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笑道:“如果我的估计不错,近日其应该给您回应。其实,朝廷这次是派了两路钦差,另一路的马吉翔专程去长沙,加封何腾蛟为定兴伯,要他妥为谋划,收复失地,他也不能太消极避战吧。”
堵胤锡心中说,何腾蛟仗着二十年前就认识唐王,文过饰非,翻云覆雨,一手遮天,拼凑了十三镇杂牌军,压根儿就不相信大顺军。只是自己作下属,不太好公开指责上司,只好尴尬地赔笑说:“大人路上太辛苦了,要不好好休息几天再去松滋县。”
丁宁笑道:“凡事宜早不宜迟,趁现在尚有些闲暇,不如抓紧去一趟顺军营。别看我给过他们一些帮助,实际上还真不认识他们多少人,我想顺便给他们见面聊聊,让其好好转变观念,为国效力。另外,皇上让赏赐李夫人冠珠一顶四匹绸缎,我没法携带,请您代为准备。”
堵胤锡闻言大喜,笑道:“丁大人真是公而忘私,令人佩服。我今天下午就派人前去通告,咱们明天初二清晨动身,初三上午可到。”
虽然朝廷还没有正式批准,但是堵胤锡已经开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李过等人给予帮助。这份胸怀,使得陆续前来相聚的一些农民军甚为感动。
清顺治三年(大顺永昌三年、大顺三年、隆武二年、鲁监国元年)正月除三上午,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军将领来到松滋县东门外十里长亭下马,等待着堵巡抚和朝廷钦差的到来。昨天,行辕联络官抵达,送上了堵巡抚的通知,说今天上午将陪同朝廷钦差抵达,让做好迎接准备。所以,李过立即派人通知各营打扫营内外及个人卫生,整理兵器装备,准备钦差的检阅。今天一大早,他和高一功又策马巡视了一遍中军营帐。早饭后,便带了一大帮亲兵卫队等待钦差莅临。
探马不时禀报钦差的行程,不多时,就见远处驰来十多匹战马,李过低声说:“大家注意,钦差的尖兵过来了。”哪知道离得近了,却是堵大人、傅参军陪着一位年轻的军官当先驰来。
李过率众人施礼:“末将李过、高一功等恭迎钦差和堵大人。”
丁宁连忙下马相搀:“李大帅、高大帅及诸位将军快快免礼。”他笑道,“大家甲胄在身,互相行一个常礼就罢了。”
堵胤锡简单替大家做了个引见,得知已经做好接旨准备,便建议道:“丁大人,是否先回城到中军帐宣旨,再说其他事情?”
丁宁笑道:“入乡随俗,听凭堵大人和两位大帅安排。”
那李过见朝廷派了这么一个娃娃钦差,认为他们可能不太重视我们大顺军,听傅作霖简单说了路途情况以及丁宁简历,尤其是说到其和大顺军早有交集,这才将那一丝不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