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也了解到明军在长城外的行动,对于明军的行动,必须当回事来面对,要么就不打,要打就毁灭性的歼灭,面对野战,后金还是很有信心。对于归化,后金也了解林丹汗和明军有动静,先令在归化附近的后金人员了解情况,再作定夺。
现在只剩下东南部的朝鲜。本来朝鲜也不富,能抢掠的物资也不多,原本是要朝鲜提供人员组成朝鲜八旗,充当后金攻明的帮凶。对朝鲜用兵,只是打服朝鲜。后金对朝鲜需要的是归顺,那怕是表面的归顺也有可能在不断的武力打击下,不断的服软,最后达到心服的程度。
现在后金自己暂时有困难,也就是在天然的灾难前,同样收成极差,本来指望在大明抢劫点物资,过得好一点,或抢些奴隶来耕种田地,可去年对大明的用兵,并不理想,现在对大明是否连年用兵,需要慎重思考。
后金渡过困难,能将困难够转嫁给别人,就不想自己硬抗,免子不吃锅边草,是免子有吃的条件下。现在后金有困难,粮食短缺,问题是耕种的汉人也被后金大批屠杀后,有许多地无人耕种,后金的族民要花大量的时间自己耕种,耽误了训练时间。
没有时间训练或训练的粮食不足,族民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就是后金整体力量的下降,为了攻打大明,后金人必须专业从事军事训练,也必须要抓一些奴隶来耕种,如果大明的人暂时抓不到的下,先抓点朝鲜人也行,朝鲜人在耕种能力上是最接近大明的人。
在这样的条件下,后金对朝鲜用兵,后金也很珍惜粮食,或在秋收后用兵能多抢到一点粮食,所以在自己完成了秋收后才出兵朝鲜。
崇祯三年,在秋收之后的秋冬之交季节,后金对朝鲜的再次突然入侵。留两旗守卫本土,三旗攻打朝鲜,三旗想进一步打击毛文龙并策应攻打朝鲜的三旗。
后金入侵朝鲜一月而定。虽然没抢到多少粮食,但抓了几十万人口。
朝鲜总共才几百万人口,几十万就是超过十分之一,再加上抓人过程中,对不服的人或老幼都屠杀,也和在大明一样,抓一个人,要付出多人的代价。
后金在朝鲜抓了几十万人,实际加上屠杀的人员,朝鲜损失人口达一百多万,直逼二百万大关,朝鲜损失的人口在近三分之一。
朝鲜人也习惯了当自由民,在后金当奴隶肯定不会甘心,肯定会反抗,问题是后金只会屠杀,不出几年,奴隶就会大量死亡,就必须再抓奴隶。如果在朝鲜再来几次这样的人口掠夺,朝鲜的人口就会大萧条。
朝鲜被入侵的事件,以当时的迅信的传播迅度,朝鲜的求援书在崇祯三年末才让北京的人士了解到。
北京的文官只是一片惋惜和同情声,没有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内阁迟迟未能提出方案,文官即没有能力渡过后金的地盘帮朝鲜,又没有海上行动的思维。
崇祯想了想,还是没有在内阁或在大朝庭中提出处理意见。其实崇祯在收到朝鲜被入侵的消息后,召集参谋部的几个重要人员,讨论朝鲜事务的处理方案。因主要是动用海军,就没有在大朝会上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