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时候,已经有皇家店铺了,盈利嘛,就是有一些惨不忍睹了。就拿这十二监的尚膳监来讲吧,完全可以开一个皇家酒楼,或者以后太监制度废除后,尚膳监的人可以转行开酒楼。太监参加办商行,即要考虑太监的体力,又要给以太监收入的适当增加,如象后世样,考虑计时计件工资等内容。
四司里的钟鼓司和混堂司,完全可以分别弄出来一个皇家戏剧社和皇家洗浴中心,凭着他们极为专业的高水准,伺候皇家的高水平,获利还不是滚滚而来。
还有宝钞司,既然掌管着制造粗细草纸,完全可以创办一个报社,发行报纸,只要附上几篇自己的文章,还有那些重臣的观点,一定可以热卖,如果再加上一些小广告,仅仅是广告费这一项也可观。
银作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以及司苑局,虽不敢保证他们的手艺是天下第一,那也绝对是超一流的水准。二十四衙门的状况只在有好的管理,不但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薪水,反而能赚许多钱。
此时,朱弘想起了郑和下西洋与葡萄牙的达·伽马。虽然郑和航海早于达·伽马上百年,规模也宏大,但郑和航海不计成本,没有后继和发展,连航海的资料都被文官销毁了。达·伽马是西欧近代第一个绕过好望角而到达印度洋的人,虽然后于郑和,其船也只是四条较小一点的破船,但其计算成本,其目的是为了赚钱,其后续航海能不断发展起来,达·伽马也成为了近代航海先驱。
可见成本核算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太监的管理也需要内行人来管理,好在太监也有许多人在信王府时期就参加了基础知识培训,可以选择人员搞管理,也可派太监到已办得较好的企业进修学习,总之内部太监的管理也必须企业化并必须近快成形。
令后,所有皇家企业都要计成本,不能都由农民的税收来负担。不但要有企业本身的发展,而且要有企业业务的发展,管理水平的发展,防贪方法等许多内容也需要发展。
新军也要计成本,且与皇家企业相联。
招附马巩永固主持二十四衙门对外的经营业务,当然附马代皇帝掌握钱财,经营还是要招懂行的掌柜。酒楼,洗浴中心,拍卖中心和各种加工厂先建立起来。管理人员可以是太监,也可以是外部的人员,在皇宫外的店面用外部人员也可。主要工作人员是太监,必须考虑到太监的工作量要适当,太监也不能太累,还要考虑到多年后废除太监制度后,太监的从业或生存状况。
太监忙起来后,就可能少一点时间精力争斗,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多赚点钱,希望少一点的贪,再加上按排好了太监的身后事,希望局面有所改善。
报社是个重点部门,需要好好的斟酌,也需要聘请主笔,先暂由黄宗羲主持,自己也必须介入。自己介入不是介入写文章,而是对一些观点和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意见。报社必须谈些新式问题又要让众人感兴趣,所以管理者和主笔很重要。
附马主持的对外经营,第一个部门就是拍卖中心。拍卖中心出乎意料的热门,古懂字画都很畅销,且价格也超过本身价值或原先预定价值。后来信王府的专业班子分析原因,朱金华说:“专门人士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中华文化事业发达,有广阔的文化市场。二是天下钱财都集中在士族贵族手中,贵族有购买力。三是社会上普通人士看不到末世社会和边患的危机,还有平安世界的心里。”
为了便于管理,内库也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里内库,用于皇室开支,继续由太监掌管,另一部分为外内库,由小朝庭掌管。操家所得,皇家企业所得都归外内库管理,原先魏忠贤留下的内库银留十分之一的账划给里内库,其它的转入外内库账内。
二十四衙门的企业由于还没有确彻赢利,先暂归里内库,但拍卖中心的收入规外内库,报社动用了许多宫外的人,也归入外内库。部分的里外内库管理的分划的调整,根据情况而变,一般是由里内库转向外内库。里外内库都必须账目清楚,朱弘计划若干年后,外内库的钱财与户部合并。
二十四衙门是在京的内庭,其实除了在京的衙门外,还有一些部门在外,其主要就是皇庄和众多的厂矿,原先由御马监管理。整顿在外的部门是以后的时间里进行的事务,现谈到了太监机构,顺便也谈一下在外部门。
多谢書友凌,kill1888等人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