为名称,并不是只有一个国家采用过,日本也有个中国。日本的中国是日本在众多大名国时期,离京城中等程度距离的大名国就叫中国。可见,日本的中国除了是一个大名国的名称外,还有离日本京城的距离的意义。
如果有心的人,也会发现,中国之名称所表示的天下国,也表示了一种发展之道的意义。为了便于称呼,在中国的社会中体现的发展之道,简称为“中国之道”。
中国作为名称简单,只不过一个名称,作为中国之道的中国则需要理解,那么中国之道有什么意义?
简而言之,中国之道就是敢为天下先,率先全面发展自己的社会,自己国的发展比周边国先进一个层次,具有开拓和领先作用,是引领天下发展的带头者。
奴尔哈赤在李成梁处学习到许多军事知识,也发现了明军的许多缺陷,于是天才般的创立了克服明军缺陷的八旗兵制。八旗兵制与当时天下其它军事制度相比,先进了一个层,具有近代的水平,事实上也具有了横扫当时天下的各种军事力量之势。
后金只是军事上单方面先进,中国之道则是全面的先进,也就是除军事上外,还在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体制等等各方面的先进,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先进社会。
中国之道不仅仅是孔孟之道,也不仅仅是儒道。儒道可以说是懂仲舒,或汉武帝之后才出现的具有排它性的学说。孔孟之道出现时期的周朝是百家争鸣时期,不具有排它性,与后来的儒道有区别。中国之道则包含了孔孟和儒学在内的更广大更远久的思想内容,最迟也要从黄帝时期算起。
中国之道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中华民族有基础的,拥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发展之道,是适合中国的发展之道。
中国之道有过自然出现了的中国之道。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中国之道是没有故意追求的自然发展而出现的发展之道,我们现在就是要理解中国之道的内涵,由无意的中国之道发展到有意追求的更全面的中国之道。
今后一段时间,认识中国之道,发展中国之道,实施中国之道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在理解中国之道前先了解历史上出现的中国和中国之道。
中国出现之前的文化环境是炎黄文化的环境。现在对炎黄文化的环境带有过多的儒家观念和过多的意断。炎黄文化环境是部落国的环境,众部落之上有个联盟机构,在联盟之下的众部落拥有相近的文化习惯和交流的语言。
部落一词是后来对少数民族称呼时运用起来的词,特别是西方翻译时重申部落一词的意义。
炎黄时期,还没有部落一词,炎黄时期称呼自己文化内部的部落为国,称文化外部的部落就叫方。炎黄时候,国就等于部落,方也等于部落。
古代的方国的国与现代的国家的国同字不同义。古代的方国统人不统地,方国虽然有具体的位置,但不太固定,也没有明确的土地疆域。现代的国家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国,即统人又统地,有明确的土地疆域。
现代有人按现代意义去理解古代的国,必须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