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功说:“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吧,我们请到了一位好向导,想早一点儿让娘娘知道就连夜赶来了。‘骆驼哥’名叫骆多河,老家是南郑县人,现在定居在汉中府南关。我们闯出阳平关寻找入川的向导时听说了‘骆驼哥’的大名。来亨说他有种预感,姐姐有可能在连环套等我们。未成想,还真猜对了。多河哥,您就给娘娘说说这几条入川古道呗。”
一听说要其介绍入川古道,骆多河的眼睛里瞬时放射出光芒,他清理一下嗓子,略带铜丝音的话匣子打开了闸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祖辈都住在这巴山秦岭中间的山旮旯里,几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这方圆几百里的山窝窝。其实,在我们这里,除了农民、猎户、商人之外,还有一种人叫‘山里猴’,就是腿脚灵便,胆大心细,会些防身武艺,专门给外地客商引路的人。我父亲年轻时在汉中府巴蜀镖局当镖师,其不想让我当外出需要拼命的镖师,想让我当专门给人引路的‘山里猴’。父亲说镖师碰见劫道的需要拼命,而引路的只要喊一声‘山里猴’就会被劫道的放过。甚至有引路人勾结黑道专门朝他们那里领‘肥羊’的。我从十几岁就跟着父亲他们镖局走南闯北,其实我主要也就是往南越大巴山,往北翻秦岭。三十年来,成年累月地奔波在这七八条山路上。”
高桂英不由得吃惊地问道:“七八条?这么多!”
骆多河笑道:“虽然我不识多少字,但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却背的滚瓜烂熟,且听几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畏途巉岩不可攀......连峰去天不盈尺......使人听此凋朱颜。怎么样?还用我继续背诵吗?”
高一功笑道:“打住打住,我们找的那个向导,带领我们十几万人马,沿着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走的路走了好几天,人家也没有这么啰嗦。唐代的诗仙要是知道他的诗作成了你漫天要价的招徕词,肯定会找你算账的。”
那人狡黠地一笑,道:“诗仙李白游遍天下名山大川,为什么专门写一首《蜀道难》?就是因为入川的路最难走。不过,只要找到我,多难走的路也没有问题。对了,既然娘娘等在这里,莫非想走这条‘荔枝道’?”
李过不由得问道:“何为荔枝道?你用通俗话说,别整你们的行话。”
骆多河一指李过,笑道:“人家说《晋书》记载,司马懿与曹真伐蜀走的路线就是由西乡县南下的。看来你小时候也没有上过学,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都不知道。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为满足爱妃要求,下令自四川涪陵修驿道直通长安。你们如果走这条荔枝道经万源、宣汉、达州、夔州到长江边,再向东到湖广,这条路最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谢谢花满楼66、“取名好麻烦”等书友长期以来的支持!