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海海域,除已建立的北海省,台海省外,还建立了东海省和南海省。
东海省的建立得益于琉球王的贡献。
当时琉球王是尚质,还在崇祯三年明军占领琉球时就很合作,特别是明军对其的尊重更是让萨摩藩排挤了多年的尚质王高兴不得已。
尚质王的表现在江湖术士出身的宋献策眼里观察得很清楚,对其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宋献策故意说明军可能以后会撤军回大明,尚质最怕的是明军的撤回,不但怕日本人再来,也怕荷兰,西班牙等国来到,因为小船的日本人都打不过,大船的荷兰、西班牙更怕抵抗不了。
宋献策经过几个月的与尚质和交往和心理较量,终于模清了尚质王的底,最后宋献策提出救尚质王的方案。宋献策说,琉球只有一县之地,处在众强国中间,很难独自存在,不如求皇上另封它地,也许能永保宗嗣和国祈。
尚质王对大明有所了解,对成祖时郑和也有所了解,同时对中国的丝织也很感兴趣。大明以尚质全族迁居苏州,封一县之地,封琉球王为条件,接受了尚质王的以藩王献地于大明朝庭的奉献。
尚质王接受了的迁苏州的待遇,但不接受封地和王位的封偿。后来经了解,是尚质王知道大明宗室王都无地,一个外姓更不敢受封。崇祯考虑后,改封尚质为永久世袭的琉球公,并把一个丝绸厂封给了尚质公。
期后琉球诸岛也并入了东海省。东海省,以那霸为省府,舟山群岛,济州岛划入东海省,以后太平洋取得的新岛也将划入东海省。石垣群岛是东海省与台海省的分界线。李得金主管东海省军事事务。
海南省以海南岛崖州附近的港口为省府,东部以东沙群岛与台海省分界,南澳岛,香港岛,澳门岛,南海诸岛以及以后在南方新取得的岛屿划归南海省。杨普舰队进入南海省,杨普主管南海省事务。
当时通信不够发达,所以要以群岛和大陆边的海岛为分省线,为了加强各省之间的了解的通信,如金门岛和谭平岛是福建与台海的分省地,石恒岛是东海省与台海省的分界地,石恒群岛部分岛归东海省管,部分岛归台海省管,东沙群岛是南海与台海省的分省地,南澳岛,香港、澳门是南海省与广东省的分省地。
海洋省是拥有岛屿、大陆、海洋的特殊省份,其性质与其它传统的沿海省、内陆省份有区别。
崇祯四年是科举考试之年,皇帝系统也和崇祯元年样,尽量争取人才。
皇帝系统在尽量争取人才的基础上,秘书处的人也和崇祯元年样扩大范围搜索,又在没有录取的三榜之外找到了一编好文章。崇祯传参考人来见面交谈,发现确实是个人才。
传来的考生其名叫上官寒明,经了解,主要爱好法学方面。
上官寒明较浓厚的法学观念也许被文官发现,也许文官还忘不了儒法斗争,以儒家身份的主考官对持法家观念的人不录取。
崇祯则没有儒法斗争的观念,当时法家人才极缺,有个法学较好的人才,肯定要录取。于是同样由皇帝授与上官寒明进士及第,也和伍鸿友样在朝中挂职磨资历,主要工作地方是秘书处。
上官寒明可能和伍鸿友样考场生涯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没有多少挫折。从年龄上看,伍鸿友三十岁左右,上官寒明小几岁,二十五六左右,上官寒明比崇祯、黄宗羲等人大几岁。
上官寒明加入皇帝体系后,也接受的原信王体系的学习班的知识培训,几个月后,上官寒明提前结业。
上官寒明兴趣在法律,专业学习的内容也是法律,一些是中国的法律书,如商君书,汉法,唐法,明法等有所流览,就是希腊历史中的有关法律,也有所了解,甚至拿到了新近翻译过来的罗马法。寒明也经常与人交流,但一般时间里总是在思考问题。
一天崇祯比较清闲,上官寒明利用机会想与皇帝讨论法律问题,想确定今后工作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