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到沈阳战事,破城第三天中午就发现后金兵前锋离沈阳不远了,原先准备阻击的在沈阳城边的军队就必须进入阻挡或拦截的战争状态,好在沈阳城也差不多多搜索干净,物资也基本上已运走。
运走物资中,重物最先迁出,重要的物资也第一天就开始迁走,几天都有人员南迁。此次南迁的重物中,最重要的是几十门大炮。
崇祯四年后金正月造出了大炮后,皇太极用大力量支持造炮,一年时间就造出了几十门,并赶紧训练炮兵。
原先崇祯四年的大棱河之围中,大棱河堡离后金不远,后金把造出来的炮都运到了大棱河,对歼灭张春所带的四万明军起到了重大作用。现在后金先打林丹汗,由于路程远,也知林丹汗战力不足,没有带炮,想炮火做为秘密武器留下来攻打大明的城堡或长城。
原先后金的炮兵是孔有德投降后才有了规模,在孔有德之前后金只是也能用炮火。
此次后金攻打大棱河东岸的后金兵,因是急忙应战,事先没有带炮,与明军做战一段时间后,感到袁崇涣有炮,后金兵无炮,很被动,于是也想调炮对攻。
后金炮兵出沈阳不远,就收到朝鲜驻军进攻的消息,又想调炮回沈阳守城,于是在还没有回到沈阳,在城前不远的地方被特种兵围歼,原先后金俘虏的懂炮的人员再次被明军俘虏了。其炮也加入到轰击沈阳的武器之列。
由于较熟练一点的炮兵被明军俘虏,在沈阳留下的少量炮兵和炮火作用不大,在与明军对轰不久,极少数的炮手受伤后,炮也成为了死炮。明军人多,沈阳留下的少量炮,只是向有明军的地方轰,沈阳的炮一暴露,就受到明军炮火轰击,就是随军带的虎蹲炮也能击伤后金炮兵。
攻下沈阳后,原先后金的重炮和朝鲜驻军的少量重炮最先南撒,中等重量的炮作为第二批。轻炮随大军而动。
再说明军攻陷沈阳后三天,进攻大棱河东岸的后金兵回兵沈阳之时,遇到了在沈阳城外防守的明军阻击。
明军用战兵阻击金兵,原先修了简易工事,守了一天,等全部明军和民众撤走后,再向南撤退。
起初,后金兵只是入城,没有咬住明军,明军用一天的时间走了一段距离。后金军入城后,发现沈阳已成为一座空城,特别是是许多后金人的的亲属和额娘都被明军所俘,后金军想拚命追击明军,解救亲人。
南撒的明军有计划的退兵,明军一个一个团轮流分段防守,明军有枪有炮,金兵一时也难以冲破明军的防线。
攻打大棱河的后金兵,以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有所消耗,回军沈阳后,又要留下伤兵和少量军队守沈阳,追击朝鲜驻军的后金兵,只有一万,加上蒙古兵也不到二万。沈阳到朝鲜之路并不十分宽广,明军又选择路面较窄和地势较好的路段阻击后金军,所以三个营的临时团也能防守路面一段时间。
明军撤军的速度还比不上进攻的速度,面对骑兵,有时必须坚守,告一段落才能撤退。金兵确实精粹,连续作战,战力也不减多少,但新军也勇敢,坚守阵地,金兵冲不破。金兵有骑兵的优势,明军有火器的优势,双方倒是能战个不相上下。
朝鲜驻军是大明的精粹部队,训练有素,也只能与后金兵战个不相上下,可见后金当时兵员之素质。
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最精粹的热火器兵,也并不比后金兵有多大的优势,特别是在便于骑兵运动的平原区域。这也是后来的拿破仑为什么也用骑兵来冲跨反法联盟军队的原因,骑兵拿马刀到二次世界大战还存在。后来有后堂枪或后堂炮,有更强的火力,或金兵素质下降为疏于训练的军队,火器才能在金兵前体现明显的优势。
大明的朝驻军且战且退,路上又有计划的挖有陷马脚的小坑和地雷,后金骑兵也难尾随明军。明军一边阻止,一边撤退,几天后就到了风凰城,金兵的军队追兵又多了,是远征蒙古归化的主力回来了,再增加兵力追击的军队也追上来了。
风凰城离朝鲜后方不远,弹药和供给都易于补充,明军在最后段路也没有大意,还是小心防守。其实明军恨透了金兵,早就想和金兵干一场硬战,但高层却旨在练兵,并不希望与后金硬拚。
现到了最后一二天的路程,朝鲜驻军有意与金兵一战,口袋阵,伏击阵许多战术都准备好了,就等金兵入网。金兵虽然增加了兵,但都是久战的疲惫之兵,朝鲜驻军不怕。金兵在任何时候都小心,还是小心进兵,很难进入包围圈或进入伏击地。
也好,金兵进兵小心,明军就干碎的撤退,金兵以为明军会死守风凰城,明军却到了镇江,金兵以为明军会守镇江,明军连镇江都不守,退回守鸭绿江。金兵试探了一下鸭绿江边的堡垒链的炮火后,暂时停止了追击或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