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怎样么想?自己不可能知道,魏忠贤好说话则好,最怕的是魏观突然发疯,当做一个立威的大好时机,要想镇住满朝的文武百官,就得拿一个大人物开刀,杀鸡儆猴。如果立威的对象自己,则就被动了。谁让信王年纪小,名头大呢!是皇上的亲弟弟,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皇室的颜面。见到魏忠贤的眼神总是盯着朱弘这边看,就必须小心了。
虽然不知魏忠贤怎么想,魏忠贤对皇帝交代的事还是要做的,他看了张维贤一眼,随即站了起来,他身后的小太监急忙走了过来,将一个明黄的卷轴交到他手里。
在场的宾客没有什么人不认识那个东西,那就是圣旨。
朱弘看见在场的所有人都跪下了,自己也就跟着跪下了。
魏忠贤不慌不忙的打开圣旨
“英国公张维贤接旨”,魏忠贤喊道
“臣接旨”,张维贤应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天良辰吉日,英国公张维贤之子与代王之女结为姻缘,朕心甚慰,英国公是国家肱骨之臣,代王是吾兄,愿汝等尽忠报国,特赐英国公府蜀锦五百匹,银五千两,擢英国公之子张庭为礼部侍郎”
宣召完毕,魏忠贤满脸笑意,对跪在地上的张维贤说道:“张大人,接旨吧”
张维贤千恩万谢之后领了圣旨,下面的人议论纷纷,都说皇帝对英国公的礼遇真是好得无以复加,各种羡慕嫉妒心恨也大有人在。
这时候,各种美味佳肴开始摆上了桌子,宴会开始了。
正当朱弘准备让小安子给自己夹菜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来到自己身边,小声的对朱弘说:“殿下,九千岁请您与几位王爷共同用膳。“
是祸躲不过,既然来了就必须面对。
随口说道:“知道了,我马上就去”。
朱弘是因为自己的小命就掌握在这个人手里,自己九死一生穿越过来,本来就够命苦的了,不能被人抓住把柄一刀砍了呀。
所以朱弘还是来到了中间的桌子坐下,其他几位王公大臣也是坐在那里不言语也不吃东西,几个人就坐在那看魏忠贤惬意的喝着酒。
魏忠贤放下酒杯,对几个人说道,“若不是今天奉了皇上的旨意,老奴怎么能够与几位亲王坐在一起呢,这可真是老奴的荣幸啊”
朱弘说道:“厂公不必谦虚,满朝上下谁不知道厂公为国尽忠,为陛下分忧,实在是国家栋梁,本王经常教育下人,告诉他们厂公的恩德,下人们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厂公关照的呢?”
虽然隐隐的有种想吐的感觉,但是朱弘还是坚持说完了上面的一大段话,但是在说话的时候他看见坐在自己对面有一个人,看自己的眼神隐隐的有些蔑视,仿佛对自己的回答非常的鄙视。
不过不管别人怎么想,朱弘的一番话还是让魏忠贤笑逐颜开,魏忠贤没想到信王对自己竟然这么的恭敬,意识到信王也是一个软骨头。
他笑着说:“殿下过誉了,照顾皇上饮食起居本是老奴分内之事,至于对国家有什么贡献,我一个内监怎么敢过问朝廷大事,我听闻信王殿下最近喜爱读书,不知道都是关于什么的呢?我恰好藏了不少书,没准有殿下喜欢的呢?“
这个老狐狸,分明就是想打探自己,朱弘想到自己在王府看书他都知道,看来自己身边的人还真是有不少他的人呢,回去可要多加注意了。
朱弘知道这时候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因为魏忠贤就在自己身边。这时候自己要是说在看《孙子兵法》,准会被收拾,还想造反不成?要说自己看历史书,也不行,读了历史是不是想学习怎么对付人呢。
朱弘的脑袋飞速旋转,想对策。
有了!,一个答案已经形成了。
“厂公说笑了,不过是闲来无事,读读修道之书罢了,当年世宗皇帝崇信佛教,国家大治,这与道教有着很大的联系,本王不敢与世宗皇帝并列,所以也只是看看《道德经》这一类书罢了”
魏忠贤满意的点点头,虽然他读书少,但是朱弘说的一个人和一本书他是知道的,世宗皇帝不就是嘉靖吗?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差点被灭了,还大治呢,至于《道德经》,是一个叫老子的人写的书。
看来这个小王爷还真是与世无争啊!
第一次的见面,给魏忠贤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一顿饭,朱弘几乎没吃什么,心里一直盘算着要怎么应对这个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